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紅背桂花(大戟科、海漆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蒴果球形
圖片來自 欣雨搞笑講答

開花的種類——紅背桂花(大戟科、海漆屬植物)

是大戟科海漆屬常綠灌木植物。紅背桂花全體無毛;單葉對生,狹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楔形,緣有細淺齒;葉表面深綠色,背面紫紅色,有短柄;花單性異株;蒴果球形,由三個小於果合成,紅色;幾乎全年花期。

因其葉上面亮綠色,下面紫紅,花的形狀乍看似桂花,故名「紅背桂花」。紅背桂花原產於亞洲東南部,中國廣西南部有分布。紅背桂花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耐陰能力強,忌烈日暴曬,極不耐寒,稍耐旱,忌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深厚肥沃、排水順暢的壤土中生長較好。

紅背桂花以扦插的方式繁殖。紅背桂花全株可入藥,主治麻疹、腮腺炎、扁桃體炎、心絞痛、腎絞痛、腰肌勞損;也是一種實用價值較高的觀葉、觀花植物。紅背桂花在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常作為盆栽,置於窗台、陽台或庭園處。

紅背桂花(學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紅背桂花」
圖片來自 老胡說說體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紅背桂花
  • 拉丁學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 別 名:青紫木、紅背桂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大戟目
  • 科:大戟科
  • 屬:海漆屬
  • 種:紅背桂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亞 目:大戟亞目亞
  • 科:大戟
  • 亞科:族烏桕族
  • 分布區域:中印半島,中國廣東、廣西、雲南
  • 命名者及年代:Lour. Fl. Cochinch.1790

植物學史

因其葉上面亮綠色,下面紫紅,花的形狀乍看似桂花,故名「紅背桂花」。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米;全體無毛。單葉對生,狹長橢圓形,長6 ~ 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緣有細淺齒;葉表面深綠色,背面紫紅色,有短柄。花單性異株。蒴果球形,由3個小於果合成,紅色。徑約1厘米。花期幾乎全年。

繁殖方法

紅背桂花以扦插的方式繁殖。

扦插繁殖:扦插緊殖為王。扦插最佳時間為春芽尚未萌動前,選擇嫩枝扦插;其次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扦插,此時須選用當年春季萌發生長的嫩枝作為插穗,才能達到理想的成活率。

水插繁殖:一般於6-7月間,剪取當年生帶踵嫩枝,長約10cm,保留上部1-2個小葉片和頂芽,插穗基部切成斜面,插入玻璃瓶內,插穗入水深度3-5cm。插後放置在散射光處,每隔一周左右換一次清水,經40天左右即可長出細嫩的新根,此時從水中取出移栽到盆中即可。 [1]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紅背桂花枝葉飄颯葉背紅艷清新秀麗華南常用於庭院、公園、居住小區綠化。北方常盆栽擺放於庭院廳堂、居室、門廊、院落觀賞。

觀賞

紅背桂花是一種實用價值較高的觀葉、觀花植物。紅背桂花在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常作為盆栽,置於窗台、陽台或庭園處。

藥用:紅背桂花全樹入藥。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麻疹腮腺炎扁桃體炎心絞痛腎絞痛腰肌勞損等。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奇花異草紅背桂花養殖事項

紅背桂花(學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Lour.)

又名「紅背桂」「青紫木」「紫背桂」,是大戟科,海漆屬下的一種常綠灌木。高達1m,葉對生,紙質,葉片狹橢圓形或長圓形;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腋生或稀兼有頂生的總狀花序;蒴果球形,種子近球形,花期幾乎全年。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腋生或稀兼有頂生的總狀花序,雄花序長1-2cm,雌花序由3-5朵花組成,略短於雄花序。雄花:花梗長約1.5mm;苞片闊卵形,長和寬近相等,約1.7mm,頂端凸尖而具細齒,基部於腹面兩側各具1腺體,每一苞片僅有1朵花;小苞片2,線形,長約1.5mm,頂端尖,上部具撕裂狀細齒,基部兩側亦各具1腺體;萼片3,披針形,長約1.2mm,頂端有細齒;雄蕊長伸出於萼片之外,花葯圓形,略短於花絲。雌花:花梗粗壯,長1.5-2mm,苞片和小苞片與雄花的相同;萼片3,基部稍連合,卵形,長1.8mm,寬近1.2mm;子房球形,無毛,花柱3,分離或基部多少合生,長約2.2mm。蒴果球形,直徑約8mm,基部截平,頂端凹陷;種子近球形,直徑約2. 5mm。花期幾乎全年。

紅背桂花株型優美,枝葉茂密,清新秀麗,極具觀賞價值,常用於庭院、公園、居住小區、校園、辦公區、草坪、林緣等處綠化。

紅背桂花全樹入藥。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麻疹、腮腺炎、扁桃體炎、心絞痛、腎絞痛和腰肌勞損等。 [2]

栽培技術

1、溫度:紅背桂的耐寒性質不是很高,冬季的時候需要注意保暖,正常生長的溫度是在15℃~25℃之間,冬季也需要將溫度保持在十五度以上,如果低於五度的話很容易就會凍傷。

2、澆水:紅背桂喜歡濕潤的生長環境,土壤不能太乾燥,一般需要每隔七天到十天就澆水一次,每次澆水要足量,不能只澆一半,需要澆透了,不過也不能有積水的出現,因為它的生長比較密集,如果有積水出現的話,很容易就會爛根。

3、光照:紅背桂具有一定的耐性質,所以夏季的時候不能直接接受強光的照射,但也不能不接受光照,溫暖的散光就能夠讓它長的很好,所以差不多每天接受四個到六個小時的光照就可以了。

4、施肥: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來決定施肥,如果在定植之前已經施足了基肥的話,就不需要繼續施肥了。如果沒有施基肥的話,養分不夠長勢也不會很好,這時就需要每個月給它追加肥料了。

紅背桂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雲南藥用植物名錄》。

【拼音名】Hónɡ Bèi Guì

【英文名】all-grass of Cochinchinese Excoecaria

【別名】葉背紅、金鎖玉、箭毒木、天青地紅。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紅背桂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紅背桂花 灌木,高可達1m。小枝具皮孔,光滑無毛。葉對生,稀3枚輪生,稀互生;葉柄長3-10mm;托葉小,近三角形,邊緣具稍顯着撕裂小齒;葉片薄,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長5-13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楔形,邊緣疏生淺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紫紅色,側脈6-12對,略明顯。花單性異株;雄花序長約1-2cm;苞片卵形,比花梗長,基部兩側各具1枚腺體,小苞片2枚,線形,基部具2枚腺體;雄花萼片3,披針形,緣具撕裂狀小齒,花絲分離;雌花序極短,由3-5朵花組成,花梗長l-2mm;苞片卵形,比花梗短;小苞片與雄花同;雌花萼片3,闊卵形,邊緣具小齒,子房球形,無毛,花柱3,分離,基部多少連合,長約2.2mm,外彎而先端捲曲,緊貼於子房上。蒴果球形,頂部凹陷,基部截平,直徑約8.5-10mm,高約7mm,紅色,帶肉質。種子卵形,光滑。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我國各地有盆栽。

【性狀】

雞尾木 常綠灌木,高達3m。全株無毛。葉對生或近對生;葉柄極短;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14cm,寬1.5-3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綠色,邊緣有淺鋸齒,幼葉背脈常紫紅色,羽狀脈弧形連接,不達葉緣。花腋生,綠色。蒴果小,近球形,柱頭宿存。花期3-4月。

【化學成份】從同屬植物土沈香 E. Aga-llocha L. 中分離出二萜原酸酯。

【性味】辛;微苦;平;有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適量,鮮品搗敷。 [3]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經活絡,止痛的功能。用於麻疹、腮腺炎、扁桃體炎、心絞痛、腎絞痛;腰肌勞損。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