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間的傳說也精彩(蕭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民間的傳說也精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民間的傳說也精彩》中國當代作家蕭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民間的傳說也精彩

——記分鄉的「土銀」洞由來

若說起湖北宜昌的夷陵分鄉,在歷史長河中,那可是了不得的一個鄉鎮,它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在這裡,你可看到當地豐厚的物產,欣賞它的獨特地理位置。在這裡,不僅山靑水秀,四季分明,而且環境優美。既有冬天的雪花飛揚;可感受到它的寒冷;也有春天的陽光明媚,分享到大自然中鳥語花香的快樂。當然也可感受夏日的炎熱,綠蔭的淸涼;還可賞識秋天的五穀豐登,品味滿山的碩果飄香。這裡,實在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

當然,如果你僅停留在欣賞這些自然美景的層面上,那麼,你還算不得是一個很了解分鄉的人。因為你只看到了它是一個具有獨特風景的原始生態分鄉。你還沒有真正看到這裡曾經是一個下從宜昌,上到遠安南漳保康的物資轉運中心、連接南北的交通驛站。在這裡,不僅有商鋪林立,物品充足的繁華鬧市;而且在這裡,大大小小的驛站旅店,茶館酒樓,大街小巷,處處都繁華似錦,燈紅酒綠。在這裡,到這裡來走親訪友的;耍錢顯闊的;騎馬坐轎當官的;穿金戴銀的文人墨客;還有赤腳走路,敞胸露懷的凡夫走卒,以及挑擔提籃前來做生意的人,如過江之鯽,你來我往,穿梭不息。十足是一個有很強時代感的社會化的人文分鄉。

假若你有了這兩個層面對分鄉感覺認知的話,那也還算不上是一個真正了解分鄉,懂得分鄉的人。因為這裡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民俗文化還十分發達,充滿了神奇的故事。這裡既有遠古時期部落人群生活的遺址和遺蹟,留下了難得的鍋、盆丶碗丶灶和古老的原始生產工具,如石錛丶石鏟以及大量的原始化石「燕子石」和石筍石柱,自然還有大量的時代產物如石窟(洞)與石屋。而且還受黃河中原文化和長江南方文化的影響,傳承了古代巴楚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衣缽。還有古代戰爭之後留下的戰爭文化(如三國文化)的薰陶與感染,於是更有了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這裡,你不僅可以看到古代儒教私學的舊址,如宋理宗時期留下的大旺鋪「文昌宮」舊址。還可看到大清時期,殘留在南埡魏家坡,供有錢人讀書的私塾「魏家坡老屋」。還有後來在民國時,在南埡楊家大院的官辦小學「南院鄉小學」;自然還有分鄉場「財神廟」處的官辦小學「分鄉完全小學」,這些都是「儒學」教育最集中的地方,至今遺址尚存。還有那遍布於分鄉各地的宗教文化建築物遺址「寺、觀、廟、宇」,更是佛道宗教留下的最後遺蹟。

於是「儒、道、佛」三教並立,互為比肩。而且受楚文化的影響,此地民風盛行,民間的說唱藝術也極為發達,極具特色。如佛教文化中和尚們的「誦經禮佛」;還有受道教文化影響的「端公槓神」;以及民間辦紅白喜事時候出現的「皮影戲」、「花鼓戲」,以及逢年過節時的「玩龍燈,舞獅子」,「趕廟會」、「唱堂會」等活動,甚至連農民在田間幹活,為提神鼓勁唱的「薅草鑼鼓」歌,也都有板有眼,字正腔圓。讓人覺得賞心奪目,悅耳動聽,大顯異彩。在這裡,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還有民間故事,戲曲表演,以及繪畫剪紙藝術等等,都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是難得的文化精神財富,更具有獨特的魅力。

在這裡, 我就不去講人們所知的民間傳說故事了。只說一個至今還少有人知,但還在傳講的故事吧。故事的地點,不僅離分鄉場集鎮不遠,還傳聞已久,至到上一世紀七十年代還在繼續傳說的民間故事。它充滿了無限趣味,具有神奇浪漫的色彩,有着極大的誘惑力和創造力。

記得小時候,我爺爺就跟我講過這個故事,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話說在分鄉的蕭氏大家族居住所在地,有一個的地方,叫「蕭家嘴」。在離蕭家嘴不遠處,大約有一里左右的一個山崗,背北向南,小地名叫「廟子崗」。自古以來,這裡,每年附近農戶逢年過節時,要到這裡敬奉土地爺。因而,建有一個土地廟。因此而取名叫「廟子崗」。而離土地廟向西北走200米左右後,便是一些農田和山坡,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再往下走一點點,就會看到許多古怪離奇的岩石,構成了懸崖峭壁,上面長滿了樹林雜草。如果登上這些懸崖峭壁,再向下鳥瞰的話,便會發現山腳的下面,便是滔滔不絕的黃柏河流,一望而觸目驚心。由於長年累月的雨打風蝕,懸崖上的峭壁,似是神工鬼斧,天然而成。而就在這兒,居然還有一個天然石洞,緊靠農田。洞口寬約二米,高1.5米。且深不可測。據當地人講,這裡早先可以從上往下走到山腳河邊,足有一兩里路。因為凍暖夏涼,自然來此種田作地的農民,幹活累了,就來此稍事休息。附近一些山雞、野兔;豬獾、麂子一些野生動物,也往往光臨此間,在洞裡洞外,納蔭乘涼,遮風擋雨,更是常有的事。

據說,「土銀洞」之名,來源很早。在當地人的傳言中,有這樣一段故事。不知是那一個朝代,有一戶蕭姓人家,家有七八口人,以種田為生。這戶人家中,有一老婦人,姓魏,長相一般。因沒上學讀過書,也不識字,與外人很少接觸,更沒什麼見識。自嫁丈夫之後,就一直都是春天來了去種地,夏天到了去除草;秋天來了去收糧,冬天到了呢,不是上山打柴,就是居家織布,納鞋做襪:采草餵豬。一年四季,都忙進忙出,很少空閒。於是,在春耕夏耘秋收田間勞作睏乏之時,就沒少到此洞稍事休息。起先見洞裡有許多黑不溜秋的一些石塊,小如雞蛋,大如拳頭,上面沾滿了泥土。為方便坐臥,就把這些石頭撿起來堆放一處,讓歇息的地方寬敞一些,從沒當一會事。只是偶爾有一回,用手把石頭上的泥土一抹掉,竟然發現有一片白光,好看得很。但是,畢竟她沒什麼見識,也不知道這是天然的銀礦,也就隨地一丟,從未放到心上。

一晃又過了數年。有一年臘月的一天,她丈夫把生產的糧食和家裡的織布等物,拿到集市去兌換一些日常用品,因為數量較大。換貨以後,店鋪老闆就把換貨結算剩餘的東西折算為銀子帶回去,於是老婦人的丈夫也高興的不得了。便在晚上吃飯的時候,不勉喝了點酒,就向妻子說:「今天的生意還算好,賺了些銀子,你把它放好。等以後積攢多了,再來蓋間大一點的房子或者去買點田,我們就好過日子了」。老婦人一聽,自然很高興。等丈夫把銀子交給她一看,就說:「這那裡是銀子啊,不過跟土疙瘩石頭一樣嗎」?丈夫一聽,就說:「你見過銀子嗎?真實少見多怪。騾子下兒,不知貴賤。」老婦人卻說:「我見過這樣的石塊,就在自家田邊的石洞裡。還真是不少呢。」丈夫一聽,就迫不及待地說:「真的嗎?你帶我去看看吧。」於是,他們倆飯也不吃了,就立即讓家裡的人去睡覺。而他們倆夫妻呢,則不顧天黑路遠,就悄悄地離開家門,帶上口袋,拿着背籠,便高一腳淺一腳地趁夜色朦朧之時進了這個石洞。然後,丈夫拿出火鐮石,把「火把」點燃一照,果見洞裡堆得石塊還真不少,而且每塊石頭似乎都有光,銀光閃閃。於是他大喜過望。十二分高興地對妻子說道:「啊,發財了。老婆子,快來用口袋裝。你千萬別告訴別人,說漏了嘴。」於是,兩人摸着黑,袋裝背馱,一直忙到天亮。不知搬運了多少回,才把洞裡的銀子背完。回家後,又從住房不遠處,運了些土,把背回來的銀子加以掩藏,生怕別人知道了似的。自古以來,就有「財不露白」這一古訓。我想,這一家人也許早就心領神會,徹底學到家了吧。

當然,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一家人做得再好,也還有透露「天機」的時候。何況這一家自此以後,不僅蓋起了兩棟天井屋,還建起了四合院;買下了不少良田,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貴人家,兒孫們也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於是乎,蕭家撿到銀子的消息就遠傳高名,名聞十里八鄉了。還有,因為這個石洞出銀子,而且銀子上面還沾有泥土,便被後來的人取名為「土銀洞」。這就是土銀洞的地名由來。

故事說到這兒,本該結束了。但故事還遠沒完,似乎還有了新的發展。那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的時候,我參加了高考,到外地去讀書並參加了工作。有一年,我放假回家過年,夜晚守歲的時侯,母親又給我講起了有關「士銀洞」更傳奇的故事來。

她說:在蕭家嘴「土銀洞」山對面的河那邊,有一個地方叫「梅家壩」,是黃柏河流中一處深潭。此處正在「土銀洞」的山腳下。在離河灘西邊山坡上二三里地方,住着一戶王姓人家。因為靠種田謀生,所以一家人僅能勉強糊口而已。於是,每逢年過節的時候,為了彌補家用不足,就利用手藝,不時給人家殺殺豬,賺點工錢。因此就有了「王殺豬佬」的綽號。他有三四個孫子,隨着歲月演進,他們一個一地長大了。因家離河邊比較近,就勉不了在暑天裡,下河去洗澡摸魚。一來二去,都成了水中好手。兄弟們也常在河中去嬉鬧玩耍。一日,突見河中多了三個夥伴,高低不等。大的高約60一70公分;小的也有30一40公分長。於是王氏四弟兄就問他們從何處而來,家住何地,姓啥名誰。這三個玩伴也不在意,就說來自蕭家嘴,家住土銀洞。無父無母,常到河邊來洗澡;也無名無姓。看見你們天天天來此洗澡,玩水摸魚,好玩得很,因此,我們也來了,不如我們結為弟兄吧。只是我們比你們年紀大一些,如果你們不嫌棄我們,那麼,就叫我們「銀大哥」,「銀二哥」「銀三哥」吧。王氏兄弟一聽,也當然樂意。自然每天在此相會,在一起撈魚摸蝦,遊山玩水,很是投緣。而且每天分手離去的時候,都相互難捨難分。

一日,王氏四兄弟和銀大哥、銀二哥和銀三哥在一起玩了大半天,要回家吃午飯了,銀氏三兄弟也似乎不願回家,要跟他們到家去玩。王氏四兄弟自然也很歡喜。等到家以後,不料被王氏兄弟的爺爺發現多了幾個陌生人,而且通身都放着銀光,知道這是天降寶物,哪裡肯放過。於是,就問他們從哪裡來。銀氏三弟兄一看問話人,滿身煞氣,知道此人不懷好意,不可久留,於是便拔腿而去。似一陣風,一溜煙地逃走了。隨後,老爺子自然就開始審問自己的幾個孫子來。王氏四弟兄一見老爺子神態,便知道此事瞞不下去了,只好把他們與銀氏三兄弟交往結義的事說了出來。於是王老爺子就開始心裡盤算起來,打定注意要把這幾個活寶貝弄到手。他告訴四個孫子說:「你們放心大膽地去與他們玩,結成好兄弟,然後引他們到家來吃飯喝水,睡覺休息。這樣,你們就更加親密無間了」。

於是,事情就這樣順理成章地發展下去了。自此,王氏四兄弟也照舊大膽地下河洗澡,與銀氏三兄弟在一起打鬧玩耍,更加親密,如初結交時一般,不分彼此。銀氏三弟兄也因此早忘了危險,漸漸放鬆了警惕。

有一天,王氏兄弟便邀請銀氏三兄弟到家去玩。銀氏三兄弟說:「去也可以,但是,只是你們要跟我們做三個一樣大小的盒子,與我們身高一樣差不多。然後放在最隱密的地方,不能見光。也不准告訴別人說我們的形蹤。否則,我們處境就危險了。」王氏四兄弟就說:「你們放心吧,保證不誤事。那就這樣,我們回去作準備,明天來我們家好好玩。」

王氏四兄弟回家以後,自然也把他們與銀氏三弟兄所說的話告訴給了珈爺爺。王老爺一聽,當然高興地不得了,就立即動手,做了三個木盒子,與銀氏三兄弟身材一般大小。放在幾個孫子床底下,單等銀氏幾弟兄到來時,再下狠手。

果不其然,第二天,王氏四弟兄又下河洗澡。與銀氏三兄弟見了面,大家都玩得忘乎所以,直到太陽西下快落山了。最後,銀氏三兄弟跟着王氏兄弟回家。銀氏三兄弟做夢也沒想到,一場飛來的大禍即在眼前。他們三兄弟剛一進門,躲在門後的王氏兄弟爺爺,便立即關上了大門,拿出了預先準備好的斧頭,一斧一個,把銀氏三兄弟的人頭與身子一剁兩段,都裝進了木盒子,藏了起來。

「後來呢?他們又怎麼樣了呢?」我問母親。母親說:「我聽人說,王氏兄弟的爺爺把銀氏三兄弟都賣給了正在此地鑽探的地質大隊,被車運進了城,放到國家倉庫里去了。當時,運走的時候,都裝得嚴嚴實實的。連同鑽出的礦石芯頭放在一起,有好幾十車,有專人押送,誰也不知道裝在哪一車。究竟運到了什麼地方,誰也不知道啊。至於王老爺的下場也得到了閻王的懲罰。」於是,關於「土銀洞出銀子」的故事,又有了更新鮮、更神奇的傳說。就像老鷹長了翅膀一般,不徑而走,聲名遠揚。於是,這個故事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誘惑力,讓後來傳說的人講得繪聲繪色,更加津津有味,連我這個生在此地,又長此間的鄉間老百姓,也聽得如痴如醉,不辨真假。幾乎好幾次我還去土銀洞一探究竟,要觀其真容。你看,這是多麼地引人入勝,多麼地富有傳奇色彩啊!

哎,分鄉的民間故事,你好有吸引力,好有想象創造力啊![1]

作者簡介

蕭源,蕭啟權筆名,男,湖北宜昌夷陵區分鄉鎮人,大學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