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南星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南星蕨

中文學名:江南星蕨

拉丁學名:Microsorum fortunei

(T. Moore) Ching

別稱:大星蕨,福氏星蕨

拼音:jiangnanxingjue

門:蕨類植物門

綱:薄囊蕨綱

目:水龍骨

科:水龍骨科

屬:星蕨屬

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 (T. Moore) Ching)植株高0.3-1。根莖長,橫走,頂部被貼伏鱗片,鱗片褐棕色,卵狀三角形,銳尖頭,基部圓,有疏鋸齒,篩孔細密,盾狀着生,易脫落。葉疏生,相距1.5厘米;葉柄長5-20厘米,禾稈色,上面具淺縱溝,基部疏被鱗片,向上近光滑;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60厘米,寬1.5-7厘米,基部漸窄下延成窄翅,全緣,具軟骨質邊緣;中脈隆起,側脈不明顯,小脈網狀,略明顯,具分叉內藏小脈;葉干後厚紙質,下面淡綠或灰綠色,兩面無毛,有時下面沿中脈兩側偶有極少數鱗片。孢子囊群大而圓形,沿中脈兩側各成較整齊1行或不規則2行,近中脈。孢子豆瓣形,周壁具不規則褶皺。

形態特徵

株:植株高0.3-1米。

莖:根莖長,橫走,頂部被貼伏鱗片,鱗片褐棕色,卵狀三角形,銳尖頭,基部圓,有疏鋸齒,篩孔細密,盾狀着生,易脫落。

葉:葉疏生,相距1.5厘米;葉柄長5-20厘米,禾稈色,上面具淺縱溝,基部疏被鱗片,向上近光滑;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60厘米,寬1.5-7厘米,基部漸窄下延成窄翅,全緣,具軟骨質邊緣;中脈隆起,側脈不明顯,小脈網狀,略明顯,具分叉內藏小脈;葉干後厚紙質,下面淡綠或灰綠色,兩面無毛,有時下面沿中脈兩側偶有極少數鱗片。

果:孢子囊群大而圓形,沿中脈兩側各成較整齊1行或不規則2行,近中脈。孢子豆瓣形,周壁具不規則褶皺。

產地分布

分布:不丹、緬甸、越南及馬來西亞。

產地: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香港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及西藏。

生境:林下溪邊岩石或樹幹上。

海拔:300-1800米。

功效與作用

性味:甘淡、微苦,涼。

歸經:歸經肝;脾;心;肺經。

藥用功能:清熱利濕;涼血解毒。腎炎、疔瘡。

藥用主治:流行性感冒、哮喘、支氣管炎、黃疸、小兒驚風、肺癆咳嗽、風濕性關節炎、淋症、尿路結石、痢疾、白帶、蛇蟲咬傷、無名腫毒、疔毒癰疽、外傷出血、熱淋;小便不利;赤白帶下;痢疾;咳血;衄血;痔瘡出血;瘰癧結核;癰腫瘡毒;毒蛇咬傷;風濕疼痛;跌打骨折。[1]

參考來源

  1. 江南星蕨的功效與作用, 蘋果綠養生網,201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