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油莎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油莎豆

來自 植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油莎豆

界:植物界

禾本目莎草科

莎草屬

禾本系列農作物

油莎豆,為禾本目莎草科莎草屬、禾本系列農作物。 [1]

簡介

油莎豆:別名油莎草_鐵荸薺_洋地栗,為禾本目莎草科莎草屬、禾本系列農作物,原產於非洲北部、歐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我國1960年由保加利亞引入試種成功。1753年命名。油莎草出油率30-40%,其油色清澈微紅,無沉澱,濃香無異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是上等的食用油。榨油後的餅粕微甜而香,可加工製作糕點,釀製醬油、醋、酒,也可提取優質澱粉、糖、纖維素,餘下的粉渣是養殖業很好的精飼料。油莎草的莖葉細長且堅韌,是編織手工藝品的理想原料。此外還可用作潤滑油和制皂。。

優質、高產和綜合利用前景廣闊的集糧、油、牧、飼於一體的經濟作物。榨油品質優於菜籽油及芝麻油,被稱為「油料植物之王」。還是家畜的優良飼料,可作為優良牧草發展種植。此外,還可加工成食品,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

顏色分類:褐色_黃色 作物分類:穀類 味道分類:清香 形狀分類:球形 光照需求:中強

開花季節:夏季 培育難度:中等 適宜溫度:22℃±4℃ 酸鹼範圍:6.2±.4(PH)

油莎豆作物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00cm。莖葉叢生,分櫱力極強,莖三棱形,由葉片包裹而成。單葉互生,葉片狹長,呈劍狀,葉片表面覆蓋角質層比較堅硬。地下莖呈匍匐狀水平斜向伸長,一部分長出地面形成分枝,另一部分末端膨大形成塊莖。莖果呈橢圓形,形成初期為白色,成熟後為黃褐色。莖果頂端具有芽點1-3個。具節和鱗片,芽端鱗片細密,莖果表面有短的線形不定根。根為鬚根系,垂直分布於土層中。

油莎豆種植方法

屬陽性植物,喜光。耐旱、耐澇、耐瘠、耐鹽鹼。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除低洼積水地外,不論紅壤、黃壤、沙質壤土、山坡丘陵、房前屋後都能生長,尤以疏鬆的沙質土壤為佳。喜排水良好、疏鬆的土壤。要求年均氣溫20℃以上,年降水量不少於60-65cm,高溫多雨的夏季生長尤旺。

油莎豆繁殖方式

用莖果繁殖,播種前選粒大飽滿,無病蟲為害和機械損傷,老熟一致,長橢圓形的莖果作種。為保證早出苗、出齊苗,播前用45-50℃溫水浸種3-4天,待種子浸透後表面無皺紋時即可撈出,堆放於麻袋或籮筐里催芽3-4天,每天用40-45℃溫水淋1-2次,使堆溫達到30℃左右,若堆溫高於40℃就及時推開降溫,當有一半種子出芽後即播種。此外還可播種,既可春播,也可夏播,春播在3-4月,夏播在5-6月。

油莎豆開花形態

少數植株開花,苞片長於花序,花長於主莖頂端,花兩性,黃白色,為穗狀花序,呈圓柱形或稍扁平且水平叉開,每穗具8-30朵花。生育期100-120天。

參考來源

  1. 油莎豆, 植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