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三年秋七月當塗郭功父招無為楊次公會於環峰時五雲叟陳德孚以詩寄吾二人因聯句酬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治平三年秋七月當塗郭功父招無為楊次公會於環峰時五雲叟陳德孚以詩寄吾二人因聯句酬之是宋代詩人楊傑的作品之一。
楊傑,宋無為人,字次公,自號無為子。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神宗元豐中官太常,凡禮樂之事皆預討論。與范鎮議樂有異,多攻之。哲宗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有《無為集》、《樂記》。[1]
信息
作品名稱:治平三年秋七月當塗郭功父招無為楊次公會於環峰時五雲叟陳德孚以詩寄吾二人因聯句酬之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楊傑
正文
空山坐寥落,疋馬邀俊哲。
入門肆高談,清風掃煩熱。
憶昔治平年,姑熟溪上別。
歲時激箭急,倏忽三十月。
讀書非少銳,欲論先捲舌。
歸田殊未成,累累逐羈紲。
孰謂趙魏老,不能佐滕薛。
由來歲大寒,松柏見孤節。
朋心久愈至,忠規補殘缺。
兒童喜父執,飣餖成羅列。
壺有玉泉酒,庖有冰裙鱉。
野芡剖珠璣,秋瓜咀霜雪。
新粳刈且舂,香炊軟三淅。
放匕聊醉飽,百憂旋磨滅。
昇平擊堯壤,險怪探禹穴。
吐氣直虹霓,落筆淬金鐵。
詞源河漢翻,俯視堤防決。
文章貴天成,追琢譏竄竊。
抵掌萬古事,高下爭蟻垤。
挹酌華陽水,蕩滌塵土咽。
吾心了何染,本理忘巧拙。
聖賢久不作,情偽愈分別。
竹陰臥片石,浩歌聲欲闋。
山童倏及門,喜音屈高潔。
傳聞脫世累,天境妙搜抉。
疏簾卷危閣,九峰青嵽嵲。
吟餘琴一弄,鏗然響環玦。
老鶴不敢鳴,千里飛雲絕。
次公君素交,嗟予尚契闊。
疇能枉籃輿,相期出寥泬。[2]
簡介
楊傑,字次公,無為人。少有名於時,舉進士。元豐中,官太常者數任,一時禮樂之事,皆預討論。嘗議玉牒帝系自僖祖而上,世次莫知,則僖祖為始祖無疑,宜以僖祖配感生帝。又請孝惠賀後、淑德尹後、章懷潘後皆祖宗首納之後,孝章宋後嘗母儀天下,升祔之禮,久而未講,宜因慈聖光獻崇配之日,升四後神主祔於祖宗祏室,斷天下之大疑,正宗廟之大法。由是四後始得升祔。
神宗詔秘書監劉幾、禮部侍郎范鎮議樂,幾請命傑同議。傑言大樂七失,並圖上之。神宗下幾、鎮參定,鎮不用傑議,自製。樂成,詔褒之。元豐末,晉州教授陸長愈言:「近封孟軻鄒國公,宜春秋釋奠,與顏子並配。」下太常議,傑與少卿葉均、博士盛陶、王古、辛公佐以謂凡配享從祀,皆孔子同時之人,今以孟軻並配非是。禮部復言:「自唐至今,以伏勝、高堂生等二十一賢從祀,豈必同時人?」詔從禮部議。
哲宗即位,議樂,又用范鎮說。傑復破鎮樂章曲名、宮架加磬、十六鐘磬之非。又論鎮以黑黍用秠制律、銅量,叩之不合黃鐘,以世無真黍,用太府尺為樂尺,下舊樂三律。詳具《樂志》。傑在神宗時與鎮異議,至是復攻之,鎮之樂律卒不用。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自號無為子,有文集二十餘卷,《樂記》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