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汊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泥汊鎮是安徽省無為市下轄鎮,位於無為市東南,東臨長江,與繁昌縣一衣帶水,南與全國四大電纜基地之一的高溝鎮接壤,西與姚溝鎮毗鄰,北與福渡鎮相依。總面積123.4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69360畝,水面面積5000畝。境內地勢平坦,所有村均為平原,無為大堤橫亘在境內東南,長14.2公里,是出入泥汊的交通要道。高新大道穿境而過,長約12.5公里。長江流經泥汊12公里,長江泥汊段盛產鮰魚、河豚、鰣魚等稀有魚種。[1]
中文名稱: 泥汊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安徽省無為市
下轄地區: 轄14個村
政府駐地: 泥汊社區
電話區號: 0553
郵政區碼: 238300
面 積: 123.49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55676人(2017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渡江第一船紀念館
車牌代碼: 皖B
目錄
建制沿革
1949年為泥汊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1987年改鎮。1996年,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轄陸渡、泥汊、葉閘、馬灘、黃壩、新興、雙進、允寧、五里、興隆、徐灣、安福、大局、韓廟、福成、後河、神塘、明光、龍王、水渡、長灘、金斗、日新、塘灣、皂河、永興、季廣、三溪、橫壩、幸福洲、洋子河31個行政村和泥汊居委會。1992年2月由泥汊區的泥汊鎮、三溪鄉、神塘鄉組成新泥汊鎮,鎮政府駐泥汊渡江工業區開發區。2002年5月,經縣政府批准新興行政村(以下簡稱村)、黃壩村合併為新興村,街道、泥汊村合併為社區,皂河村、永興村合併為皂河村。2008年轄14個村和1個社區,533個村民小組和7個居民小組。
區域經濟
工商業
泥汊鎮鄉鎮企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80年代有塑料、皮革、珠寶工藝品、電控廠等一批有潛力企業;90年代鄉鎮企業發展進入低谷;90年代末以來,耐火材料廠快速發展,年產6000噸,產品銷往上海、江蘇、馬鞍山等地,2005年銷售額8000萬元,利潤700萬元。
農業
1985年以水稻、油菜、小麥為主,其中水稻60084畝、棉花3988畝,1988年進行了種植業結構調整,當年棉花種植面積占總耕地面積20%,到1992年全鎮棉花種植面積達5萬畝,占全鎮總面積的80%。2005年全鎮耕地面積69360畝,其中全鎮總面積54630畝、水稻5832畝;與1985年相比,棉花增長1270%,水稻下降930%。
林業
1999年至2003年泥汊鎮利用無為大堤兩側及內圩蘆葦塘實施退耕還林為代表的重點林業工程,退耕還林面積在1575畝。森林面積由1985年的不到750畝增至2005年4200畝。
畜禽水產業
1985年全鎮有2個種鵝飼養戶共飼養400隻,豬存欄1134頭,出欄923頭;家禽養殖21200隻,出售10800隻。2005年全鎮有6個養殖場分別飼養雞、羊、豬;生豬存欄2694頭,出欄2585頭;羊存欄1218頭,出欄586頭;家禽養殖26400隻,出售18700隻。1985年水產養殖以塘口養殖為主。1993年以後,出現開挖農田精養,到2005年養殖面積達1.2萬畝,其中養蟹面積8154畝,其它品種為魚、蝦、河蚌,產量355噸,產值2960萬元。2008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10.2億元,增幅為110%。其中農業產值2.71億元,增幅29%;工業產值7.5億元,增幅150%;工商稅收3213萬元,增幅為184%。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201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72.1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63億元;財政收入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18元。
社會事業
文化
廣播站成立於2001年,建立五座衛星接受塔,開通有線電視1800戶,2002年村村通廣播。每年在農閒時候,鎮文化站組織專業人員在各行政村巡迴放映2-3片愛國教育電影。每年冬閒季節鎮文化站組織民間戲劇團在各村演出,每次演出時間一般在20天左右。
教育
泥汊鎮1985年有初級中學4所,中心小學1所,完小24所,教學點11所。2005年有初級中學3所、中心小學1所、教學點5所。在校初中生2398人,小學生6190人,教職工總數317人,其中初中91人,小學226人。2005年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1997年通過省政府兩基達標驗收,2005年通過兩基鞏固提高驗收。到2005年累計教育投入1824萬元,其中危房改造工程56萬元,有多媒體教室3個,119台電腦。個人辦法方面,美籍華人嚴管護於1996年投資12.5萬元,在泥汊幸福洲興辦一所「慈敬」小學。
衛生
泥汊鎮衛生院創建於1954年,建築面積180平方米,4張病床,1996年在泥汊開發區新建一所衛生院,建築面積540平方米,10張病床;職工16人,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實行住院分娩,新生兒童乙肝疫苗接種率95%。1985年所有村沒有一間衛生室,僅以村醫自己房屋暫作就醫場所;2005年全鎮有31個村級衛生室,執業醫師34名,衛生室總面積2500平方米,共有71張病床,沒有一起醫療事故。
基礎設施
集鎮建設
泥汊鎮村總體規劃於1994年8月經縣政府批准,1999年縣政府又批准泥汊鎮2000~2010年鎮村總體規劃。泥汊鎮在1995年外護決埂後,抓住了新鎮開發的機遇。新鎮在無為大堤內側,1995年經縣政府批准,以35KV變電所、泥汊軋花廠為基地。新鎮以大江中學為中心設立文化教育中心。規劃範圍10平方公里,規劃建成區用地4.78平方公里,有人口0.3萬人,新鎮有金融、稅收、供銷、公安、法院、政府、供電、學校及民營企業等單位。老鎮以改造道路和規劃門面為主,保留菜市場。移民建鎮始於1998年9月,終於2002年12月,選址於泥汊鎮渡江新區北側,占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受益200戶、2257人,投入資金1.2億元,政府專項補助每戶10000元。
交通
1990年,王福渡至泥汊20公里的砂石路通車,結束泥汊不通車的歷史。1995年土公祠至襄安油路通車,泥汊才有一段可供出入的油路。1995年至1998年,建村級公路66公里,系政府投資。2003年無繁路動工興建,途經泥汊皂河、三溪、日新、里程達11.5公里。連接泥汊集鎮至渡江工業集中區的長約5公里,投資2000萬元的渡江大道已經完成路基工程,2009年底可望通車。
水利
泥汊鎮1984年前只有泥汊北站、泥汊皂河站、下山礬三座排灌站,1998年水渡站建成投入使用,1996年幸福洲站建成投入使用,1999年神塘站建成投入使用,至2005年底全鎮共有六座排灌站,境內水系暢通,達到澇能排、旱能灌,確保旱澇保收。
=供電
泥汊鎮2002年有35KV新泥線一條,長2.4公里;10KV配電線路6條,長54.5公里;400V低壓線路739條,長129公里;220V線路368.3公里;35KV變電所一座,工農業及居民生活用電量2004年達1100千瓦時,是1985年的8.6倍,其中工業、農業、生活、農村加工分別占用電總量的47%、6.5%、38.4%、8.1%,分別是1985年的22.5倍、66.8倍、5.4倍、6.3倍。1998年7月開始,對全鎮農網實施改造,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改造17個村42個台區6325戶,改造新建10KV線路42.8公里;400V線路64公里;220V線路93.2公里;國家投資247萬元,用戶自籌104萬元。二期改造14個村33個台區5835戶,改造10KV線路22.8公里;400V線路68.8公里;220V線路73.1公里;國家投資196萬元,用戶自籌92.3萬元。同時對5個村2837戶進行了一表一戶改造。全鎮農網改造後線損減小,並實行了同網同價。2005年全鎮居民生活照明用電量422.4萬度,電價0.557元/度,計235.3萬元,比改造前電價1元/度的電費減少了188.1萬元,平均每戶節約90.2元,給居民帶來了實惠。
郵電
泥汊郵電局1998年分成郵政、電信兩家,2000年全鎮村村通電話。2005年有固定電話5000門,移動電話8600部。
視頻
無為縣泥汊鎮皂河大隊的自來水(嚇死人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