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林市,是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牡丹江市代管。位於省境東南部。東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接壤,南與寧安市毗鄰,西靠尚志市,北連方正縣,西南一隅與吉林省交界。總面積8816平方千米。總人口40萬人(2013年)。有漢、朝鮮、滿、回、蒙古等民族。全市轄8個鎮: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市政府駐海林鎮。
地處東部山地張廣才嶺東坡,小鍋盔山西坡低山丘陵河谷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主要河流除牡丹江及其支流海浪河外,還有頭道河等。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1月平均氣溫-18.5℃,7月平均氣溫21.8℃,無霜期126天,年降水量468.9毫米。綏濱、火龍溝鐵路在境內接軌,301國道過境。名勝古蹟有蒼鷺鳥自然保護區、清代寧古塔舊城遺址[1]。紀念地有楊子榮烈士陵園和威虎廳。
歷史沿革
海林市原名海林縣,系由新海、五林二縣合併時,各取原縣名稱的後一個字而得名。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轄區。清末民初,先後隸屬寧安府和寧安縣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8月15日,將寧安縣北部新安鎮、海林、橫道河子、山市等地區劃出,設置新海縣,縣政府駐海林。初隸綏寧省,後改隸牡丹江專區、牡丹江省,再改隸松江省。1948年10月4日,松江省政府決定,將五林縣與新海縣合併為海林縣,縣政府駐牡丹江市內,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決定,撤銷海林縣,將原海林縣所屬區域分別劃歸寧安縣、林口縣和牡丹江市。1962年10月20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海林縣,將原海林縣劃給寧安縣的海林、橫道河子、長汀、海南、石河、新安、舊街7個鄉鎮和原海林縣劃給林口縣的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3個鄉鎮劃為海林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委員會駐海林鎮,隸屬牡丹江專區管轄。1983年9月3日,牡丹江地區撤銷後,劃歸牡丹江市領導。1992年7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海林縣,設立海林市(縣級)。由牡丹江市代管。
1992年末,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張廣才嶺主脈東側。是黑龍江省主要林業基地之一。市境西以張廣才嶺主脈與五常縣、尚志市分界,北與方正縣、林口縣毗連,東與林口縣、牡丹江市接壤,南與寧安縣為鄰,西南與吉林省敦化市以分水嶺為界。全市總面積9570平方千米。總人口4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6萬人,占總人口的52.9%;滿、朝鮮、回族等少數民族[2]人口3.9萬人,占總人口的12.2%。轄7鎮、5鄉。市政府駐地海林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1996年,海林市面積9877.8平方千米,人口約43.5萬人。轄7鎮、5鄉:海林鎮、長汀鎮、柴河鎮、橫道河子鎮、山市鎮、二道河子鎮、新安朝鮮族鎮、舊街鄉、石河鄉、新合鄉、三道河子鄉、海南朝鮮族鄉。市政府駐海林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海林市常住總人口435677人,其中,海林鎮103511人,長汀鎮16118人,橫道河子鎮18980人,山市鎮19932人,柴河鎮26281人,二道河鎮14285人,新安朝鮮族鎮18909人,三道河子鎮10666人,舊街鄉16424人,石河鄉12954人,新合鄉27767人,海南朝鮮族鄉18792人,海林農場7742人,山市種奶牛場6868人,大海林林業局43479人,海林林業局17873人,柴河林業局55096人。
2001年鄉鎮區域化調整,舊街鄉合併到長汀鎮。
2005年,海林市轄8個鎮、1個鄉: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海南朝鮮族鄉。境內還有大海林林業局、海林林業局、柴河林業局等。
2009年,《黑龍江省民政廳關於調整牡丹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黑民區[2009]121號):同意將海林市所轄的海南朝鮮族鄉整建制劃歸牡丹江市西安區管轄(2010年5月19日正式實施)。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海林市常住總人口400859人,其中,海林鎮144443人,長汀鎮31215人,橫道鎮16241人,山市鎮21328人,柴河鎮24688人,二道鎮12316人,新安朝鮮族鎮19025人,三道鎮9629人,牡林工程公司街道4048人,柴河林機廠街道2514人,大海林林業局32748人,海林林業局18310人,柴河林業局50503人,海林農場7421人,山市種奶牛場6430人。
視頻
海林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着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搜狐,2020-06-10
- ↑ 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周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漲姿勢,來看看少數民族有哪些習俗需要我們注意),搜狐,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