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淋巴管炎多數是通過局部創口或潰瘍感染細菌所致,也有一些患者沒有明確的細菌侵入口,感染從淋巴管傳播到局部的淋巴結所致。本病多見於四肢,往往有一條或數條紅色的線向近側延伸,沿行程有壓痛,所屬淋巴結可腫大,疼痛,嚴重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及白細胞計數增多,故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1]
發病病因
多數是由於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可能來源於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膚損傷以及前述的各種皮膚,皮下化膿性感染,其主要病理變化為淋巴管壁和周圍組織充血,水腫,增厚,淋巴管腔內充滿細菌,凝固的淋巴液及脫落的內皮細胞,本病多見於四肢,往往有一條或數條紅色的線向近側延伸,沿行程有壓痛,所屬淋巴結可腫大,疼痛,嚴重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及白細胞計數增多,故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2]
併發症
可發生以下併發症:
如急性淋巴管炎繼續擴散到局部淋巴結,或化膿性病灶經淋巴管蔓延到所屬區域的淋巴結,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結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臍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結炎;下肢,臍以下腹壁,會陰和臀部的感染,可以發生腹股溝部淋巴結炎;頭,面,口腔,頸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頜下及頸部的淋巴結炎。[3]
臨床症狀
檢查診斷
- 檢查:可行血常規和生化檢查。
- 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不難得出診斷。
疾病治療
1.一般治療
- 除急性期或炎症嚴重外,一般鼓勵經常活動。
- 平常應防止腳氣感染及絲蟲病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早治療。
2.藥物治療
- 抗生素治療,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 中藥治療。
3.局部治療
- 局部熱敷,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
- 為防止淋巴水腫,患肢給予壓力包紮阻止淋巴滯留。
- 局部感染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
預後效果
- 患者如屬於初次發作,沒有其他疾病,通過治療,預後良好。
- 反覆發作的患者可出現淋巴水腫,並出現肢體變粗的後遺症。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