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山皮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滦州影)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山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中國皮影戲中影響最大的種類之一。因以河北唐山地區樂亭、灤縣、灤南一帶的語言音韻為其音樂特色,所以又叫「樂亭影」、「灤州影」,流行於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區以及東北三省各市縣。它是一種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藝、靈巧的操縱技巧和長於抒情的唱腔音樂的綜合藝術。抗日戰爭以前常在農閒聚眾演出,在上述地區的鄉鎮農村有着深厚的群眾基礎。它的唱腔音樂尤為群眾所喜愛。

簡介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1],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這種拙樸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唐山皮影是傳統地方戲曲藝術之一,又稱灤州影、樂亭影,是中國皮影戲中影響最大的種類之一。因其影人、道具是用牛、驢皮製成,故又通稱驢皮影。通常認為灤州影戲初創於明代末期,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唐山皮影的唱腔是從一種純說唱形式的「大福影」演變而來的[2],它是唐山皮影一種男女分腔的,有着多種腔調(如平調、花調、陽韻平調、河東調、灤河調、吟腔),多種板式(如太慢板、快三眼、慢二性、緊二性、三性、流水)的板腔體。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由於前輩藝人的發展創造,長期以來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它的主要伴奏樂器以前是一把小三弦,後來逐漸被四胡所代替。

唐山皮影戲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為主,題材大多來源於歷史名著,主題積極向上,有的表現保家衛國的英雄,有的表現懲惡揚善的俠士,有的表現反抗壓迫的勇者,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唐山皮影其唱腔為板腔體,唱詞多為七字句或十字句,主要板式有:大板、二板、二六板、緊板、快板等,伴奏音樂主要是四弦、二胡、揚琴、大阮、嗩吶等,表現舞台及各種戲劇人物的不同情緒。

傳統劇目

唐山皮影誕生以來,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鼎盛時期,產生了一大批優秀劇目和演員。可考的傳統劇目有280餘出。主要有:《五峰會》《小西唐》《四平山》《大金牌》《卞梁圖》《花木蘭》《全家福》《喜榮歸》《火焰山》《盤絲洞》《洞庭湖》《三打白骨精》《人參姑娘》《鶴童》《鶴與龜》《劉胡蘭》《沙家浜》《杜鵑山》以及表現現代生活的皮影故事。1963年應邀赴京演出,原文聯主席郭沫若、中宣部副部長周揚、文史館長溥儀觀看了演出,並給予高度評價。歷史上著名的演員很多,王華、張老壁、馮凌雲、聶春潮、孫兆祥、韓增、苗幼芝、鄭六傳、李紫蘭、曹輔權、梁玉亭、艾錫恩、康雅亭等30多人都是皮影發展史上有突出貢獻的演員。

視頻

唐山皮影 相關視頻

唐山皮影《五峰會》
唐山皮影《四值功曹》

參考文獻

  1. 各種樂器特點,個人圖書館,2009-10-17
  2. 【文化京津冀】第5期:唐山皮影(下集) ,搜狐,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