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縣新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灌南縣新安鎮,隸屬於江蘇省灌南縣,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是灌南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灌南縣政府駐地。南與淮安市漣水縣灰墩鎮接壤,北隔龍溝河與張店鎮相望,東與三口鎮、新集鎮為鄰,西臨李集鄉。新安鎮面積143.27平方千米(2017年),城區面積1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8.1萬畝。全鎮轄有4個社區、29個行政村、321個村(居)民小組;共有173608人(2017年)。新安鎮擁有碩項湖景區、海西公園、西來庵、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等人文風景區。先後榮獲了中國經濟名鎮、省環境優美鄉鎮、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江蘇省文明鄉鎮等多項榮譽稱號。[1]
中文名: 新安鎮
外文名: The town of Xina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蘇省灌南縣
地理位置: 江蘇省東北部,灌南縣西南部
面 積: 143.27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29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
政府駐地: 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人民東路212號
電話區號: 國際:(+86)518;國內:0518
郵政區碼: 223500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73608人(2017年)
著名景點:碩項湖、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海西公園等
機 場:淮安漣水機場
火車站:灌南火車站(客運)、灌南田樓火車站(貨運)
車牌代碼: 蘇G
地區生產總值: 66.8億元(2016年)
人均生產總值: 14351元(2016年)
目錄
歷史沿革
新安鎮境內在夏商時期為古徐州的屬地。
春秋時代境內屬於魯國。
戰國時代,公元前256年(魯頃公二十四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原魯國地歸楚國。
公元前224年,楚國被秦國所滅,新安鎮又歸屬於秦國領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實行郡縣制度,新安鎮隸屬東海郡朐縣管轄。
公元前202年,秦朝滅亡,西漢統治者未對境內的歸屬有任何的改變。
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封李廣利為海西侯,新安鎮為當時海西的縣治所在。
公元前90年,李廣利投降匈奴,漢武帝廢除其海西侯爵位,遂改置海西縣,屬東海郡,後漢屬廣陵郡,境內屬之。
東漢、三國一直到西晉,新安鎮境內一直隸屬海西縣。
東晉十六國,廢除海西縣,恢復朐縣建制,新安隸屬朐縣。先後隸屬於後趙、前燕、前秦和東晉。
南北朝時期,境內仍然隸屬於朐縣。
隋朝時期,境屬於朐山縣,隸屬於東海郡。
唐代時期,實行道、州、縣治。境屬朐山縣,隸屬於河南道之海州。
五代十國時期,先後隸屬於吳、南唐和後周。
北宋時期,實行路、州、縣治。境屬朐山縣,隸屬淮南東路之海州。
南宋與金朝時期,屬於金國範圍,屬朐山縣,隸屬於山東東路之海州。
元代時期,實行行省制度,省下轄道、州、縣。新安鎮屬朐山縣,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淮東道海寧州。
明隆慶六年(1572年),明朝設立悅來集,當時屬於張店鎮,這是新安鎮在歷史上第一次開始實行編制。
明崇禎九年(1636年)將張店鎮之南的悅來集,正式命名為新安鎮。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新安鎮隸屬海州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海州,設置灌雲縣,國民政府設新莞市(今新安鎮)。
行政區劃
建制沿革
民國34年新安區下轄鹽河、張店、澤龍、新安鎮;
民國37年灌雲縣撤銷張灣區,將原來所轄的7個鄉劃歸新安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境內下轄凡北、延平、建南、復明、北固、大廟、劉碼、黃圩、長興、南華、復興、大港、新安鎮、三口鎮;
1950年撤銷陳集區,原轄11個鄉合併成張店、澤龍、永興、龍武、陳集等5個鄉,後劃入新安區。
1952年新安區撤銷新安鎮與三口鎮;
1954年新安區重新設立新安鎮,下轄張店、澤龍、龍五、永興、陳集、復興、三圩、南華、延平、大友、凡北、大廟、前圩、北固、洪圩、大港、三口、劉碼、新安鎮;
1956年新安區將原轄的19個鄉合併為張店、張灣、龍武、陳集、三友、新北、三口等7個鄉以及新安鎮;
1958年建縣時新安公社下轄蔬菜、新東、苗圩、吳圩、郝圩、管莊、和平、鎮北;人民和新民居委會;
1966年新安公社管轄何莊、郝圩、鎮北、鎮郊、袁閘、管莊、劉碼、於圩、苗圩、吳圩、新東、武障河12個生產大隊;
1981年新安鎮下轄鎮郊、鎮南、鎮東、鎮北、人民、新民、新興七個生產隊;
2005年,灌南縣行政區劃做出調整,將新安鄉的新東、袁閘、於營、管莊、大周、武障河、小廟、大廟、苗圩、於圩、郝圩、左營、小周、武莊;大圈鄉的小園、大戶、東王、宋集、蘇口、陳莊、吳莊、相莊、龍武、龍溝、閘北、農科與新安鎮的鎮郊、鎮東、鎮南、鎮北、人民、新民、新興合併設立新安鎮,鎮政府駐喬莊村;行政區劃調整後,新安鎮行政區域面積143.2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73608人(2017年),轄4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
村居概況
【鎮郊社區】鎮郊社區有社區居民小組15個,常住戶3216戶,9154口人,耕地面積1020畝,糧食總產量1044.04噸。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58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83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該社區地處城郊,大部分居民以房屋出租和商業經營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鎮東社區】鎮東社區有社區居民小組10個,常住戶3592戶,9000口人。2011年,社區集體經濟純收入19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社區大部分居民以商品零售和餐飲服務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人民社區】人民社區有居民小組11個,常住戶3018戶,6841口人,2011年,社區集體經濟純收入26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社區大部分居民以房屋出租和商品零售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鎮北社區】鎮北社區有居民小組8個,常住戶3275戶,8693口人,耕地面積750畝,糧食總產量345.05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66.9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10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社區大部分居民以房屋出租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鎮中村】鎮中村有村民小組11個,常住戶1553戶,7132口人,耕地面積2971.5畝,糧食總產量1474.5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36.8萬元,人均純收入9810元,村大部分村民以務工和商品零售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曹莊村】曹莊村有村民小組12個,常住戶1376戶,4595口人,耕地面積3723畝,糧食總產量3819.1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248萬元,人均純收入9048元,該村地處城區近郊,村民主要從事餐飲業、建築業。
【鎮西村】鎮西村有村民小組9個,常住戶1203戶,4619口人,耕地面積4888.5畝,糧食總產量3496.66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92.9萬元,人均純收入9164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公興村】公興村有村民小組16個,常住戶957戶,3930口人,耕地面積3136.5畝,糧食總產量2886.7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43萬元,人均純收入980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吳圩村】吳圩村有村民小組19個,常住戶971戶,3941口人,耕地面積5902.5畝,糧食總產量4847.55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74萬元,人均純收入869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尹湖村】尹湖村有村民小組30個,常住戶1894戶,7435口人,耕地面積12196.5畝,糧食總產量9270.6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651萬元,人均純收入8000元,村民主要從事優質水稻種植和生豬養殖。
【大勝村】大勝村有村民小組10個,常住戶1221戶,4714口人,耕地面積9727.5畝,糧食總產量7596.74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79.9萬元,人均純收入8259元,村民主要從事果樹栽培和糧食種植。
【漁場村】漁場村有村民小組6個,常住戶619戶,2416口人,耕地面積4449畝,糧食總產量3256.74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13萬元,人均純收入860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勞務。
【劉園村】劉園村有村民小組13個,常住戶786戶,3072口人,耕地面積6048畝,糧食總產量3605.4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84.1萬元,人均純收入890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蔬菜栽培。
【袁閘村】袁閘村有村民小組10個,常住戶737戶,2850口人,耕地面積3663畝,糧食總產量2336.68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62.67萬元,人均純收入9400元,大部分村民以花卉苗木栽培和務工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新東村】新東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561戶,2140口人,耕地面積2205畝,糧食總產量1664.1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61萬元,人均純收入9489元,大部分村民以糧食種植和草雞養殖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於營村】於營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489戶,1791口人,耕地面積1986畝,糧食總產量754.593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42.5萬元,人均純收入9581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管莊村】管莊村有村民小組8個,常住戶397戶,1609口人,耕地面積1719畝,糧食總產量900.66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81.11萬元,人均純收入8388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武莊村】武莊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503戶,1995口人,耕地面積1309.5畝,糧食總產量464.0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93.98萬元,人均純收入9075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務工和經商。
【郝圩村】郝圩村有村民小組9個,常住戶661戶,2672口人,耕地面積4407畝,糧食總產量2415.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00.3萬元,人均純收入9200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建築務工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小廟村】小廟村有村民小組13個,常住戶481戶,2053口人,耕地面積3172.5畝,糧食總產量2218.97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09.36萬元,人均純收入8724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大廟村】大廟村有村民小組10個,常住戶569戶,2305口人,耕地面積4021.5畝,糧食總產量3044.94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79.73萬元,人均純收入8698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於圩村】於圩村有村民小組9個,常住戶872戶,3720口人,耕地面積6049.5畝,糧食總產量5274.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65.7萬元,人均純收入9056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武障河村】武障河村有村民小組12個,常住戶1297戶,4933口人,耕地面積2083.5畝,糧食總產量1269.17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79.9萬元,人均純收入8136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大篷蔬菜栽培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閘北村】閘北村有村民小組6個,常住戶728戶,2974口人,耕地面積3520.5畝,糧食總產量2479.66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64萬元,人均純收入8100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小園村】小園村有村民小組5個,常住戶699戶,2842口人,耕地面積3628.5畝,糧食總產量2796.0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91萬元,人均純收入8603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水產養殖。
【大戶村】大戶村有村民小組8個,常住戶401戶,1520口人,耕地面積2761.5畝,糧食總產量2242.98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39.1萬元,人均純收入8550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獺兔養殖。
【東王村】東王村有村民小組6個,常住戶379戶,1537口人,耕地面積2460畝,糧食總產量1819.9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11.47萬元,人均純收入8225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務工。
【宋集村】宋集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440戶,1774口人,耕地面積2755.5畝,糧食總產量1976.9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64萬元,人均純收入8250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務工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蘇口村】蘇口村有村民小組11個,常住戶683戶,2713口人,耕地面積3667.5畝,糧食總產量2987.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55萬元,人均純收入9008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生豬養殖。
【陳莊村】陳莊村有村民小組8個,常住戶604戶,2572口人,耕地面積37720畝,糧食總產量2758.1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01.59萬元,人均純收入8414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家禽養殖。
【大吳村】大吳村有村民小組8個,常住戶551戶,2079口人,耕地面積3493.5畝,糧食總產量2769.55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43.4萬元,人均純收入8371元,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糧食種植和務工作為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相莊村】相莊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848戶,3481口人,耕地面積3646.5畝,糧食總產量2827.9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91萬元,人均純收入8821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外出務工。
【龍溝村】龍溝村有村民小組11個,常住戶499戶,2216口人,耕地面積1297.5畝,糧食總產量1195.07噸。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31.44萬元,人均純收入8396元,大部分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外出務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安鎮是由原新安鎮、新安鄉、大圈鄉於2005年4月6日合併而成,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位於灌南縣西南部,東與三口鎮、新集鎮接壤,南與漣水縣灰墩鎮相連,西與李集鄉為鄰,北隔龍溝河與張店鎮相望,鎮域面積143.27平方千米(2017年),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9.82萬畝。
氣候條件
新安鎮地處暖濕帶向亞熱帶的濕潤地區,屬暖溫濕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境內光熱資源豐富,日照時數平均為2435小時,年日照時數2022.0小時,較常年年日照時數2209.7小時偏少187.7小時。全年無霜期204天。全年平均氣溫14.7℃,較常年年平均氣溫14.3℃偏高0.4℃。極端最高氣溫37.3℃,出現在8月7日。極端最低氣溫-9.0℃,出現在1月4日。年降水量668.8毫米。
地形地貌
新安鎮屬黃泛平原區,地勢平坦,境內無山崗丘陵;歷史上為古海岸沙堤,成陸較早,後被黃泛沖積物覆蓋。
交通運輸
公路
新安鎮是灌南縣的城關鎮,地處南北交通樞紐,326省道、新港大道貫穿全境,可與寧連高速、沿海高速融會貫通,南距南京2.5小時車程,距蘇州、上海4小時車程。幸福大道、迎賓大道、蘇州南路、鵬程西路、碩項路、金倉路等城區道路相繼建成通車,形成城區「五縱二橫」路網新格局,極大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
社會事業
特色文化
開展送文藝下鄉活動,先後送戲下鄉22場,送電影下鄉300場。組織社區京劇團隊演出200多場,榮獲市特色文化(京劇)鄉鎮稱號。
民政工作
開展60周歲以上老人待遇享受生存狀況驗證工作,優撫對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共為2800多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靈活就業補貼資金300多萬元。民政工作榮獲「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鎮敬老院被評為「全省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
計生工作
創建計生「五新」家庭示範戶375戶,定期開展隨訪5.3萬人(次),登門隨訪服務1.07萬人(次)。鎮北社區被國家衛計委表彰為「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範(村)居」。
安監工作
加強安全監督工作領導,開展安全監督工作檢查活動,規範資料台賬,強化執法監管,全年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通過省級基層安監機構能力建設達標驗收、市級安全生產「五星級」鄉鎮和食品安全鄉鎮達標驗收,獲「江蘇省文明鄉鎮」榮譽稱號。
教育事業
新安鎮是灌南縣的城關鎮,長期以來一直就是灌南的政治、文化中心,灌南縣的絕大多數學校都在新安鎮,其中擁有一所四星級高中、兩所三星級高中,此外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為江蘇省四星級中等專業學校。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全鎮累計實現地區工農業生產總產值57.3343億元,增長7.18%;完成財政收入4.5956億元,增長27.7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8398億元,增長29.39%;農民人均純收入1.202萬元,同比增長15.1%,淨增1575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增長16%。
第一產業
新安鎮引進江蘇科斯伍德高耐曬牢度有機顏料化學項目,由蘇州客商投資,位於連雲港化工園區,總投資1.2億元、註冊資本3675萬元、年產5000噸,其主體工程正在建設。新增企業技改項目8個,新增註冊資本6855萬元。工業入庫稅收7300萬元,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入13.31億元,新增列統規模工業企業3個,實現工業總產值50.1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5.5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4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7.32億元。
第二產業
投資600萬元,在東王、大吳、小元等6個村新建電灌站5個,渡槽、路涵等水利設施29座,新開渠道6千米;投資260萬元,疏浚鄭於大溝、小廟大溝、中心大溝土方工程30萬方,新建、改建、加固橋、閘、涵11座。在閘北、小元、於圩等村流轉土地約7300畝。新增合作社7個、農戶500戶,帶動成員7700戶;新增規模養殖場3個,培育「種、養、加」能人大戶468戶。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608戶,脫貧1959人,完成率100%;農民人均純收入,繼續保持15%的增幅。採取補助激勵式、示範引導式、全量還田式等方法,加強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特色產業
近幾年來,灌南縣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進程中,把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通過「園區集聚、工廠化生產」模式,形成食用菌集群發展,目前,食用菌企業達40多家,其中工廠化生產企業近30家,全年產值超10億元,被當地村民形象地稱為「小蘑菇撐起了致富傘」。首先是抓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往農戶培植蘑菇都是一家一戶粗獷的作坊式的小本經營,儘管後來有了農戶之間的自願聯手,但因受設備、技術等限制,稍有不慎極易造成「爛棚」現象。根據這一實情,我縣在多次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以規劃縣農業園區為契機,推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靈活運行方式,引領農戶在3000畝的「食用菌示範園」里,實現連片規模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