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灰頭椋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灰頭椋鳥
Chestnut-tailed Starling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Hiyashi Haka 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Sturnia malabarica

目/科/屬  雀形/八哥/北椋鳥

遷徏狀態   逸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20-21cm/32-44g

別名:栗尾椋鳥,雌雄同型。虹膜灰白色。嘴藍灰、先端黃色。腳肉黃色。

  • nemoricola亞種成鳥:
  1. 頭至頸部銀灰色,後頸有珍珠蓬鬆絲狀羽毛。
  2. 喉及腹乳白,胸淡灰褐,臀栗褐色。
  3. 背及翼煙灰褐色,翼角有白斑,尾羽次級飛羽羽緣白,腰白。
  4. 腰側及尾上覆羽常帶栗褐色,尾羽暗褐,外側尾羽栗紅色。
  • 亞成鳥羽色黯淡,頭及體下較多褐色,虹膜藍白色,嘴基藍灰色不明顯或無。
  • 飛行時,羽色單調,頭、頸較白,翼無白斑。外側尾羽栗紅色。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椋鳥科 Sturnidae

屬: 北椋鳥屬 Sturnia

種: 灰頭椋鳥 S. malabarica

棲地&習性

低矮丘陵和開闊的林地和樹木稀疏的地區,農田。

成群活動。

飲食包括昆蟲,水果,種子和花蜜;可能還有花粉花蕾。所採取的昆蟲包括毛毛蟲(鱗翅目)。

繁殖期

印度北部地區4月至7月,南部地區2月至5月;4月至6月在東南亞。一夫一妻制。以草,根和小枝築的巢。[1]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印度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相當普遍。

鳴聲

群鳥進食時發出吱吱的叫聲。作高調的雙音節叫聲,簡短的顫音、哨音及短而甜的鳴聲。

外觀相似性

灰背椋鳥外形和羽色與本種非常相似,但肩和翼覆羽白色,在翅上形成大型白斑,尾羽暗綠色而具白色端斑,嘴腳均呈藍灰色。區別亦甚明顯,野外不難識。

分佈

亞種及分佈

  • S. m. malabarica (J. F. Gmelin, 1789) – Chestnut-tailed Starling – 印度北部(喜馬阿爾邦的山麓),東至東北阿魯納恰爾邦(Mishmi Hills),南北阿薩姆邦,南至奧里薩邦;發生在半島的其餘地區,但可能僅在冬季。
  • S. m. nemoricola Jerdon, 1862 –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至緬甸,中國南部,W&NW泰國印度支那;在泰國其他地區(除南美洲)和柬埔寨也沒有繁殖。
  • S. m. blythii (Jerdon, 1845) – Malabar Starling –印度西南部(從馬哈拉施特拉邦S到喀拉拉邦)。[2]
  • 引進台灣(種族不確定)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灰頭椋鳥 Chestnut-tailed starling
灰頭椋鳥/栗尾椋鳥 Sturnia malabarica Chestnut-tailed Starling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