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之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點睛之筆》(diǎn jīng zhī bǐ):指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闢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 用法:作賓語;用於文章或作品的一部分
- 繁體:點睛之筆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 成語形式:ABCD式的成語
解釋
筆:文筆。指文章傳神絕妙之處。
出處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1]
詞語分解
點睛的解釋 「畫龍點睛」的略語點睛之筆 指藝術創作在緊要之處,加上關鍵的一筆,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詳細解釋謂畫眼睛。 晉 王嘉 《拾遺記·秦始皇》:「 始皇 元年, 騫霄國 獻刻玉善畫工名 裔 …又畫為龍鳳。
騫筆的解釋: 筆 (筆)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2]
譯文
顧愷之經常把人像畫完了不給畫眼睛,人們就問他是什麼原因,(他)回答說:胳膊腿兒好看也罷知難看也罷,對傳神的妙處來說根本就無關緊要,那逼真刻畫形象生動的關鍵,可就正是在這玩意(眼睛)上啊。」
擴展資料
近義詞
1、畫龍點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道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
出處:秦牧《車窗文學欣賞》:然而一個內好題目,卻常常對作品有畫龍點睛之妙,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
2、神來之筆,是由神靈幫助而寫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容精彩、筆墨傳神。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7回:「這三張東西,我自己畫的也覺得意,真是神來之筆。」[3]
成語故事
點睛之筆最早出自於《晉書·顧愷之傳》中:「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說的是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畫的人物像,幾年都不畫上眼睛。有人問他這是為什麼,
他回答說:「人物畫像的神韻關鍵之處就在於他的眼睛」。於是後人就用點睛之筆來形容文章的精妙之處。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闢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