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少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熙和)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少堂(1889年-1969年),原名德莊,又名熙和,藝名少堂,中國揚州評話表演藝術家

生平

出生於評話世家,其伯父王金章、父親王玉堂均為揚州評話藝人,王家祖傳書目為《水滸》,傳至王少堂一代,其將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四個「十回」發揚到極致,成為名副其實的評書藝術瑰寶。王少堂七歲從父學藝,九歲過海(登台),十二歲以家傳武(松)十回正式從業,在揚州書壇嶄露頭角。二十歲時即成為揚州評話界四大名家之一。其一生專攻前水滸(即四大「十回」),平日除了登台表演,便便是苦修磨練此書目,使家傳書目得到了充分的發揚廣大,以致登峰造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王少堂便名揚海外,留下「聽戲要聽梅蘭芳,聽書要聽王少堂」[1]絕佳讚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少堂先後當選為揚州市人民代表、蘇北文聯常委、揚州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江蘇省曲藝研究會會長、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委員。

藝術成就

王派《水滸》的特點是「甜、粘、鋒、辣」[2],遣詞造句如行雲流水,音腔韻律抑揚頓挫,清新脫俗。更為難得的是王派表演風格講究形神兼備,動作表情自成一派,別具一格。讓人聽書之餘也得到視覺享受。綜上優點也使得王派水滸屹立於揚州評話巔峰之列。

王派《水滸》在評話藝術日漸衰弱的今天,還能受到眾多評話愛好者的青睞,是因為不僅藝有傳人,而且藝術資料的整理保存較為完整。繼20世紀50年代王少堂演出曲本《武松》和《宋江》整理出版之後,1989年和1995年,中國曲藝出版社和江蘇文藝出版社,分別出版了王麗堂演出本《武松》(上下冊共十回)和《宋江》(上下冊共十回)、《石秀》(十回)、《盧俊義》(十回)。這些文字稿雖然不能重現評話藝術家書場表演那種淋漓盡致的水平,但也讓愛好者們過足了揚州評話之癮。

王少堂完善自己評書藝術的同時,還培養了兒子王筱堂,孫女王麗堂這樣的評書藝術家,使得王派水滸後繼有人,得以長存發展。(但今天,王派水滸乃至整個揚州評話都陷入了衰退期,雖有當代評話大師王麗堂先生的不懈努力,但仍然無法阻擋這門從古流傳的表演藝術頹敗之勢,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視頻

王少堂 相關視頻

揚州評話《武松打虎》經典片段(王少堂真跡)
揚州評話《王少堂·教場問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