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石仔洞穴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獨石仔洞穴遺址位於中國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是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獨石仔洞穴遺址距陽春縣城30公里,位於一座高約50米的石灰岩孤峰腳下,洞口高出附近地面2米,距漠陽江水面10米。洞體為裂隙廊道,長40米,寬2至6米,面積約200平方米。1960年,廣東省博物館考古普查發現該遺址。1964年和1973年先後兩次對其進行試掘。1978年廣東省博物館與湛江地區博物館組成的考古發掘隊又進行了一次發掘。先後共獲得石製品四百多件、動物化石千餘件[1]。遺址共有三個文化層,各文化層從下而上有繼承發展的關係,同屬一個文化系統。獨石仔遺址是廣東古人類文化遺物比較豐富的洞穴遺址,代表了華南較晚期古人類文化的一個階段。
歷史
1960年,廣東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西江兩岸進行考古普查時,發現了此遺址,編為5號洞。
1964年由省博物館考古隊進行第一次試掘探方。1973年7月省考古隊和縣文化館人員進行第二次發掘。1978年,省考古大隊、地區博物館與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發掘隊進行第三次發掘。1983年1月省考古大隊與縣文化館人員又進行第四次發掘。
發掘出的文物中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智人」牙齒1枚,遺物四百餘件,動物化石千餘件。發掘出土的石器共有243件,分打制和磨製兩種。打制石器227件,其中有砍砸器42件,刮削器45件、石錘14件,石砧1件,石片29件,石核50件,半成品46件;磨製石器16件,其中有切割器7件,穿孔石器9件,骨器6件,其中有骨鏃1件,骨錐3件,半成品2件。據北京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化驗室以螺蚌殼作標本進行的測定和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用獸骨化石作標本進行的測定,其結果:文化層厚達2.5米,分上、中、下文化層,上文化層距今(1978年,下同)為14262年,中文化層距今為15350年,下文化層距今為16650年。據此,獨石仔洞穴遺址的年代,定為舊石器時代晚期之末至新石器時代初期[2]。該遺址已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附近景點
凌霄岩
位於陽春北部的河朗鎮,周圍十幾座秀麗的山峰環繞,山間是平整的秧田和農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在高大的凌霄岩前並沒有止步,而是穿山而過,向北流到了鄰縣雲浮。在與另一條名叫玉溪的河水匯合後,又返回河朗,從此一直向南,一百八十公里之後,進入南中國海。
凌霄岩的外貌與其他相鄰的山峰並沒有太大差異,但是隨着河水走進山洞,再爬上三十多米高的一個陡坡,你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熔岩世界。凌霄岩的溶洞從地下暗河的河面算起,有177米高,全洞分為四層,第一層是一條縱貫全洞的暗河,這條河發源在陽春境內,流過山洞後便進入了另一個縣境。陽春和鄰縣的鄉民,來來往往都要從這條暗河上通過。溶洞的第二層是一個有60米高的熔岩大廳,19根巨大的石筍、石柱矗立在大廳周圍,這些石柱,有的如高達數十米的「羅漢松」,有的像層層疊疊的「蘑菇山」,更有銀光閃爍的「玉柱瓊台」,這個大廳被命名為凌霄大殿,是凌霄岩溶洞的核心部分。
玉溪三洞
玉溪三洞風景區位於陽春市西北部,距市區約70公里,省道s369線繞景區而過。該景區既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玉溪三洞景區由漠陽江上游的甘婪河水穿透三座石山溶蝕而成,全長3公里多,均可坐船遊覽,由二洞乘船往上游。第二洞長約330米,河水清澈流璧,水中多生長鯉魚。洞中景物豐富,尤以「三變石」為趣,詩人張永枚曰:「遠似漁翁釣清流,近如獅子滾繡球,忽變犀牛望明月,一石三景迷輕舟」。第一洞頂的「皇冠」石,酷似皇冠,遊人在船上隨即可拍攝一幅頭戴皇冠的照片。 第一洞長400米,上面有一層旱洞,水面距洞頂48米,該洞以「金盞疊泉」最為壯觀――一個個金色石盞滿載清澈的泉水逐層下溢。詩人韋丘贊道:「串玉溪穿三洞天,柔情碧水石能言,聲聲燕語留歸客,舉槳猶疑落槳難。」在玉溪二洞下游的1公里處,還有玉溪第三洞,洞長約500米,既可坐船遊玩,又可登岩賞景,洞中景物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坐船慢游其中,如穿梭在山水畫廊,頗有桃源之趣。
視頻
獨石仔洞穴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圍觀│陽春這個古人類洞穴遺址!曾挖掘出1400多件文物! ,搜狐,2019-03-18
- ↑ 嶺南寫真:「獨石仔」洞穴遺址定格古人類生活,搜狐,201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