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宗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氏宗譜 |
作品名稱;王氏宗譜 作者;王振興 創作年代;1936年 |
王氏宗譜經過了石譜、草譜、軸譜、書譜幾個階段,並於民國25年(1936年)續修,源於有族人王振興(官印向榮)時為山東省財政廳長之故也。[1]
簡介
王氏宗譜經過了石譜、草譜、軸譜、書譜幾個階段,並於民國25年(1936年)續修,源於有族人王振興(官印向榮)時為山東省財政廳長之故也。
宗譜為四開本,封面用紅、黃綾布裝幀,有書套,名為《灤縣王氏續修宗譜》,內文石印,當時印刷百部,由各戶保存。
除世系表外,宗譜的存文有序言、乾隆皇帝恩賞的詩軸、清代欽頒聖旨、本族賢達傳記、祭文、輓聯、悼詩、墓志銘、祝壽文等。這裡摘其要者予以介紹。
序言
宗譜由孔子第77代孫孔德成與段祺瑞分別作序。
茲將孔德成所撰之序全文點校如下:
族之有譜,基於宗法。親親之義而作也。明世系,序昭穆①,承先以啟後。觀乎譜,而報本追遠,敬宗睦族之心可以油然生矣。則董其事②以成斯譜者,其立意不更有其多乎?灤縣王小航先生,以主計吾魯③,得相識,比因重修宗譜,來徵余序④,余於先生之治賦也,除煩苛、剔積弊,每許其勤政撫民,深得為治之要。今觀斯舉,乃知其為家國措施,悉遵古訓。所謂親親而仁民者,庶幾近之⑤,又烏可以譾陋辭其⑥。案王氏祖籍安徽宣城縣豪泊村,明初移居灤縣倴城官寨,務耕讀,樂施予,立身處世,以孝弟⑦仁讓為本,世承無替,遠近咸稱為積善之家。至六世裕吾⑧公,年登大耋⑨,舉鄉飲耆⑩,賓終其身,未嘗至衙署,一時有長者之目。制府11方敏愨公贈以「慕義可風」匾額,州牧12胡公顏其堂曰「光裕」。墓載《永平府志》,石尚書銘其碑;七世荊岩13公,明季增生14,篤孝友,父卒廬墓15三年,行誼采入通志府志。胞弟荊岫16公,抗爽17尚氣節,喜任俠,嘗為宵小18所陷,被系19燕京,公多方解脫,卒免於難;十二世籍人20公,躬膺千叟盛宴;允升公,門旌「五世同堂」,鄉里榮之,至今猶稱道不置21。其他,輸谷救荒、貸款焚券22之舉,累有所聞,州郡數旌其門,府縣誌均有紀可考焉。嘗聞明德之後,必有達人。以王氏先世之慕義好仁,固宜其積厚流光23。枝葉蕃茂而衣冠盛,而祥氣所鍾,挺生賢傑出而論道經邦,勳績燦爛,更有以宏家聲而高其門閭,是亦可以為王氏慶矣。顧猶篤念前烈,崇尚家范,拳拳之孝友敦睦之道,重為志乘24以昭示之。吾知繼往開來,其所以昌厥後者,蓋方興而未艾也。世變日亟25,國人方兢以新奇是務,宗法之不絕者如縷26,道德墜而社會幾莫可維繫,識者憂焉。王氏以巨家望族,獨思矯而振之27,遵經訓以存古制,風聲所播,必有聞而興起者乎?是則此譜之成,又不僅王氏一族之幸也,余故樂而為之序。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闕里孔德成
落款處有印章兩枚,一為「孔德成字達生」,一為「聖王七十七代孫」。
注釋:
①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左為昭,右為穆。鄭玄註:父曰昭,子曰穆。
②董其事:董,監督。猶今之董事。
③主計吾魯:主計,主管財賦出入工作。魯,山東。孔德成乃山東曲阜人,時王小航(名振興,官印向榮)任山東省財政廳長。
④徵:徵,邀請。
⑤庶幾近之:庶幾,差不多。意為差不多相近。
⑥又烏句:烏,何。謭(jiǎn)陋,即淺陋。全句意為又怎麼能因為自己淺陋推辭作序呢?
⑦孝弟(tì):亦作孝悌。尊敬父母,敬愛兄長。
⑧裕吾:即王光業,字裕吾。詳見「丘墓碑銘」章。
⑨耋(dié):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⑩飲耆(qí):耆,老人。飲耆,宴請老人的飲酒禮。
11制府:即知府。
12州牧:即知州。
13荊岩:王爾瑜,字荊岩。事入《畿輔通志》。
14增生:舊時科舉制度中生員的名目之一。明初生員皆有月米,額內者為廩膳生員,增額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
15廬墓:古人於父母或師長死後,服喪期間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墳墓,謂之廬墓。
16荊岫:王爾琦,字荊岫。事入《永平府志》。
17抗爽:爽,腐敗,邪惡。抗爽,即敢於對邪惡抗爭。
18宵小:盜賊。晝伏夜出叫宵小,這裡泛指壞人。
19被系:系,束,綁的意思。此處引為拘囚的意思。被系,被拘囚。
20籍人:即王蘊,字籍人。
21不置:置,擱下,放置的意思。不置,猶言不已。
22焚券:焚燒債券以收買人心,有典。
23積後流光:謂功業深厚,流傳給後人的恩德久遠。
24志乘:即府縣誌。
25世變日亟:亟,急迫。意為世事變化很快。
26如縷:像細線連着,形容事情極其危急。
27獨思矯而振之:矯,糾正。全句的意思是獨自想糾正而發揚。
段祺瑞所撰之序全文點校如下:
自黃帝立姓氏,以統紀宗法之制,行於中國垂數千年,周以前,公卿大夫有食邑采地,以奉粢盛①;秦漢而還,族望相承,班馬②之徒,能述其世;次降及六朝,門第之別益嚴;唐之崔盧諸族,為天下望,亦且數百年;五代之亂,族姓散亡;自宋而下,卿相多特起大江以南,私家譜系往往記載。五千年,蓋世運之降升,實賴宗法以維繫之。前清咸同之間,人民播遷,曾彭左李③諸公,有憂於此,多以敬宗收族為倡,捐資修譜,為邦人矜式④。其法以近而可信,為徵其得姓爰氏之祖,及歷代碩德,則但考溯源不以入譜,恐其鄰於誣虛,法至善也。灤縣王君小航,綜賦東魯,既著聲施。公退之餘⑤,復集幕賢相助,重修宗譜,凡六月乃成。問序於予,予老矣,於文章政事欲無言。而心善斯舉,故欣然道之。蓋宗法之善,中國獨具,所謂齊家治國而天下平者,充此意納太倉於一粟,奠海內於滄桑也可。
合肥段祺瑞
落款後的印章為「合肥段氏」
注釋:
①粢盛:盛在祭器里用於祭祀的糧食。
②班馬: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的並稱,司馬遷為《史記》的作者,班固為《漢書》的作者。
③曾彭左李:曾,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湘鄉人,曾任兩江總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彭,彭玉麟(1816~1890年)湖南衡陽人,曾任兵部尚書。左,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陰人,曾任兩江總督。著有《左文襄公全集》。李,李鴻章(1823~1901年),安徽合肥人。洋務派代表人物,曾為欽差大臣,代表清廷與日、俄等國訂立有關條約。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④矜式:榜樣。
⑤公退之餘:即指下班後的業餘時間。
詩軸
清代乾隆皇帝曾經舉辦過兩次「千叟宴」。此活動由康熙創典,凡直省現官、致仕議員暨士庶等,年65以上至90者參加。王氏族人王蘊以貢生身份參加「千叟宴」時,被授予銀牌、壽杖、詩軸及蟒緞七品頂戴,《宗譜》中只存留了乾隆皇帝所贈詩作,全詩為:
歸禪人應罷詞姸,
新正肇慶合開筵。
便因皇極初臨日,
重舉乾清舊宴年。
教孝教忠唯一篤,
曰今曰昨又旬延。
敬天勤政仍勖子,
敢謂從茲即歇肩。
「便因」句後有註:「朕於丙申年預營寧壽宮,為歸政後頤居之所,皇極殿即寧壽宮前殿也。落成以來,已閱二十年尚未臨御,茲即紀元周甲,幸符初願,元下授璽於皇帝,大典禮成,敷天慶洽。因諏吉初四日御此殿,復照五十年新正乾清宮千叟宴之例,再舉耆筵,一時鮐壽盈階,嵩呼拜舜,洵為曠古未有之吉祥事。」
乾隆年間有過鼎盛時期,中期以後,吏治廢弛,面臨危機,愛新覺羅·弘曆已經當了60年皇帝,於1796年將皇位讓給皇十五子顒琰,國號嘉慶。乾隆自稱太上皇,仍把持權柄。此詩便是讓位後所作,詩中最後一句「敢謂從茲即歇肩」,意思是以後不挑重擔了,可他在落款時不寫嘉慶元年,卻寫為「乾隆六十一年」。
聖旨
《宗譜》中有聖旨15件,王氏第十一世孫王永滮捐職都司,即花錢買了個官銜,按慣例其親屬都要得到封贈,這裡僅摘錄點校對其父母的封贈聖旨一件。
聖旨以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全文為: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①:寵綏國爵,式嘉閥閱之勞②;蔚起門風,用表庭幃之訓③。爾王篤然乃捐職都司王永滮之父,義方啟後,糓似光前。積善在躬,樹良型於弓冶④;克家有子,拓令緒於韜鈐⑤。茲以爾子克襄王事⑥,贈爾為昭武都尉,賜之誥命。於戲!錫策府之徽章,洊承恩澤⑦;荷天家之庥命⑧,允賁泉壚。
制曰:怙恃同恩⑨,人子勤恩於將母;赳桓著績⑩,王朝錫類已榮親。爾魏氏乃捐職都司王永滮之母,七戒嫻明11,三遷12勤篤。令儀不忒,早流珩瑀13之聲;慈教有成,果見干城之器14。茲以爾子克襄王事,贈爾為恭人。於戲!錫龍綸15而煥采,周答劬勞16;被象服以承庥,允光泉壤17。
誥命。
嘉慶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注釋:
①奉天承運句:明朝初年,定大朝會正殿為奉天殿,皇帝手中的大圭上刻有「奉天法祖」四字,與臣下誥敕命中必首稱「奉天承運皇帝」,後沿襲成皇帝敕命中的套語。制,皇帝的命令。
②寵綏句:皇帝封贈爵位,依據規制,按着功勞。
③蔚起句:庭幃,內室,多指父母的住處。庭幃之訓指父教。全句家庭興起良好家風,表示有良好的父教。
④積善句:弓冶,謂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全句意為積善在自身,樹立了事業代代相傳的榜樣。
⑤克家句:令緒,偉大的事業或業績。韜鈐(qiǎn),古兵書《六韜》與《玉鈐篇》的並稱,借指武備。全句意為繼承家業有兒子,開拓事業還得像用兵一樣有謀略。
⑥克襄王事:能夠協助朝廷的事業。
⑦錫策府句:策府,帝王藏書之所。借指皇帝賜給徽章、聖旨。洊(jiàn),同薦,一次又一次。全句意為賜給朝廷封贈的聖旨,是又一次承受恩澤。
⑧荷天家:天家,指朝廷。庥(xiū)命,美好的命名。全句意為承擔着朝廷的美好命名。
⑨怙恃(hù shì)同恩:怙,指父親。恃,指母親。父母都同樣有恩德。
⑩赳桓著績:赳桓,威武雄健貌。著績,做出顯著業績。
11七戒:寫文章應避免的七個方面。清劉熙載《藝概?文概》:「文有七戒,曰:旨戒雜,氣戒破,局戒亂,語戒習,字戒僻,詳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實。」
12三遷:孟母三遷的典故。借用於母教的意思。
13珩瑀(héng yǔ):各種不同的配玉。
14干城之器:干城,比喻捍衛或捍衛者。干城之器,指捍衛者的才幹。
15龍綸:聖旨。
16劬(qú)勞:勞累,勞苦。
17泉壤:指地下,引申為已故的先人。
傳記
下面點校的是王子復①所撰「族兄曉楓②傳」:
吾族以善書名者數十人,史香崖③先生曾於穎陽④公傳內已詳言之。然自成一家,可以傳世壽世,足為後人楷模者,其惟我再從昆兄曉楓公乎?公短小精悍,勞如奔馬,目如朗星,事親孝,交友信,學問淵雅。游泮⑤後科歲試輒高等,旋食餼屢試秋闈,薦而不售⑥。於古帖中最嗜九成宮⑦,朝夕臨摹,遂以名世。乞求書法者踵相接,幾有鐵陷欲穿之勢。一時文人學士爭摹仿之。歐陽公書法以公故更重於時,而公書法之精於此可以概見。余幼在史香崖先生處遇見豐潤侯某,欲與訂交,余將然諾,公密啟之曰:「侯某,匪人也,弟勿與交。」余遂止。後果如公言。公視余如手足,余亦以胞兄事之,使公享高年登大耋。余之受公益者當不止此。乃年僅五旬,遂一病不起。我王氏凡有品學兼優之人,動享年不永,豈家運使然乎?抑公壽命止此耶?公子拳石精明果毅,亦善書法,克繼家聲,善人有後,洵無愧歟!
注釋:
①王子復:見前注。
②曉楓:即王宸藩,廩貢生,候選州判,其事入《永平府志》文學科。
③史香崖:樂亭縣人,清史稿有傳。清道光二十年(1840)中舉,光緒二十四年加國子監祭酒銜,一生著述甚多,共16種340餘卷,曾被慈禧稱之為「京東第一人」,其母系王官寨村王化成之女。
④潁陽:即王人瑞,增廣生,時稱海陽名士,《永平府志》有傳。
⑤游泮:明清時科舉制度,經州縣考試錄取為生員者,就讀於學宮,稱游泮。
⑥旋食餼(xì)句:食餼,享受官府津貼。秋闈,秋天的考試。薦,推舉,薦舉。不售,指未能考中。全句的意思是吃着補助在屢次秋天的考試中都未能考中。
⑦九成宮: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所書《九成宮醴泉銘》的省稱,亦省稱《九成宮碑》,後拓印成碑帖,流傳於世。
祭文
合族祭文:貤封①中憲大夫宗沂公以疾終,族人哀之。蓋公偉人,素篤宗祊,情深一體。遇孤寒者,賙恤②之;遇支弱者,庇蔭③之。自高曾④以來,世有善人之目,公克起而繼之。族人感公盛德,業於送行之期,延門路祭矣。而余哀未已,高厚難酧⑤,故當發引⑥之期,合南北二莊伯兄季弟、支子蔓孫,謹具牲禮,哭拜靈前而奠以文曰:岩山蒼蒼,灤水湯湯。生此哲人,慷慨激昂。情深一體,誼篤宗祊。賴公周恤,飽饜膏糧。蒙公庇蔭,裘覆洛陽。共祝上壽,百歲康強。昊天不弔,忽降巨殃。光緒七年,六月精陽。偶患風痰,足寒欲僵。纏綿歲余,竟赴帝鄉。我等失所,神智彷徨。再遭困餓,誰濟貲糧⑦。再遇危難,伊誰匡將。抱此飲恨,質彼維皇。謂神福善,斯人云亡?謂神禍淫,蝮蛇⑧康強?物理莫測,神道難量。舉首問天,天色蒼蒼。難通帝位,憂患莫忘。何以解憂,哭奠靈旁。何以妥靈,哀詞一章。何以磨墨,哀淚千行。何以致祭,一豕一羊。用酬高厚,稍釋悲傷。公靈在天,來格來嘗。
注釋:
①貤(yí)封:舊時官員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號呈請朝廷移授給親族尊長。
②賙(zhōu)恤:周濟救助。
③庇蔭:保護,遮擋。喻尊長的照顧或祖宗的保佑。
④高曾:高祖和曾祖。
⑤酧(chóu):同酬。
⑥發引:殯葬儀式。
⑦貲(zī):資財或資產;錢財。
⑧蝮蛇:毒蛇的一種,引申為壞人。
六、挽 聯
叔玉仁兄大人靈右
考課在府,考課在州,數載訂交,方期攻錯有資,永為山石;
愛君之文,愛君之品,三十曰壯,何竟琴書俱杳,遽赴玉樓。
愚弟吳會隆挽
悼詩
太學生基之王老先生大人靈右
一擲崆峒筆,高風莫可攀。士爭推抱負,才竟老塵寰。理學追新建,文章敵半山。我求書舍額,遺墨尚爛斑。
後學畢夢梅頓首拜
墓志銘
允升①先生墓誌
予友允升既沒之四年,其次孫德榮以狀乞予作記勒貞珉②,以為後世子孫法。予老矣,又拙於文,何足當此任?第念生平知己之深,且嘉德榮之彰祖德而勖來茲也③。遂泚筆④表墓,以俟採風。君幼,嗜讀書,批覽不去手,為文饒有法度。然數奇不遇論者,惜焉。先是太翁以名諸生經理家政,由貧而富,族中待以舉火者數家。年四十始生君,又十餘年生君之兩弟,是時君方銳意進取,期博一第⑤為大快。顧親老弟幼,家政無人代庖丁,遂輟鉛槧⑥而學持籌⑦夙興夜寐。凡太公所未為所欲為者,無不部署得宜。以是嘆君之道在稱先,而其志其才為不可及也。太翁沒,兩弟髫齡⑧,席豐履厚⑨,君恐其廢學,無以慰太翁於地下,延名師督功課,誦先德示艱難,終其身如一日。析爨⑩後君可少休,乃事巨細必代兩弟謀。故兩弟事兄如先生長者。嗚呼,使太翁暮年內治家外顧買賣無人焉繼之佐之,必不能優遊頤養臻上壽。兩弟失怙又失教,或恃其資財偭規越距11,然則君之置功名於身外,其所務乃在孝友之大端,豈迂腐無知守章句者所能夢見也哉!且最難處者,鄉里也。素封12之家,每易招怨,君之沒也,忠厚遺風鄉里至今稱道不衰。一生重然諾,尤相契者,田雨峰、杜琢璞、張象之及予四人,雨峰學問最優,教君子孫成名,雖困場屋而子侄與孫及曾孫入庠,食餼者踵相接,天之報。孝弟忠信之人詎有窮耶?君待予如手足,有過失規之甚力,且汲汲13以予家貧為念。此生不能報德,惟望賢子孫迪前光,繩祖武14,盡如德榮其人也。噫,同志俱先逝,所剩者15惟予而已。顧年已九旬,頭童齒豁,僅延余息,回憶向昔同堂聚首時,詩酒談心,互相激勸,蓋不禁存亡之感也。悲夫,先世事跡、君生卒年月及德配姓氏子孫銜名詳族譜家傳不贅。
封朝議大夫、丁酉科拔貢、前山東候補、直隸州州判、代理臨淄縣、莘縣知縣、愚兄王善述拜撰
注釋:
①允升:即王意誠,貤封儒林郎,敕封登侍郎,太守游某贈「五世同堂」匾額,欽加六品,《永平府志》中有傳。
②貞珉:石刻碑銘的美稱。
③且嘉句:勖,勉勵。意思是說讚賞王德榮為了發揚祖先的德業來找我寫墓誌。
④泚(cī)筆:以筆蘸墨。
⑤期博一第:期望考中進士。
⑥鉛槧(qiān):鉛,鉛粉筆。槧,木版片。指書寫文字的工具。
⑦持籌:指理財或經商。
⑧髫齡:童年。
⑨席豐履厚:形容生活優越。
⑩析爨(cuàn):分立爐灶,指分家。
11偭(miān)規越距:偭,違背。指違背改變正常的法則。
12素封:無官爵封邑卻富比有封爵的人。
13汲汲:心情急切貌。
14迪前光,繩祖武:迪,承襲。繩,繼續。全句意思是承襲祖先的功德,承繼先人的事業。
15所剩者:次處指還活着的人。
族規
族規是約束規範族人行為規範的條文,王氏宗譜中記載了族規14條,分別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合婦順、叔侄、姑婦、崇讓、讀書力田、四民、祖孫、叔嫂、妯娌、妻妾、睦族、戒訟。
這些族規,由於歷史的局限,雖然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色彩,但今天對於正確對待和處理各方面的關係仍然具有借鑑意義,由此也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底蘊,具備史料價值,為此,點校如下:
第一條父慈子孝
父之於子,子之於父,皆天性也。寧有為父而不知慈,為子而不知孝者乎?然其後往往至於賊恩①者,亦非父不欲慈,子不欲孝,其病在父子相責耳。今與吾人相戒,父子之間,各盡其道,子雖不孝,父不可以不慈;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如是,則雖有逆子遇慈父而知感恩,雖有頑親遇孝子而皆可底豫②矣。是之謂父慈子孝。爰作訓曰:父為天兮,無不覆焉。母為地兮,無不載焉。督以義方,其子必賢。責善則離,得師必延。中養不中,一往無前。才養不才,吾無間然。長子幼子,一例相看。賢子愚子,勿分媸妍③。父子相夷,惡孰甚焉。父子主恩,旨哉斯言。為人子者,當念親恩。昊天罔極④,莫喻其深。服勞奉養,貫以誠心。承言諭志,本乎天真。必恭必敬,孝無法今。狎恩恃愛⑤,不可為人。立身行道,揚名顯親。肢體髮膚,明哲保身。凡茲言孝,人云亦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注釋:
①賊恩:猶言背恩,感情失和。
②底豫:謂得到歡樂。
③媸妍:這裡指賢愚。
④昊天罔極:昊,指廣漠的天宇。意為父母尊長養育恩德深廣,欲報而無可報答。
⑤狎恩恃愛:輕慢恩德,仗人之愛。
第二條兄友弟恭
兄之於弟,雁行也,宜友也;弟之於兄,天顯也,宜恭也。近世學問不講,為兄者不知友於弟,恃其一日之長,以為我兄也,亞於父者也,彼弟也,次於子者也。不特不加以顏色,不接以禮貌,即飲食衣服財貨器用亦我所得而專,彼不得過而問焉。如是,而弟有不參商①者乎?為弟者不知敬其兄,恃其年歲之輕,以為我弟也,凡事皆當讓我也,彼兄也,凡事皆當自責也,不特服食惟我之所欲,費用惟我之所為,即舉止動作話語言談亦惟我之自便,彼不得起而責焉。如是,而兄有不傷心者乎?今我族人相約,兄以愛弟為主,怡怡②然,和悅而諍也;弟以敬兄為主,凜凜③焉,徐行後長也。如是,則如手如足,焉得參商?同氣連枝,何至楚越④?是之,謂兄友弟恭。訓曰:詩詠鴿原,書載雁行。凡今之人,莫如弟兄。獨行踽踽⑤,最足傷情。聚首雍雍⑥,人生難逢。必序長幼,先生後生。勿分彼此,心同德同。齊心協力,一氣呵成。勸善規過,和悅而諍。莫矜獨勞,莫伐己功。嗇則俱嗇,豐則俱豐。最堪慕兮,怡怡弟兄。如探湯⑦兮,騂騂角弓⑧。悲哉參商,晚近惡風。卓而夷齊⑨,古聖高蹤。惟此訓詞,兄弟法程。凡我族人,是訓是行。
注釋:
①參商:參和商兩星此出彼沒,互不相見,比喻兄弟不和睦。
②怡怡:和悅貌。
③凜凜:敬畏貌。
④楚越:楚和越是兩個古國,比喻相距遙遠。
⑤踽踽(jǔ):孤獨貌。
⑥雍雍:鳥和鳴聲。此處比喻關係融洽。
⑦探湯:探試沸水。此處形容戒懼。
⑧騂騂(xī)角弓:弓調和後成彎曲狀。此處意思是互相諒解。
⑨夷齊:伯夷和叔齊的並稱。借指高風亮節。
第三條夫和婦順
《易》曰:夫婦和而後家道正。《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中庸》曰:樂爾妻孥①,父母其順乎。由是言之,閨門之內,萬化之原②系之矣,豈淺鮮哉?蓋嘗論之,婦而不順者鮮,其不順者夫之不和有以致之也;夫而不和者亦鮮,其不和者婦之不順有以招之也。何則?夫所謂和者非嬉戲之謂也,盡化其暴戾之跡,而又有中和之禮,以節之如治味焉。水火醯醬鹽梅③相調相濟,以有成也。婦人以順為正者也。其在《易》曰:無攸遂無專成。孟子曰:必敬必戒,無違夫子。至矣盡矣,無以改於斯言矣。訓曰:天尊地卑,曰陰與陽。乾健坤順,夫為妻綱。維茲夫婦,列在五常。必和必順,為家之光。正位乎外,氣象發揚。正位乎內,舉止端方。家政整肅,男兒所當。中饋④修嚴,婦人所長。男耕女織,無怠無荒。夫唱婦隨,和鳴鏘鏘。刑於君子,聖德無疆。窈窕淑女,萬古流芳。谷風陰雨⑤,戾氣堪傷。雞鳴昧旦⑥,和氣致祥。族中夫婦,果能自強。門庭清吉,家道泰昌。
注釋:
①妻孥(nǘ):妻子和兒女。
②萬化之原:萬事萬物的根本。
③醯(xī)醬鹽梅:醯,醋。比喻相互調和。
④中饋:指家中的供膳諸事。
⑤谷風陰雨:《詩經》中有谷風篇,諷刺夫婦失道。
⑥雞鳴昧旦:即「雞鳴戒旦」。原意為提醒丈夫早起(有典)。指妻子提醒或幫助丈夫理政。
第四條叔侄
侄也者,兄弟所出,吾父之孫也,猶子也。由一脈而遞推之,寧有親於侄者乎?叔也者,與父同胞,吾父之子也,諸父也。由一本而旁推之,寧有尊於叔者乎?近世人倫不明,人心日漓①,父子兄弟固能以相親相愛,自勖而求之於叔侄之間,則間有不堪言者矣。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為叔而不能愛侄,是不仁也;為侄而不知敬叔,是不義也。不仁不義是禽獸也。吾族人其戒諸訓曰:叔目為督,字義可尋。倉頡造字,所以儆人。為人叔者,認理太真。督責過當,惠愛無存。兄弟所出,吾父之孫。猶子比兒,莫此為親。今茲立訓,示我一門。以恩止慈,一視同仁。為人侄者,敬長為先。小心謹慎,君子謙謙。吾祖之子,一脈相傳。與父同胞,氣同枝連。心愛心慕,如為子然。畢恭畢敬,等於父嚴。親疏遠近,等殺②分焉。一從再從,毋忘祖先。
注釋:
①人心日漓:人情越來越薄。
②等殺:即等級、差別。
第五條姑婦
姑婦①以人和也,宗祠所關綦重,不有淑女,翁姑②丈夫一生受累,誕育子女焉能教訓成人?必須姑慈婦孝,親如母女,婦之事姑,終身以這,固當溫凊定省③。婦代子職,姑亦當以愛女之心愛婦,知子婦不是外人。稍有隕越④,誘掖獎勸一如所生,人非木石,未有不知敬禮其姑者。望吾族中夫以是戒其妻,庶為母者,亦能以是教其女焉,則幸甚矣。
注釋:
①姑婦:婆母和兒媳。
②翁姑:公爹和婆母。
③溫凊(qìng)定省: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稱。指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
④隕越:猶過失、失職。
第六條崇讓
孟子曰:辭讓之心,禮也。《傳》曰:讓之謂懿德①,若是乎。讓也者,乃性之德而具於心,不可須臾離者也。但人情好勝,好勝則必爭人;人情好利,好利則又爭,雖兄弟手足之間,且有所不免,而況於宗族鄰里鄉黨乎?雖然爭,凶德也,也是禍胎之所伏也。是故,兄弟相爭而家道睽矣,宗族相爭而族誼廢矣,鄰里鄉黨相爭而獄訟繁興矣。其機在好勝好利,一念微動之間,而其禍若江河之浸,泓衍②泛濫,而莫可收止。夫亦何取乎有此一好也哉!今吾族人,一崇乎讓,寧求人所安,不為己所快。祛一己有我之見,全性分固有之良,將見祥和之氣盈於一門,敦龐③之風達於四境,鄰里鄉黨且共推吾族為善門,而猶以好勝好利之私起而興,吾族相爭者未之有也。訓曰:茫茫堪輿④,利名之場。人於其間,爭短競長。不思恬退⑤,罔顧謙光⑥。較錙計銖⑦,趾高氣揚。昔賢崇讓,遺訓孔彰⑧。學着吃虧,何用不臧⑨。勿討人巧,勿要人強。莫占便宜,莫任倔強。存心忠厚,行事端方。氣象和平,應接安詳。若愚若拙,不放不狂。疑似痴呆,不柔不剛。讓畔讓路,盛世禎祥。狥利狥名⑩,晚近肝腸。維我族姓,佩此莫忘。果能此道,其後必昌。
注釋:
①懿德:即美德。
②泓衍:水深且大。
③敦龐:樸實淳厚。
④堪輿:堪,天之道。輿,地之道。泛指天地。
⑤恬退:安然退讓。
⑥謙光:即「謙尊而光」的省稱,謂尊老謙虛而顯示其光明美德。
⑦較錙計銖:錙和銖是微小的數量,意思是對較少的錢或較小的事十分計較。
⑧孔彰:非常顯明。
⑨不臧:不良,不好。
⑩狥利狥名:狥,謀求。意思是捨身求名,追逐私利。
第七條讀書力田
自古聖人必重學說,樂敦詩書,凡民之俊秀者皆錄而收於黨庠術序①之中。自古聖人皆重農省耕,斂課②桑麻,凡民之游惰者亦驅而納③諸耕耘收穫之內。若是乎,讀書力田固天下古今之先務也歟。古人有言曰: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夫愚者且猶然。而況其敏者乎?又曰家貧不廢學。夫貧者且猶然,而況於富者乎?夫讀書之有益於身,有益於心,有益於己,有益於人。古聖賢言之鑿鑿,不可殫述④,似無煩多贅。今就吾族中之立訓也。一則曰父慈子孝、性友弟恭也,再則曰夫婦之和順、叔侄之愛敬,而且兼之以崇讓也。凡此數者,何一不載之於書,載之於書而不讀,而猶欲其明之於心而體之於身也。不亦惑乎?至於力田又與讀書相為表里者也,其在《書》曰惟土物愛厥心臧,既富方榖富哉。言乎凡人之情,勞則向善,逸則思淫,其大較⑤也。今使族之人胼其手,胝其足⑥,課晴問雨之事,終歲不休,則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者可庶幾⑦矣。今使族之人出而作,入而息,南阡北陌之外不敢托足⑧,則所謂博弈飲酒,不顧父母之養者可以免矣。至於仰足事俯足畜,內顧無乏手之憂,可以延師教子,可以以文會友,則又其中自有之功效,而不待再言者也。嗚呼,吾族中今日修譜矣,立族長矣,垂族訓矣,亦思此鄭重分明之事,果何道而能盡善乎?果何道而能杜其弊乎?吾一言以蔽之曰:讀書力田。訓曰:人性皆善,稟之生初。還真返樸,厥為讀書。功名富貴,可有可無。最吃緊處,聖賢功夫。講習討論,勿使或疎。省察克治,有惡必除。綱常名教,皆我所扶。天下後世,稱為大儒。稽古大舜,竭力耕田。供為子職,勿視等閒。沾體塗足,由苦而甘。犁雲鋤雨,雖勞而安。罔為游惰,罔好清閒。勿作非為,勿尚吃穿。含哺鼓腹,無懷葛天⑨。農夫若此,庶乎近焉。
注釋:
①黨庠術序:黨庠指古代鄉學,術序指技藝序列。
②斂課:此處指從事耕織。
③驅而納:驅趕納入。
④殫述:盡述。
⑤大較:較,考核、檢驗。意為是首要的檢驗。
⑥胼其手,胝其足:胼和胝是老繭,意思是說辛勤勞動。
⑦庶幾:差不多,近似。
⑧托足:容身,立腳。
⑨葛天:即「葛天氏」,傳說中的遠帝名。
第八條四民
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其秩之序如家中之有伯仲叔季①,然振古以來,教不先養后稷之使,先於司徒②,重民食也。工與商次之,宜也。至於士反列乎其上,重人心也。今吾族中耕讀不廢,技藝貿遷各知守其職業。上不失為朝廷好老百姓,下即是祖宗好子孫,相觀而善,國無遊民,王氏之福也,何善如之。
注釋:
①伯仲叔季: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即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為老四。
②后稷之使先於司徒:稷,古代主管農事之官。司徒,官名,西周始置,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
第九條祖孫
《釋名》曰:祖,祚也;柞,先也;孫,遜也。遜,遁在後生也。《銘》曰:子孫必稱揚先人之善,斯可謂孝子孝孫。我王氏族眾人繁為孝子者尚不乏其人,為孝孫者則不數覯①,何也?親親之道祖殺於父,則孝思怠也,不知祖之愛孫更甚於父之愛子,蓋年老氣衰,則衷情益甚。《禮》曰:抱孫不抱子。王右軍②與謝萬書云:頃抱弱孫游桑果中,有一味之甘必剖而分之。此其證也。古人盤石興悲孝能代父,烏鳥私情,祖父何可歧視。明程通上太祖書云:臣壯而無父,祖猶父也,臣祖老而無子,孫猶子也。據是則祖孫之與父子何以差異。必也各盡其道,在王父③苟能貽謀雁翼庶可垂裕後,昆在後嗣,苟能相肖克家庶乎,無忝④爾祖斯兩得矣。
注釋:
①不數覯(gòu):覯,遇見。不數覯,意為不多見。
②王右軍: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
③王父:即祖父。
④無忝:忝,有愧於。無忝,無愧於。
第十條叔嫂
《釋名》曰:嫂,叟也,老稱也。叔,少也,幼者稱也,叔亦俶也,見嫂俶然卻步也。《禮記》曰:叔嫂之無服也。又曰:嫂不撫叔,叔不撫嫂。又曰:嫂叔不通問。孟子曰:叔嫂不親手,皆推而遠之。避嫌之謂也。今族人伯與弟婦尚知遠嫌,至叔嫂之間則毫無顧忌。言笑啞啞者有之,互相戲謔者有之。背棄禮義莫此為甚。即族叔族嫂亦當遠男女之嫌,況親者乎?今族規特增此條,凡嫂之與叔,無論親疏遠近,概不准戲謔詈罵①,年齒相若②者,敬而遠之;年齒懸殊者,嫂宜視叔猶子,叔當視嫂如母。遠宗禮法,近守家規,庶乎其兩得也。
注釋:
①詈(lì)罵:罵。
②年齒相若:年齡相近。
第十一條妯娌
《廣雅》:兄弟之妻相呼曰妯娌 ,《合璧事類》曰:娣姒今或曰妯娌, 《禮記》內則曰:介婦請於冢婦,無敵耦於冢婦,不敢並行,不敢並命,不敢並坐。娣姒猶兄弟也,然今之兄弟不能雍穆①者,大半由於妯娌不能和順,蓋兄弟即有時憤氣,骨肉相關,過而輒忘。妯娌則兩姓偶合,毫無性天,一朝搆釁,則蓄怨終身。又各懷自私自利之心,資財思偏得,兒女思偏勝,逸樂則爭功苦則讓,少不如意則煽惑譖唆②家室勃豀③甚至兄弟析居,各爨鬩牆,搆訟種種,流弊不忍盡言。此雖兄弟之不和大抵皆妯娌為之也。故周子④云:家人離必起於婦人。《安樂針銘》云:兄弟一塊肉,婦人是刀錐。兄弟一釜羹,婦人是鹽梅。皆謂坤道柔而善入,能操縱兄弟。可以使之合,可以使之離也。使妯娌之間相容相忍,相親相愛,憂樂與共,甘苦相同,視如手足,親如姊妹,各相夫子以無尤,則鍾郝⑤之風不難再見,又何得遺千古口實曰:二女同居,易生嫌隙,同居九世者惟不聽婦人言乎?
注釋:
①雍穆:和睦。
②煽惑譖唆:讒毀、調唆。
③勃豀(xī):家庭中的爭吵。
④周子:應為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提出「誠」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的主張。著有《周子全書》。
⑤鍾郝:疑為古代的兩個女人。
第十二條妻妾
《說文》:妻之為言齊也,妾之為言接也。古今妻妾不和,家道因之破敗者指不勝屈。弊在男子,乾綱不振,既不能馴其河東獅①,又不能抑其游林鶴②,依違其間,形同木偶,必至兩不相下,家事勃豀即或有稍自樹立者,不縱妻虐妾即寵妾滅妻,徒益禍亂之階,猶昧齊家之道也。觀古之善馭妻妾者,不外嚴乎?大小之分,明乎嫡庶③之禮而已。為之夫者又能公道持平,不為左右之袒,庶乎室家靜好,得免囂凌④。今之無子納妾者,不雲兩頭為大,即雲借妻生子,是先啟以交爭之隙,繼授以難制之權,而家道不易齊也,何也?一娶為妻,再娶為妾,焉得以嘒彼小星與女君⑤同號,而兩不相爭者乎旨哉。紀文達⑥公之言曰:妻妾同居隱忍相安者十或一焉,歡然相得者百或一焉,以尚有名分相攝也。至兩妻並立,則從無一相得者,亦從無一相安者,無名分以相攝,則兩不相下,又何怪乎囂爭哉?
注釋:
①河東獅:典出《容齋三筆·陳季常》。比喻妒悍的妻子發怒。
②游林鶴:意為不安分的女人。
③嫡庶: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正支,跟庶相對。庶,旁出。此文中指妻與妾。
④囂凌:囂張氣盛。
⑤嘒彼小星與女君:嘒彼小星,光微小而明亮的星。此借指妾,女君,此指妻。
⑥紀文達:即清代學者、文學家紀昀,字曉嵐。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諡文達。
第十三條睦族
《書》曰:以親九族。九族既睦是帝堯首以墓族示教也。《禮》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明人道必以睦族為重也。夫家之有宗族,猶水之有分派,木之有分枝,雖遠近異勢,疏密異形,要其本源則一。故人之待宗族也必如身之有四肢百體,務使血脈相通,而疴癢①相關,周禮本此意以教民著為六行:曰孝曰友而曰睦,誠古今不易之常道也。今之宗族所以不能雍穆者,大抵富者多吝,而無推解②之德;貧者多求而生觖望③之思。或以貴凌賤,而勢利汩其天親④;或以賤驕人,而忿傲施於骨肉;或貨財相兢,不念袒免⑤之情,或意見偶乖,頓失宗親之義;或偏聽妻孥之淺見;或誤中讒慝⑥之虛詞,因而詬誶傾排⑦,無所不至,非惟不知雍穆,抑且忘為宗族矣。不知祖孫雖眾皆出自祖宗一人之身,由後人視之為族眾,以祖宗視之則皆子孫也。奈何一人之身份為子姓,遽相識為途人而不顧哉?凡屬一姓一家,當念乃祖乃宗,寧厚勿薄,寧親勿疏,長幼必以序相洽,尊卑必以分相聯,喜則相慶,以結其綢繆⑧;戚則相憐,以通其緩急。立家廟以薦蒸嘗⑨,設家塾以課子弟,置義田以贍貧乏,修族譜以聯親疏,一姓之中,秩然藹然,行人指為仁里,君子稱為義門,遠近目為望族,豈不美哉!豈不善哉!
注釋:
①疴癢:疾病痛癢。
②推解:「推食解衣」的省稱。意思是周濟幫助別人。
③觖(jué)望:不滿意,抱怨。
④汩(gǔ)其天親:汩,此處做擾亂解。天親,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親。意為擾亂破壞了親情。
⑤袒(tán)免:袒衣免冠,古代喪禮:凡五服以外的遠親,無喪服之制,唯脫上衣,露左臂,脫冠扎發,以示哀思。
⑥讒慝(nì):指無中生有,說別人壞話。
⑦詬誶(gòu suì)傾排:羞辱責罵都發泄出來。
⑧綢繆:此處是綿密親近的意思。
⑨以薦蒸嘗:蒸嘗,指秋冬二祭,泛指祭祀。
第十四條戒訟
《詩》曰:民之失德,乾餱以愆①。言不和漸起於細微也。《易·訟之象》曰:君子以作事謀始。言息訟貴絕其端也。今我族生齒日繁,比閭相接,睚眥②小失,狎昵微嫌,一或不戒,凌兢以起,遂至屈辱公庭,委身法吏,負者自覺無顏,勝者人皆側目,以里巷之近,而舉動相猜,報復相尋,何以為安生業長子孫之計哉?必其長幼親疏接之以溫厚,大小事故處之以謙沖③,毋恃富以侮貧,毋恃貴以凌賤,毋恃智以欺愚,毋恃強以凌弱,談言可以解紛,施德不必望報,人有不及,當以情恕,非義相干,當以理遣。此既有包容之度,彼必有愧悔之心,一朝能忍,鄉黨稱為善良;小忿不爭,閭黨推其長者。由是簞食豆羹④,爭端不起,鼠牙雀角⑤,速訟無因,訟息人安,其益大矣。又何至結怨耗財,廢時失業,而破產流離以身狥法而不悟哉?
注釋:
①乾餱(hóu)以愆(qiān):乾餱,乾糧。愆,過失。
②睚眥(yázì):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③謙沖:即謙虛、平和。
④簞(shān)食豆羹:簞,古代用來盛飯食的器具,以竹或葦編成,圓形,有蓋。一簞食飯,一豆羹湯,謂少量飲食。
⑤鼠牙雀角:句出自《詩經》,原謂強暴欺凌引起爭訟,後比喻強暴勢力。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王氏宗譜總目錄(1-21).pdf ,360文庫 , 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