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瑞勛(1885~1964),外文名:Raven, C. E. ,二十世紀聖公會最傑出的學者。

安立甘宗(英國國教,英語:Anglicanism),常用名「安立甘教會」(盎格魯教會,Anglican Church)或「主教制教會」(主教會,EpiscopalChurch),是基督新教[1]三個原始宗派之一,也是帶有盎格魯-撒克遜人禮儀傳統的宗徒繼承教會。它在清朝傳入中國,譯作「聖公會」,取義神聖的天主教會(聖而公教會,Holy Catholic Church),約定俗成[2]

簡介

瑞勛生於十九世紀這事實,反映在他多元化的興趣上,包括神學、生物學和歷史。瑞勛本是傳道人,一生沒離開過講台,同時他的着作也十分豐富。他的成就包括寫了「英國自然史之父」雷約翰(John Ray, 1628~1705)的傳記,以及關於鳥類學、植物學、按立女人及非戰主義的書(後二者是他力主的)。他歷任劍橋大學神學的皇家教授,又曾一度出任副校長。

瑞勛的神學深受科學影響,特別對進化論有興趣,一直希望發展出一種理論,能同時解釋宗教與科學。因此他認為連道成肉身都有進化的背景,又嘗試在「進化系列」內努力表達神─人其實就和他一樣,都有進化的背景。這種廣泛應用進化論來解釋萬事,在本世紀初非常流行,近代則漸為人棄。值得注意的是,瑞勛的書有一本論到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1145,Teilhard de Chardin, Pierre),因為像德日進一樣(雖然規模較小一點),他也想用他所了解的新科學來重新解釋正統主義。

瑞勛於1951~2年被委任為季富得講座(Gifford Lectures499,Gifford Lectures)的講員。講座內容後來出版成書,第一冊是首年的題目,名為《科學與宗教》(Science and Religion, Cambridge, 1953)。瑞勛以有機及整全的方法來重寫科學歷史,表達了對傳統機械性及鐵定式科學的不滿,並且指出科學與宗教本來就有一種和平共存的本性,它們也需要重建這種和諧的關係。

第二本是他第二組論文,題目叫做《經驗與解釋》(Experience and Interpretation, Cambridge, 1953)。瑞勛認為人把身體和靈魂作二元的分別,有太長遠的歷史,要徹底打破這種笛卡兒(Descartes, Rene)式的分割,就需要一個全新解釋基督徒經驗的方法;瑞勛就是要在第二本書內仔細研究這種再釋經驗的可能。他說,任何有效的解釋,都必須從個人的綱目來進行;就是說耶穌是不可見之事的影子這說法,也是可接受的。只要我們承認這個認信需要重新界定神的本性,及與人性相聯是什麼意思,而這重新界定可以是非常極端的,是我們一向接受的傳統所不容的。人能本乎這些新定的條件「永遠地活下去」,正是耶穌對現代人的意義。

除此之外,基督與普世、自然界與神,以及世界與聖靈等關係,就不單是季富得講座要講的內容,也是他一生想處理的問題。假如我們說近代英國神學界注意的科學與宗教的研究〔像多倫斯(T. F. Torrance1170,Torrance, Thomas F.)研究的題目〕,仍是循着這個大方向而行,相信也符合事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