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甌江,原名永寧江,曾稱「永嘉江」或「溫江」。(來源於嘉靖《永嘉縣誌》)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處浙江省東南部,古名為「慎江」,甌江幹流全長388千米,上下游落差1300米,流域面積18028平方千米,平均年流量202億立方米。
上源是出自浙閩邊界百山祖洞宮山脈的龍泉溪,由西往東,途經麗水、溫州兩市,在溫州灣靈崑島附近流入東海[1]。
目錄
幹流走向
甌江,古名慎江,曾以地取名為永寧江、永嘉江、溫江。發源於慶元、龍泉兩縣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流經龍泉、雲和、麗水、青田、永嘉、甌海、鹿城、龍灣等8個縣(市、區),出溫州灣入東海。地跨麗水、金華、溫州、台州4個地市18個縣(市)。幹流長384公里,流域面積1810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二大河。甌江干支流呈樹枝狀分布,大多與山脈走向平行,河谷兩岸地形陡峻,降水匯流快,灘多彎多,洪水暴漲暴落。溫溪以下為感潮河段,平時通航10~200噸船,候潮可通500噸海船。溫州至頭14.9公里,候潮可進出3000噸海輪。
甌江幹流,自源頭至入海口為三段,分別是龍泉溪、大溪、甌江[2]。
龍泉溪段
龍泉溪,發源於慶元鎮鍋帽尖西北麓,上游幹流源流為梅溪,梅溪、青溪在黃南村頭匯合後始稱龍泉溪,向東流經龍泉市查田、蘭巨、龍淵鎮等鄉鎮,經道太鄉至武溪村入雲和縣境(由梧桐口至武溪一段為緊水灘水庫庫區);出緊水灘,浮雲溪自右岸注入,折東北流至石塘;出石塘水庫,至大港頭,松陰溪從左岸注入。流程197.5公里,流域面積3566平方公里。自然落差約1106.5米,平均坡降5.6‰。
注入龍泉溪的支流有19條,其中自南向北匯入龍泉溪,來自洞宮山脈的支流有:青溪(秦溪)、南窖溪、石隆溪、八都溪、橫溪、桑溪、豫章溪、均溪等8條;自北向南匯入龍泉溪,來自仙霞嶺山脈的支流有:錦溪、岩樟溪、大貴溪、林洋溪、塔石溪、白雁溪、道太溪、安仁溪、安福溪、大石溪、武溪等11條。
大溪段
龍泉溪,匯松陰溪後稱大溪,折東北流,西坑至右岸注入;流至港口,宣平溪自左岸注入,折東北流至敏河,小安溪自左岸注入,東流折北經麗水市,復東流至廈河、古城,好溪自左岸注入,折東南流入青田境內,納官莊源、禎埠港、海溪、雄溪、沖坑水、芝溪、石蓋源水後,折東至船寮,納船寮港,折南流至湖邊村,小溪自右岸匯入。
自大港頭至湖邊村,流程92.5公里,流域面積(包括松陰溪、宣平溪、小安溪、好溪、小溪)9564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58米,平均坡降0.6‰。降0.6‰。
甌江段
大溪納小溪後稱甌江,折東南流,有石郭溪、四都港從右岸注入,繼續東流折北,貴岙源從左岸匯入,折北流經溫溪鎮後,折東入永嘉、甌海,菇溪自左岸匯入,復東流,西溪自左岸注入,折東南流,戌浦江從右岸注入,折東轉南過梅岙,繼南流進入溫州市區,仙河門水自右岸注入,經雙嶼折東,水分南、北兩江,繼續東流,楠溪江從左岸注入。
甌江納楠溪江後,江流浩渺,繼續東流,右納瞿溪、郭溪、雄溪及會昌湖水、並納溫瑞塘河水,至狀元橋鎮,江心有七都塗沙洲,江水分為南、北兩支。南流經龍灣,北流經烏牛碼道,烏牛溪從左岸注入,繼續東流,納百石溪。南北兩支匯合後繼續東流,受靈崑島分隔形成南口、北口。南口納永強塘河水出溫州灣入海;北口經黃華、岐頭出溫州灣入海。
甌江自青田湖邊村至河口長98公里,流域面積(包括楠溪江)4729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6米,平均坡降0.06‰。
主要支流
小溪
乃甌江最大支流,與甌江幹流大溪匯合於青田縣石溪村境。
小溪源頭主流稱南陽溪,發源於慶元縣大毛峰山麓,在鳳灘垟與來自右岸的左溪匯合後,北流進入景寧境內,稱毛垟溪;納西溪水後繼續北流,英川源從左岸匯入,折東南流,標溪自右岸注入,後折北流至梧桐,梧桐坑自左岸注入,始稱小溪;折北流,納北坑水,折東南流納際頭、葉源來水,折北,有鶴溪自右岸注入,納鶴溪後,折東北流,沿途納梅溪、大山源諸水,折東流,爐西坑自右岸注入,折北流,大、小順溪自左岸注入,後自東折南,納小吾坑,折西北流,阜口源自右岸注入,折北流,左岸張口坑注入,折東納仁村源、大奕坑,折東北流至湖邊村匯入大溪。
小溪幹流全長215.9公里,流域面積3405平方公里,河寬150~90米,河道天然落差1282米,平均坡降5.9‰,年平均徑流量39.8億立方米,年際豐枯變幅較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性。
松陰溪
古時稱松川,又有松溪、松陽溪、松陽港之稱。發源於遂昌縣貴義嶺黃峰洞山麓,在麗水市大港頭匯入龍泉溪。
松陰溪源頭主流為十四都源,亦稱成屏源,上通源。出源頭北流,納金岙水、安坑,過成屏源口至遂昌縣妙高鎮河段稱南溪;流經葉坦橋,北溪自左岸注入後,稱襟溪,繼續北流至渡船頭,折東南至莊山,濂溪自左岸匯入;襟溪納濂溪後,過資口入松陽,始稱松陰溪,河水直向東南,十二都源自右岸匯入,折東流梧桐源自左岸匯入,折東南流至古市,十三都源自右岸注入,繼續東南流納東關源、莊門源、六都源、東塢源後,東流經寺嶺下,竹源溪自右岸注入,四都源從左岸匯入,折東南流,沿途納黃坑源、關溪、黃源諸水至港口,小港自右岸注入,後由東南折東,逶迤穿行在低山丘陵地帶,至雅口,雅溪從左岸注入後,東流納南坑源、石馬源、靖居源後,折東南流,納木岱坑、裕溪、鳳弄源後,進入麗水市境內,穿過通濟堰大壩,直奔大港頭。
松陰溪幹流長109.4公里,流域面積1995平方公里,河道寬120~160米,河道天然落差854米,平均坡降7.8‰,年平均徑流量20.3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小港,在甌江二級支流中,僅次於楠溪江的小源溪,主流長63公里,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
好溪
唐代以前稱惡溪。因其灘多水急,舟楫常遭覆沒而言「惡」,李白曾感嘆「卻尋惡溪去,寧懼惡溪惡。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自唐大中年間,疏浚河道、修堰興利,易名好溪。好溪發源於磐安縣大盤山仰曹尖,上游名九曲溪,南流納橫坑、冬坑水、孔宅坑水、泊公源水,流至仁川並納楊坑、小溪、東坑諸水,折西流至冷水;經冷水後,繼續西流,納龍溪、靈溪、玉坑後至泮潭進入縉雲縣,始稱好溪[3]。
納白竹溪後折南流,唐溪自左岸匯入,過左庫水庫後,折西轉南至壺鎮,納白六溪、浣溪,折西南流,右岸子草坑注入,經東金岱石溪匯入,過東方鎮後,直奔著名景區仙都;過仙都後,經五雲至東渡,章溪自左岸注入;
納章溪後,繼續南流,納長坑,由南折西進入蓮都區,納廷坑、杉樹坑,至彭頭,方溪自左岸注入,過秋塘,折西南流,於古城村匯入大溪。主流河長129公里,流域面積1380平方公里,河寬90~150米,平均年徑流量12.2億立方米,河道天然落差847米,平均坡降6.4‰。
宣平溪
又稱宣平港,民國《浙江通志稿》稱畎溪,流經武義縣、松陽、麗水市蓮都區。宣平溪源出武義縣頂頭崗,源頭主流為東溪。出源頭南流,左納洪坦、雲華來水,右納松溪後,南流至柳城鎮,西溪自右岸匯入後稱宣平溪;繼續南流,竹客溪自右岸匯入,折東流至溪口左納和尚壇來水,仍折南流,曳坑水自左岸注入,吾坑水自右岸注入,折東南流至蓮都區麗新鄉,納老竹水後折東流,匯入大溪。宣平溪幹流長72.8公里,流域面積860平方公里,河寬50~100米,河道天然落差990米,平均坡降13.6‰,平均年徑流量8.2億立方米。歷史上宣平溪流域曾經設置宣平縣,是浙江省內僅次於景寧畲族自治縣的第二大畲族聚居區[4]。
小安溪
又稱太平港,民國《浙江通志稿》稱安溪。發源於武義縣新宅雪峰山,流經武義縣、蓮都區。小安溪源頭主流稱菊溪又名李村水,南流至新宅烏門,大萊溪自右岸注入;納大萊溪後折東流至沿溪口,沿溪自左岸注入,至溪下,金岩溪自右岸注入;納金岩溪後東南流進入蓮都區始稱小安溪,折南流,納西溪水、葛渡水後,南流至小安村,祥後水自右岸匯入後,繼續南流,沿途納小溪口、馮坑源及聯城諸水後,經蘇埠匯入大溪。小安溪幹流長72公里,流域面積575平方公里,河寬30~50米,河道天然落差902米,平均坡降12.5‰,平均年徑流量6.3億立方米。
西溪
是甌江下游一級支流,發源於永嘉縣下嵊鄉外宕村西北,由西北向東南,流經荊源、甌渠、六龍、徐岙、橋下五鄉鎮,在垟塆村附近入甌江。源頭海拔1041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970米,主流長32.5公里,平均比降29.90‰,流域166.05平方公里。上游源短流急,谷深灘險。下游從西岸村至河口是感潮河段,長5.9公里,可通小輪船至溫州。沿溪多台田谷地,下游為沖積平原,是縣內主要產糧區。支流5條,以甌渠溪和徐岙溪為大。
甌渠溪
發源於永嘉縣茗岙鄉石馬尖西側,由北向南縱貫甌渠鄉,在六龍鄉上湖村附近入西溪。源頭海拔893.5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230米,主流長11.7公里,平均比降57.30‰,流域24.43平方公里。兩岸多梯田梯地,台田谷地很少。
徐岙溪
發源於永嘉縣昆陽鄉白岩頭,由東北向西南縱貫徐岙鄉,在殿後村附近入西溪。源頭海拔1027.8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920米,主流長9.70公里,平均比降94.00‰,流域50.12平方公里。沿溪兩岸有小量台田谷地。
菇溪
是甌江下游一級支流,發源於青田縣峰山村東側,由西北向東南,流經青田縣吳坑鄉後進入永嘉縣境,再經白雲、橋頭、朱塗3鄉鎮,在朱塗鄉朱塗村附近入甌江。源頭海拔93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880米,主流長35.15公里,平均比降25.10‰,流域153.29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積)。橋頭鎮至源頭,溪流較順直,沿岸有台田也有小片沙礫灘;橋頭鎮至河口,為感潮河段,長4.9公里,可通小輪船到溫州。沿溪兩岸為沖積平原。支流有平頭山、潘羅、長田和小舟山等溪。
烏牛溪
是甌江下游一級支流,為永嘉、樂清兩縣界河。發源於永嘉縣仁溪鄉烏岩村東北面,由北向南,流經仁溪和烏牛二鄉,在烏牛碼道村附近入甌江。源頭海拔665.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550米,主流長21.1公里,平均比降26.16‰,流域87.63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積)。上游是山地丘陵,源短流急,河谷深削,多峽谷險灘;白水際電站至源頭,平均比降97.58‰;下游是沖積平原,地勢平緩。支流14條,總長46.8公里。西岸馬岙溪發源於大嶂山、東流至橫嶼村附近入烏牛溪、主流長7.5公里。東岸運河與樂清縣白象水網區相通,對徑流調節作用較大。
其他支流
甌江其他一級支流,流域面積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還有:
八都溪,位於龍泉縣西部,河長44公里,平均坡降19.8‰,流域面積396平方公里,從左岸匯入龍泉溪。 |
均溪,位於龍泉縣南部,河長27公里,平均坡降51.5‰,流域面積207平方公里,從右岸匯入龍泉溪。 |
岩樟溪,位於龍泉縣北部,河長28公里,平均坡降26.8‰,流域面積229平方公里。 |
浮雲溪,又稱霧溪、雲和溪,位於雲和縣中部,河長28公里,平均坡降39.7‰,流域面積338平方公里,從右岸匯入龍泉溪。該河上游建有霧溪水庫。 |
禎埠溪,位於青田縣西部,河長35公里,平均坡降22.1‰,流域面積225平方公里,從右岸匯入大溪。 |
船寮溪,位於青田縣北部,河長41公里,平均坡降19.5‰,流域面積358平方公里,從左岸匯入大溪。 |
四都港,位於青田縣東南部,河長45公里,平均坡降18.3‰,流域面積301平方公里,從右岸匯入甌江。 |
戍浦江,又稱戍浦溪、藤橋江,位於甌海縣西部,河長44公里,平均坡降22.8‰,流域面積247平方公里,從右岸匯入甌江。 |
塘河水系
溫瑞塘河,溫瑞塘河北起溫州,南至瑞安市城區,是溝通甌江、飛雲江兩大水系的主要內河,溫州市及甌海縣境內由瞿溪、雄溪等河匯集而成,劃為甌江流域部分為353平方公里。
永強塘河,由鄭岙、白水、雙岙、瑤溪、皇岙等溪河匯集而成,河道總長238公里,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
柳市塘河,又名白石水系,主要有柳市河、白象河。兩河主源為白石溪,發源於郭公山黃坦洞,流經中雁盪山白水漈,注入鍾前、白石兩座水庫,下泄至合湖納東漈來水,出合湖後分為柳市河和白象河,進入平原河網,流域面積245平方公里。地及濱海沖積平原,江面較寬。
流經區域
甌江幹流流經市縣為:龍泉市、麗水市蓮都區、青田縣、溫州市鹿城區及樂清市。
以下依上游至下游順序列出各主要支流及其幹流流經行政區:
松陰溪:遂昌縣、松陽縣 |
宣平溪:武義縣、蓮都區(麗水市) |
小安溪:武義縣、蓮都區 |
浮雲溪:雲和縣 |
好溪:磐安縣、縉雲縣、蓮都區 |
船寮溪:縉雲縣、青田縣 |
小溪:慶元縣、景寧畲族自治縣、青田縣 |
楠溪江:永嘉縣 |
開發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力興修水利,現甌江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庫289座,其中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庫22座。
20世紀50年代後期建成一批小型水電站。
60~70年代又建成一大批小型骨幹水電站。
70年代以來貫徹小水電「自建、自用、自管」方針,小水電建設得到蓬勃發展;80年代在幹流龍泉溪河段先後建成緊水灘大型水電站、石塘中型水電站;90年代又建成玉溪中型水電站;進入新世紀華東第一高壩——灘坑水電站順利建成蓄水[5]。
新中國成立後,甌江治理開發從小支流到大支流及幹流,從單一的防治,逐步轉向以水力水電為龍頭,灌溉、供水[6]、航運、旅遊等綜合開發利用。
至2008年底,已先後建成大中型水庫33座,其中大型水庫2座,分別是緊水灘水庫,灘坑水庫,總庫容達62.4億立方米;建成水電站436座,總裝機容量71.53萬千瓦,其中裝機容量1萬千瓦以上的水電站10座,容量52萬千瓦。
視頻
甌江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甌江, 2007年03月19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 母親河-甌江,梧桐子網站
- ↑ 《好溪與惡溪》的思考,麗水信息港,來源: 朱文風 時間: 2016-11-24
- ↑ [轉載]水上故鄉,新浪博客,2012-08-22 01:50:49
- ↑ 灘坑水電站投產十年 發電107.8億千瓦時 ,搜狐網,2018-08-18 08:01
- ↑ 緩解2水庫壓力 甌江每天送水40萬噸,新浪,2004年07月09日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