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背葉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背葉根
8ce3098bbb516.jpg
圖片來源 http://www.leha.com/health/1005696

白背葉根,中藥名。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apelta(Lour.)Muell.-Arg.的根。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濕,收斂固脫之功效,常用於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子宮脫垂,脫肛,白帶,妊娠水腫。[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背葉根

別名:白鶴草根、葉下白根、白背木根根、白背娘、白樸樹根、白帽頂根

性味歸經:味微苦、澀,性平。歸肝、脾經。

功能: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濕,收斂固脫之功效

主治:常用於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子宮脫垂,脫肛,白帶,妊娠水腫[2]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背葉根

拼音名:Bái Bèi Yè Gēn

英文名:Whitebackleaf Mallotus Root, Root of Whitebackleaf Mallotus

別名:白膜根、白樸根、野桐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llotus apelta (Lour.)Muell.Arg.[Ricinus apelta Lour.]

出處

出自《嶺南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

白背葉: 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1.5-3m。小枝、葉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黃色星狀絨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8cm,密被白色星狀毛;葉闊卵形,長4.5-23cm,寬3.5-16cm,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點,全緣或頂部3淺裂,有稀疏鈍齒,上面綠色,被星狀柔毛或近無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絨毛,有細密紅棕色腺點;掌狀脈3條。花單性異株;雄花序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被黃褐色絨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無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長,外面被密毛,內面有紅色腺點。鑷合狀排列;無花瓣;花盤無腺體;雄蕊多數,花絲分離,花葯2室;雌穗狀花序不分枝,頂生或側生,略比雄花序短,約15cm,果時圓柱狀;雌花單生;無柄;花萼鍾狀,3-5裂,裂片卵形,長3-4mm,外被星狀絨毛;無花瓣;子房有軟刺,刺上密生星狀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連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狀毛。果序圓柱形,長2.5-15cm以上,直徑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狀軟刺和灰白色或淡黃色星狀絨毛,軟刺長2-6mm,種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白背葉根
e911fc019aa11.jpg
圖片來源 http://www.leha.com/health/1005696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路旁灌叢中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分

根含熊果酸乙酸酯(ursolic acid acetate),古柯二醇-3-乙酸酯(erythrodiol-3-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2β,29-二羥基羽扇烷(2β,29-dihydroxylupane),白背葉氰鹼(malloapeltine),白背葉腦甙(mallocerebroside),白背葉酰胺(mal-loceramide),4,5,4』-三甲基並沒食子酸(4,5,4』-trimethyl-ellagicacid),白背葉素(malloapeltin),胡蘿蔔甙(daucosterol)。果實含脂肪油36.5%。其脂肪酸組成:棕櫚酸(palmiticacid)3.3%,硬脂酸(stearic acid)2.1%,油酸(oleic acid)13.8%,亞油酸(linoleic acid)10.7%,a-粗糠柴酸70.1%。

藥理作用

抑制釘螺活動:0.5%-1%煎劑或浸劑均能抑制釘螺活動,將釘螺浸於0.5%煎劑或浸劑均能抑制釘螺活動,將釘螺浸於0.5%煎劑或浸劑中一天,死亡率分別為40%-66%和34%。

性味

味微苦;澀;性平

歸經

脾;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祛濕;收澀;消瘀。主肝炎腸炎;淋濁;帶下;脫肛;子宮下垂;肝脾腫大;跌打扭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浸酒搽;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白背葉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白背葉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白背葉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