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穿破石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穿破石的功效與作用穿破石周身是寶,根莖枝條皆可入藥。味淡微苦,性涼,有較好的抗結核菌作用。[1]

常綠灌木,高2-4m。直立或攀援狀;枝灰褐色,光滑,具直立或略彎的棘刺,粗壯。樹幹砍傷後會流出白色乳汁狀粘液,具有豆腥味。

根皮橙黃色,因生長在岩石旁,其根質地緻密,能穿破岩石,故有穿破石之稱。

其味淡微苦,性微涼;具有祛風利濕,活血通經之功效;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疼痛,黃疸淋濁蠱脹,閉經,勞傷咳血,跌打損傷,疔瘡癰腫等。

浙江金華一帶,經常用來治療勞傷,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觀察到其具有補益之力,很多老百姓將此藥作為保健品服用。

簡介

【名稱】穿破石

【出處】《嶺南採藥錄

【拼音名】Chuān Pò Shí

【別名】柘根(《千金方》),川破石(《生草藥性備要》),地棉根拉牛入石(《嶺南採藥錄》),黃蛇(《廣東中藥》)。

【來源】是穿破石為桑科植物構棘或柘樹的根。全年可采。挖出根後,削去支根,洗淨,截段曬乾,或開片曬乾。

【原形態】小柘樹,又名:奴柘(《本草拾遺》),隈枝(《益部方物略記》),隈支(《綱目》),葨芝(《雲谷雜記》),構棘、九層皮、假荔枝猴歡喜山荔枝黃金刺鳥不踏老鼠刺飯糰竻野梅子。 常綠直立或攀援狀灌木,高2—4米。根皮柔軟,黃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粗壯、直立或微彎的棘刺,長5—10毫米。單葉互生,革質,倒卵狀披針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4—9厘米,寬1.5—2.8厘米,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5—10毫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對,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徑6毫米,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球狀,結果時增大,徑約1.8厘米,花被片4,頂端厚,被茸毛。聚花果球形,肉質,直徑達5厘米,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溪邊、灌叢中。分布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產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狀】乾燥根呈圓柱形,極少分枝,粗細不一,粗者可達5—6厘米。外表栓皮橙黃色或橙紅色,有細密橫皺紋,菲薄如紙,極易脫落;栓皮脫落後,表面現灰黃色,並有棕黃色或橙黃色斑塊。質堅硬。橫切麵皮部薄,纖維性,木部發達,黃色,滿布細小密集的針孔狀導管,中心或有小的髓部。以皮色黃、根條勻、無鬚根者為佳。

【化學成分】小柘樹根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

【炮製】洗淨,潤透,斜切薄片,曬乾。

功效與作用

穿破石的作用

穿破石能止咳化痰,祛風利濕,散瘀止痛,穿破石用於肺結核,黃疸型肝炎,肝脾腫大,胃、十二指腸潰瘍,風濕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損傷。

穿透力穩健,服用後勁十足,凡體內血脈不通者皆可用之。

肝膽系統疾患,以及各類病痛瘀滯,皆可用之。

可作為抗癆藥,對治各種結核。

體內各種癥瘕積聚、包塊囊腫,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

是穿破石根莖金黃,流白色漿汁,帶豆腥味,通利之中還有補益作用,可用於農村幹活勞傷、積損、陳年舊疾。

抗菌作用:穿破石藥材所含構棘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濃度為25mg/ml;對枯草桿菌的抑菌濃度為12.5mg/ml;對包皮垢分支桿菌的抑菌濃度為1.6mg/ml。

穿破石的功效

【性味】 淡微苦,涼。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平。"

②《閩東本草》:"味甘,性溫。"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微苦,微涼。"

④《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微苦微甘,性平,無毒。"

⑤《雲南中草藥選》:"淡微甘,涼。"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活血通經。治風濕關節疼痛,黃疸,淋濁,蠱脹,閉經,勞傷咳血,跌打損傷,疔瘡癰腫。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瘡瘍疥癬。"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酒頂,消蠱脹;浸酒祛風。"

③《本草求原》:"壯筋骨,活血,理跌打。"

④《嶺南採藥錄》:"祛風濕,十蒸九曬;治跌打,酒煎服;肩瘡和蜜搗敷。"

⑤《南寧市藥物志》:"血通經,治淋濁,去遠年瘀積、結石。"

⑥《閩東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絡,祛風濕,去瘀血。治腰痛、關節痛,虛勞黃腫,脾虛泄瀉。"

⑦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涼血散瘀。治經閉。"

⑧《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清熱活血,止咳祛痰,治勞傷咳血。"

⑨《雲南中草藥選》:"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癤腫。"

⑩《福建中草藥》:"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濕熱痹,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注意】

《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用。"

穿破石治病選方

穿破石治肺癆,風濕: 穿破石鐵包金甘草。同煎服。(《廣東中藥》)

穿破石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濕熱痹,疔瘡癰腫。《福建中草藥》

穿破石治體虛白帶:柘樹根一兩。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穿破石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癤腫。《雲南中草藥選》

穿破石治挫傷:葨芝根糯米搗敷。(《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穿破石清熱活血,止咳祛痰:治勞傷咳血。《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穿破石治耳久聾鳴,或有汁出,皆由腎虛, 致多年不瘥: 故鐵三十斤(燒令赤,以水五斗,漬鐵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藥,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並曲三斗,釀如常法,侯酒熟即開,用磁石三斤,搗羅為末,納酒中,漬三宿。日夜恆飲之,取醉為度,候聽聞人語乃止。(《聖惠方》鐵漿酒)

穿破石涼血散瘀:治經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穿破石治小兒心熱,重舌,鵝口:柘根(銼)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細細敷之,數數為之。(《千金方》)

穿破石健脾益胃,舒筋活絡,祛風濕,去瘀血。治腰痛、關節痛,虛勞黃腫,脾虛泄瀉。《閩東本草》

穿破石治月經過多:柘樹馬鞭草榆樹。水煎兌紅糖服。(《湖南藥物志》)

穿破石破血通經,治淋濁,去遠年瘀積、結石。《南寧市藥物志》

穿破石洗目令明:柘木煎湯,按日溫洗。(《海上方》)

穿破石祛風濕,十蒸九曬;治跌打,酒煎服;肩瘡和蜜搗敷。《嶺南採藥錄

穿破石治飛絲入目:柘樹漿點(目)了,綿裹箸頭,蘸水於眼上繳拭涎毒。(《醫學綱目》)

穿破石壯筋骨,活血,理跌打。《本草求原

穿破石治酒頂,消蠱脹;浸酒祛風。《生草藥性備要》

參考文獻

  1. 蘋果綠養生. 穿破石的功效與作用. 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