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結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群體結構是專用術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群體結構是指群體成員的組成成分。群體成員的結構可分為不同的方面,如年齡結構、能力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性格結構以及觀點、信念結構等。
研究群體結構對於建立合理的領導班子及其他高效的工作群體,提高群體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群體結構的角色
1、自我中心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員處處為自己着想,只關心自己。這類人包括:阻礙者、尋求認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1)阻礙者,指那些總是在群體通往目標的道路上設置障礙的人。
2)尋求認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現個人的成績,以引起群體注意的人。
3)支配者,這類人試圖駕馭別人,操縱所有事務,也不顧對群體有什麼影響。
4)逃避者,這類人對群體漠不關心,似乎自己與群體毫無關係,不做貢獻;等等。
研究表明,這些角色表現對群體績效帶來消極作用,造成績效下降。
2、任務角色
任務角色是指為完成群體任務做也貢獻的人,包括:建議者、信息加工者、總結者、評價者。
1)建議者,是指那些給群體提建議、出謀劃策的人。
2)信息加工者,指為群體搜集有用信息的人。
3)總結者,指為群體整理、綜合有關信息,為群體目標服務的人。
4)評價者,是幫助群體檢驗有關方案、篩選最佳決策的人。
3、維護角色
維護角色是指以維護群體團結,協調人們之間關係的人,包括:鼓勵者、協調者、折衷者、監督者。
1)鼓勵者,熱心讚賞他人對群體的貢獻。
2)協調者,解決群體內衝突。
3)折衷者,協調不同意見,幫助群體成員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決策。
4)監督者,保證每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鼓動寡言的人,而壓制支配者。
任務角色和維護角色都起積極作用。每一個群體不僅要完成任務,而且要始終維持自己的整體。而成員的任務角色和維護角色的作用正是為達到這兩個目的的。研究發現在任務角色、維護角色和群體績效之間有正比關係。
參考文獻
- ↑ 【薦讀】細數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一二三四五」 ,搜狐,2018-02-11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