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翠金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翠金鵑

中文學名:翠金鵑
拉丁學名:Chrysococcyx maculatus
別 稱:翠鵑、金翠鵑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鵑形目
科:杜鵑科
亞科:杜鵑亞科
屬:金鵑屬
種: 翠金鵑
命名者及年代:Gmelin, 1788
英文名稱: Asian Emerald Cuckoo

翠金鵑[1](學名:Chrysococcyx maculatus)體長約17厘米,雄鳥上體輝綠色,頭至背綴有很多棕栗色,頦和喉具黑褐色橫斑;雌鳥上體自背以下具棕色羽緣。虹膜淡紅褐色至緋紅色,眼圈緋紅色,嘴亮橙黃色,尖端黑色,腳暗褐綠色。

多常見于山區低處茂密的常綠林以及繁殖期活動于山上灌木叢間。主要以昆蟲為食物。分布於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以至蘇門答臘以及中國四川、貴州、湖北等地,為夏候鳥,在雲南和海南島為留鳥。

特徵

雄性成鳥:全頭、頸及上胸部、上體餘部及兩翅表面等輝綠色,具金銅色反光;翅羽被遮疊部分淡黑色,先端較呈藍色,初級飛羽內翈中央具一縱向的白色塊斑,次級飛羽內翈基部白色。尾羽綠而雜以藍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羽端,最外側一對各具3道不規則的白色橫斑。下體自胸以次白色而具輝銅綠色橫斑,尾下覆羽濃輝綠色,羽基段具白色橫斑。

雌性成鳥:頭頂及項棕栗色;上體餘部及翅表輝銅綠色:尾羽色稍暗,至端部更暗,最外側一對具3道白色和黑色橫斑,相鄰兩對各具黑色塊斑及寬形的黑色次端帶斑。下體白色,頦、喉處具狹形黑色橫斑和寬形的、呈輝綠的淡黑色橫斑;尾下覆羽以栗色及黑色為主,其白色變為以橫斑的形式存在。

幼鳥似雌成鳥,雄者上體輝綠色,頭上至背上帶很多棕栗色,頦和喉有黑褐色橫斑。雌者上體自背以下有棕色羽緣。

虹膜淡紅褐至排紅色,眼圈徘紅色;嘴亮橙黃色,尖端黑色;腳暗褐綠色[2]

習性

翠金鵑在中國四川、貴州、湖北為夏候鳥,雲南和海南島為留鳥

非繁殖期通常見于山區低處茂密的常綠林。多單個或成對活動,偶爾也見2-3對覓食於高大喬大頂部茂密的枝葉間,不易發現,飛行快速而有力。鳴聲三聲一度,似吹口哨聲,由低而高。主要以昆蟲為食。特別喜吃鱗翅目幼蟲。也吃尺蠖、螞蟻、蠅和其它昆蟲。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果實和種子。

翠金鵑是杜鵑科中羽色最艷麗的一種,在自然界可起點綴風景作用,亦屬觀賞鳥;它以為食,又與其他杜鵑一樣起保護林木作用。

棲息環境

翠金鵑棲息於低山和山腳平原茂密的森林中,繁殖期可上到海拔近2000米的高山灌叢地帶。

繁殖

繁殖期為3-6月。自己不營巢和孵卵。通常將卵產於太陽鳥、扇尾鶯、棕腹柳鶯等雀形目鳥類巢中,由別的鳥替它代孵代育[3]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中國分布於四川、湖北、貴州、雲南、廣東、香港和海南島。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在中國數量不多。需保護。

保護等級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該物種被列為三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視頻

美麗的翠金鵑,羽色艷麗,可惜卻是在比氏鶲鶯的巢中寄生繁殖

參考資料

  1. 動物圖集:翠金鵑,快資訊,2019-10-14
  2. 翠金鵑特徵, 叫聲網,2015-11-22
  3. 翠金鵑在比氏鶲鶯巢中寄生繁殖, 萬方智搜
  4.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簡單學習網,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