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肋撒醫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德肋撒醫院 |
---|
|
聖德肋撒醫院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太子道西327號,是一所私立天主教醫院,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於1940年創立,故時常被稱之為「法國醫院」或「九龍法國醫院」。
該院與另一所位於香港島的聖保祿醫院,或暱稱「香港法國醫院」的是姊妹醫院。[1]
歷史
聖保祿醫院的營運者是法國沙爾德女修會。早於1848年9月12日該女修會抵達香港作慈善工作,總部名為「聖童之家」,設於灣仔。1894年太平山一帶發生瘟疫,修會收容了不少病人,促使修會設立一所醫院。1898年1月1日,醫院於灣仔正式開幕,並附設了一所藥房。1908年1月6日,醫院遷至跑馬地,名為「加爾瓦略山會院」,由當時的香港總督盧吉主持開幕典禮。1916年,醫院再搬到銅鑼灣現址,並於1918年正式命名為聖保祿醫院。後來於1940年於馬頭圍創立聖德肋撒醫院,原址前身是1885年建立的馬頭圍華人墳場。
2002年建成的聖德肋撒醫院新翼,原址前身是1939年建立、1992年關閉的亞皆老街難民營。在新舊翼之間存有露明道公園,紀念旁邊一條已拆卸的圍村,名為古瑾圍,現時僅存「上帝古廟」石門遺址於公園內。
建築
醫院建築物包括北座,南座,東座及已於2002年12月落成啟用的新院大樓。
設施
2020年,醫院約有病床1000多張。
2017年,醫院曾經與醫院管理局合作,把部分公立醫院的內科病人轉介到該院的內科病房,舒緩公立醫院接收大量流感病人的壓力。
交通
- 觀塘至青山道線
- 旺角至黃大仙/九龍城線 (24小時服務)[2]
- 旺角至九龍灣線[3]
- 旺角至油塘線 (24小時服務)
- 旺角至藍田線 (24小時服務)
- 旺角至牛頭角線
- 旺角至觀塘線
- 美孚至觀塘線
- 秀茂坪至旺角線 (24小時服務)[4]
- 青山道至藍田/油塘線[5]
- 西貢至旺角線
醜聞
香港審計署於2012年批評聖德肋撒醫院以捐款及支付「許可使用費」名義,先後向經營團體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送上巨款,轉移醫院的盈利。而根據地契,醫院得到政府批地建院的條件是醫院是非牟利,為鄰近居民提供慈善,價格相宜的醫療服務。而盈餘需再投資於醫院設備之上,不可轉移為股息發放於股東。[6] 醫院回應審計署報告,不否認修會收取醫院款項,並澄清盈利仍然會全部用於慈善用途,例如增添先進醫療設備,擴建醫院及興建護士學校等。[7]
參考文獻
- ↑ 姊妹醫院. [2016-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1).
- ↑ 黃大仙及九龍城 — 旺角先達廣場
- ↑ 旺角先達廣場 — 九龍灣
- ↑ 秀茂坪 — 旺角先達廣場
- ↑ 青山道香港紗廠 — 藍田及油塘. [201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6).
- ↑ 法國醫院變提款機 修會97年起吸金13億 建超豪宿舍 蘋果日報 (香港) 2012年11月19日
- ↑ 聖德肋撒與寶血醫院回應政府審計署報告 公教報 2012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