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敏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脫敏作用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脫敏作用是指別構酶(或稱變構酶)經過特殊處理後,不喪失酶活性而失去對別構效應物的敏感性。基本假設是認為與非壓力情境相聯繫的身體狀態(如肌肉鬆弛)是與恐懼反應不相容的、相互抵消的。按這種方法,治療者用身體放鬆技術來訓練兒童,先建立一個按程度遞增排列的恐懼刺激表,然後要求兒童按恐懼程度漸增的順序想象刺激事件,每次想象出一個恐懼刺激後,要求兒童放鬆。
常用方法有加熱、加尿素、或誘導別構酶編碼的基因的突變。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