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苑支)
前往: 導覽搜尋

月氏上古漢語擬音(鄭張尚芳):/*ŋod *kje/。又譯禺氏、禺知、月支、苑支)為前7世紀至公元1世紀一個民族名稱。始見於先秦史籍,早期以遊牧為生,從事玉器貿易,住在今中國的甘肅西部和新疆東部一帶,並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到後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居留於中國甘肅及青海祁連山西北麓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氏。這時,月氏開始發展,慢慢具有國家的雛型。由於大月氏位處於絲綢之路,控制着東西貿易,使它慢慢變得強大[1]

名稱

關於「月氏」的讀音,自五十年代以來,中、小學歷史課本一直寫為「⺼氏」,並標註音為ròu zhī(肉支)。而據考證,月氏的「月」字舊寫作「⺼」,是以訛傳訛的結果,是誤讀。《說文解字》中「月」與「⺼(肉)」是形似而不同的兩個部首,但常被混淆。

辭海》已經將「月氏」讀音糾正為yuè zhī;中華民國教育部字典則以yuè zhī為主音,ròu zhī和rù zhī為又見音。

月氏國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見諸記載,即《逸周書》和《管子》中所記載的「禺氏」國。禺、月是同一外來語音的不同譯寫,上古漢語擬音(鄭張尚芳)中,禺為*ŋo,月為*ŋod,與「肉」(上古漢語擬音:*njuɡ)相差甚遠。

西方歷史學者一般認為,古希臘文獻中的吐火羅人(Τοχάριοι ,Tókharoi)即是指月氏,吐火羅人在公元前2世紀征服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也有主張月氏為塞種的。

歷史

關於月氏/月支的來源,中外史學家看法頗不一致。歐洲學者也在西方古文獻中搜求相當於月氏的記錄,異說不下六、七種。關於月氏的族屬,中國古籍如《魏略》稱其為西羌,《舊唐書》稱其為戎。近百餘年來,學術界更加異說紛紜:有藏族說、突厥說、印歐語系說、波斯說等。由於他們沒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記錄亦不齊全,現時我們要了解他們,只能透過中國史書里的片面記錄。而我們從中國史書里所知道的,月氏居於約當今甘肅省張掖以西直到敦煌河西走廊一帶。大約遠在戰國初期,月氏部落便在這一帶過着遊牧生活。

秦末民變時期,月氏實力強大,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部落從兩方面脅迫遊牧於戈壁沙漠南部和陰山一帶的匈奴,匈奴曾送人質於月氏。秦末,匈奴質子自月氏逃回,殺父自立為冒頓單于,約在前205—前202年間舉兵攻月氏,月氏敗。可能從這時起,月氏便開始棄河西走廊而向西遷徙。前177年或前176年,冒頓單于再次擊敗月氏。

據冒頓單于於前174年致漢文帝劉恆書中說:「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2]。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烏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這次敗後,更西遷到準噶爾盆地。(前162年),匈奴的老上單于又破月氏,月氏乃更向西遷移到伊犁河流域。當月氏離棄河西時,有一小部分越祁連山,「保南山羌,號小月氏」。這部分月氏人日後長期留住該地,與青海西羌人雜居。

伊犁河流域原久為塞族(塞迦)所居住。《漢書·張騫傳》:「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斯基泰即古波斯碑銘上的Sacae(Sakas)或古希臘文獻所記錄的斯基泰人。月氏既擊走,塞族便向西南遷徙,跨過錫爾河,到達河中地區的粟特地方。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並服屬匈奴的烏孫,在其王昆莫的統領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像之前的塞人一樣離棄伊犁地區向西南遷徙,而烏孫便從此占領了他們的地方。這次遷徙的年代約在前139年—前129年間。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便和留下來的塞人一樣,仍留住原地,服屬於烏孫,所以《漢書》上有烏孫國內「有塞種、大月氏種雲」的記錄。

前2世紀,大月氏從河西走廊出走「塞地」,後又為烏孫所逐,南下吐火羅斯坦,遠涉北天竺國,今天的巴基斯坦的賈特人就是他們與印度—塞人的後裔。唐代于闐王族「尉遲氏」,宋代西夏大姓「訛氏」,甘青藏族「窪扎」和「吾合扎」等氏族,都是「月氏」或「兀者」之後裔,月氏民族遍布河西、中亞南亞的格局,是在一個漫長的時期中,通過多次的遷徙活動形成的。

視頻

月氏 相關視頻

月氏古國,古代遊牧民族月氏的歷史張騫出使西域原因貴霜王朝貴霜帝國的起源
漢武帝為何要聯合月氏?匈奴不僅占了河西走廊,還殘忍殺害了月氏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