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論三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荀卿論三祥》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第六卷。
《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故事集,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亂世,劉伯溫隱居青田,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創作了《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1]。《郁離子》包羅萬象,囊括古今,闡明了劉伯溫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處世態度和治世的謀略等。劉伯溫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文明之治的目標。
原文
楚王好祥,有獻白烏、白上鸜鵒、木連理者,群臣皆賀。荀卿不來,王召而謂之曰:「寡人不侫,幸賴先君之遺德,群臣輯睦,四鄙無事。鬼神鑒格而降之祥,大夫獨不喜焉,願聞其故。」荀卿對曰:「臣少償受教於師矣。王之所謂祥者,非臣之所謂祥也。臣聞王者之祥有三;聖人為上,豐年次之,鳳凰、麒麟為下,而可以為祥可以為妖者,不與焉。故凡物之殊形詭色,而無益於民用者,皆可以謂之祥。可以謂之妖者也。是故先王之思治其國也,見一物之非常,必省其政。以為祥與,則必自省曰吾何德以來之?若果有之,則益勉其未至;無則,反躬自勵,畏其僭也,畏其易福而為禍也。以為妖與,則必自省曰吾何戾以致之?若果有之,不待旦而改之;無則,鳳夜祗惕,檢視聽之所不及,畏其蔽也,畏其有隱慝而人莫之知也。夫如是,故祥不空來,而妖虛其應。今三閭大夫放列於汀,鄢、郢、夷陵皆舉於秦,耕夫牧子莫不荷戈以拒秦,老弱饋餉,水旱相仍,饑饉無蓄,雖有鳳凰、麒麟日集於郊,無補楚國之罅漏,而況於易色之鳥,亂常之木乎?王如不省,楚國危矣。」王不悟,荀卿乃退於蘭陵,楚遂不振以亡。
譯文
楚王喜好吉祥,有人獻給他白烏鴉、白八哥和連理枝,群臣都來祝賀。荀卿沒有來,楚王召他來並對他說:「我沒有才智,有幸依賴先君的遺德,群臣和睦,四面邊界平安無事,鬼神認可而降吉祥,大夫獨自在那裡不高興,我願聽聽其中的原因。」荀卿回答說:「我小時曾經受到老師的教育。你所說的吉祥事,不是我所認為的吉祥啊。我聽說君王的吉祥事有三件:得到聖人為上,豐收年景為次,得到鳳凰、麒麟為下。而可以認為是吉祥的,也可以認為是不吉祥的,是不包括在上述之列。所以凡是形狀特殊,顏色怪異而無益於百姓的東西,都可以說它是吉祥的,也可以說它是不吉祥的。所以先王考慮治理國家,看見一種不同一般的東西,必定省察自己的執政情況。認為是吉祥的徵兆,就必定自我反省說,我有什麼德行而降吉祥?假如果真有德,就更加勉勵還沒有做到的;倘若沒有德,就反躬自省,擔憂它不可信,害怕它變福而為禍。認為是不吉祥的徵兆,就必定自我反省說,我犯了什麼罪卻招引它降臨?如果真有罪,不等到天亮就改掉它;沒有什麼罪過,就早晚恭敬小心,檢點自己的視聽是否還有注意不到的地方,害怕它被掩蓋了,擔心它有隱藏的邪惡而不為人知。正是因為這樣,因此吉祥就不會白來,而不吉祥的應驗就會落空。如今三閭大夫(屈原)被放逐,死在湘地,鄢、郢、夷等地全被秦國占領,農夫、牧童沒有一個不拿起武器來抵抗秦兵,老年病弱的送水送飯。水災旱災相繼,鬧饑荒,沒有蓄存的糧食。雖然有鳳凰、麒麟每天聚集在郊外,也不能填補楚國的漏洞,何況是變色的鳥,不合常規的草木呢。你如果不省悟 ,楚國就危險了。」楚王不省悟,荀卿就隱退到蘭陵,楚國就不振興而滅亡。
寓意
民為國家之根本,治理國家,貴在順民心合民意,如果視民為草芥,卻一味祈求上蒼,希望天降吉祥,只能民窮國危,甚至江山易主。禍福在人而不在天;事在人為而不在天命,只有人,才可創造世上一切幸福,故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
作品評價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荀卿論三祥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郁離子》是劉伯溫的神作,背後藏有秘密,人不到這歲數最好別讀,搜狐,2019-09-07
- ↑ 莊子 33篇精髓整理,豆丁網,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