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葉紅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荔枝葉紅豆 |
荔枝葉紅豆(學名:Ormosia semicastrata Hance f. litchifolia How)是豆科紅豆屬植物,常綠喬木,高達15米,胸徑40厘米。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連柄長12-16厘米,葉軸較柔弱,小葉通常5-9枚。圓錐形花序生於上部葉腋內,約與葉等長,被黃色柔毛。莢果小,近圓形,稍腫脹,果瓣革質,光亮。干時黑褐色,頂端有角質小尖刺。種子單生,鮮紅而有光澤,扁圓形,長闊約9毫米。分布於中國海南;亞洲熱帶地區也有分布。生長於海拔700-1700米的山坡、山谷雜木林中。材質堅重,緻密,易加工,但邊材易罹病蟲害,不耐腐,心材優良,供家具、室內裝修等用。為海南三類用材 。樹冠濃密呈傘形,花粉紅色,是優良的園林、行道綠化樹種。
基本內容
界:植物界
目:薔薇目
科: 豆科
屬: 紅豆屬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15米,胸徑40厘米。樹幹通直,樹皮厚約4毫米,灰褐色,具淺縱裂紋,尚平滑;內皮灰褐色,有濃烈的腥甜氣味。小枝薄被黃色柔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連柄長12-16厘米,葉軸較柔弱,小葉通常5-9枚,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4-9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尖頭鈍而微凹入,基部闊楔尖,全緣,兩面均無毛,干時兩面淡褐色,上面光亮,狀如荔枝葉,側脈細弱,網脈明顯;小葉柄長5毫米,薄被黃色柔毛。圓錐形花序生於上部葉腋內,約與葉等長,被黃色柔毛;萼鐘形,裂齒5枚,被赤色柔毛,花瓣白色長萼之2倍,雄蕊10枚,5枚發育,5枚退化,子房密被黃色短毛,有胚珠2顆,莢果小,近圓形,稍腫脹,果瓣革質,光亮。干時黑褐色,頂端有角質小尖刺。種子單生,鮮紅而有光澤,扁圓形,長闊約9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海南五指山林區、樂東、安定、瓊中、東方、保亭、陵水和三亞等地;亞洲熱帶地區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00-1700米的山坡、山谷雜木林中 。為熱帶山地雨林常綠季雨林的常見樹種,適生於年平均氣溫18-23℃,最冷月平均氣溫14-18℃,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以上。常與海南阿丁楓、密花校羅木、大葉錐果、海南柏桐、青皮、子京、吊鱗苦梓、油丹、高山水竹等混生。
喜光樹種。小苗、幼樹能耐蔭,壯齡後則喜有充分光照,在密林中的大樹多為上層樹,而枝葉開展,樹冠濃密呈圓形,生勢挺拔;喜濕潤、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磚紅壤和磚紅壤性黃壤土上,在立地良好而林冠較為稀硫的林分中生長茂盛。
繁殖方法
採種果實8-9月成熟,呈黃褐色至黑褐色。採回後推開在太陽下暴曬2-3天種子即自然脫落。純度98.4%左右,千粒重163.1-189.5克,每千克種子5277-6150粒,含水率15.8%左右。種子用布袋裝放在通風陰涼處可以貯藏1年左右,發芽率保持50-60%。種皮緻密,播種前必須進行種子催芽處理。用濃硫酸攪拌種子10-15分鐘,用清水沖洗乾淨,再用清水浸泡至種子吸脹,亦可採用2倍於種子體積的80℃熱水浸種24小時(自然冷卻);如不腫脹的種子,再用50℃溫水浸種24小時後,撒播於沙床上,用小木板把種子壓入沙土中,覆土厚度0.5-1厘米,蓋草,每天早晚淋水,15天左右開始發芽,種子發芽達1/3時揭開稻草,並適當遮蔭,種子發芽率達90%以上。宜用芽苗移植,移入營養杯或分床培育,但以營養袋育苗為主,分床的株行距為20×20厘米,移苗後適當遮蔭,每天早晚淋水要加強苗的常規管理,1年生苗高達40-5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