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蓬安銀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漢
來自360的圖片
銀漢

中文名稱 :銀漢

地 名 :蓬安縣

面 積 :35平方公里

銀漢,地名,位於蓬安縣最南端,與廣安市廣安區鄭山鄉、岳池縣天平鎮接壤,距縣城40公里。全鎮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帶。[1]

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彩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

在詩詞中

明月相伴,花下吹簫,這種充滿了一種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浪漫情調,但是這畢竟只是一個開始,在詩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紅牆雖然近在咫尺,卻如天上的銀漢一般遙遙而不可及,這種距離,泰戈爾筆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明明心中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絕望。

來源

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迢迢牽牛星即其一,詩詞,原文如下:

  • 迢迢牽牛星
  •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裡的河漢即銀河,後演變成銀漢,古代這些形容銀河的詩句多與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關。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在中國關天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後期,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裡,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 "銀漢"一詞在《太液池歌》中
  • 太液池歌 <唐>溫庭筠
  • 腥鮮龍氣連清防,花風漾漾吹細光。
  • 疊瀾不定照天井, 倒影盪搖晴翠長。
  • 平碧淺春生綠塘,雲容雨態連青蒼。
  • 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太液池歌>>是溫庭筠"花間詞"的典型代表。其中"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中的"銀漢"即指銀河,詩句描寫 了星光璀璨的夜空景象。

地名

  • 銀漢有座"鵲橋仙"拱橋當地"鵲橋仙"石拱橋建造年代可上溯至漢代銀漢鎮位於蓬安縣最南端,與廣安市廣安區鄭山鄉、岳池縣天平鎮接壤,距縣城40公里。全鎮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帶。發源於白雲山北邊的肖溪河從銀漢場擦身而過,最終與渠江交匯。"這條河的河床歷史上並非經過這裡。"當地一名叫李國章的人告訴記者。今年47歲的李國章是名包工頭,出於對家鄉歷史文化的喜愛,近年來他對銀漢的歷史和文化多有研究。去年11月,李國章被蓬安縣政協聘為"文物徵集員"。夏日的天氣說變就變,剛才還是陰天的銀漢,此時突然下起雨來。我們冒雨來到肖溪河邊,這裡,有當地人考證為漢代建造的一座石拱橋。肖溪河不寬,河岸顯得有些整齊。一座石拱橋坐落在河床上。拱橋的石梯邊緣已經沒了輪廓,長有不少草,橋拱邊緣石條上刻有並非現代所有的圖案。指着5.4米寬的橋面,65歲的當地村民陳友安說,歷史上這座橋十分熱鬧,橋亭上蓋有三層樓,橋兩邊安放有椅子,還有人在橋上擺攤做生意。"橋頭處設有'吊馬樁'。"李國章指着橋東頭一塊石板上的槽痕說,過去這裡立有建橋碑。去年李國章乘船在橋下發現,橋拱下面有石刻的"鵲橋仙"三字。李國章說,經他考證,此橋建於西漢高帝年間,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傳說當年漢高帝巡遊銀漢時,當地人辟出一條運河,並在上面建了'鵲橋仙'石拱橋。"李國章說,當年秦觀來銀漢游此橋時,適逢喜鵲叫喳喳和彩虹出現,因而創作出《鵲橋仙》一詞,喻此為天上人間路。[2]
  • 銀漢鎮因劉邦而改現名?蓬安縣銀漢鎮為何得名,目前似乎沒有確切的考證。當地人介紹,銀漢歷史上叫銀興,其建制可上溯至漢代。傳說漢高帝八年時,劉邦出遊至此,即改現名。去年以來,李國章查閱大量有關銀漢的史料,並通過實地考證,將當地一批遺存和消失的古建築進行梳理。原來,地處偏僻的銀漢不僅有"鵲橋仙",還有銀山寺、禹王宮、字庫塔、宿山廟、封山塔、來蘇寺、戲樓。銀漢中心校小學部教學樓背後,有一處典型的川北穿斗結構建築。站在教學樓頂,該組建築盡收眼底,大殿兩側,是兩排長長的廂房,這裡就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銀山寺。銀山寺大殿中樑上寫有建寺時間:唐永徽五年,距今已有1350多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的相當長時間裡,銀山寺為銀漢小學所在地,由於時常維修,整個建築保護較好。新的教學大樓建起後,小學從寺中搬出,銀山寺被保護起來。由於年久失修,銀山寺現已成D級危房。位於銀山寺背後山坡上已毀的來蘇寺,相傳因當年蘇東坡來此而得名。此寺原為龜山寺,保存有蘇東坡來此專刻的石碑。在"文革"中,南充地區文化局一幹部見過此碑後,因怕損壞,讓當地的村民埋於地下。銀漢歷史上曾是巴國銀漢縣尉府所在地,其建制時間與安漢縣差不多。當年這裡是廣安、蓬安、岳池通往南充、成都等地的必經之地。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銀漢場上的熱鬧程度不亞於蓬安縣城的下河街。

普通鄉民的發現與奔走

"說實話,出生銀漢的我過去從沒有想到過什麼'七夕'。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開始關注起家鄉來。"讓人沒有想到,李國章就是網上那個"輪椅女孩"。李國章說,近年來,湖北襄樊、十堰以及江蘇的一個縣級市,紛紛藉助"銀漢"的牌打"七夕文化牌",舉辦一屆又一屆文化節。"我就此聯想到家鄉銀漢。"李國章在網上搜索發現,目前國內以"銀漢"命名的城市或鄉鎮,只有四川南充蓬安。"也就是說,蓬安縣銀漢鎮之名,是中國的唯一。"李國章想不通,人家這些地方與銀漢不沾邊,都能"無中生有"進行旅遊開發,藉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為何我們守着"銀漢"卻熟視無睹?立志挖掘"七夕"文化的李國章就此不停步,在石拱橋下意外發現"鵲橋仙"橋名後,又查找出一批文物古蹟。他認為,圍繞"七夕"話題於銀漢打造七夕文化源頭,有朝一日將派上大用場。在李國章的說服與奔走下,銀漢鎮政府開始着手籌劃恢復"鵲橋仙"石拱橋的樓亭建築。去年11月,李國章就銀漢"七夕"文化發源地的有關情況,通過短信形式相告新任縣委書記袁菱,得到支持。隨即,李國章在鎮黨委支持下,就銀漢鎮已發現的與"七夕"相關的文物等寫成書面材料遞交縣上"兩會",引起縣人大、政協關注。在市政協介紹下,李國章專程到湖北襄樊參加"七夕文化節",實地考察人家的做法。襄樊之行,李國章堅定了自己"銀漢是中國七夕文化發源地"的判斷。今年6月,李國章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將銀漢"中國七夕文化發源地"之說上網推介。

銀漢"七夕"文化冷思考

秦觀是我國宋代婉約詞派的著名文學家。前人論詞,均以婉約為主,因此,秦觀的詞在傳統觀念中,被視為"詞家正間"。秦觀字少游,生於1049年,卒於1100年,揚州高郵人(今江蘇)。宋元豐八年(1085年)中進士,在蔡州做地方官五年後,在京都做了四年朝官。其間,參與了派別之間的政治活動,與蘇軾、蘇轍等舊派人物交往甚密。李國章堅稱,他詳細查閱過相關史料,秦觀第一次來銀漢,是熙寧十年(1076年),寫下了《銀漢無聲》;第二次來銀漢為紹聖二年(1096年),建起了"蘇軾苑",寫下了《鵲樓頭》等詞。"這些內容都可從《蘇軾全集》和國家相關志書中查到。據秦觀史料介紹,秦觀生前似乎並沒有來過四川。他所作《鵲橋仙》其內容為: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有人因此指出,秦觀《鵲橋仙》詞中的"銀漢"指天上銀河,而並非蓬安縣的銀漢鎮,如此佐證似顯牽強附會。不過也有人認為,不管怎樣,蓬安銀漢鎮有座"鵲橋仙"古石拱橋,還有秦觀到過此地的野史。同時,保存有蘇東坡到此所留"萬善充周四得備,一元妙令人音純"的詩句。秦觀是否到過銀漢,劉邦又是否巡遊過這裡,無疑有待文史學家進一步考證。然而,中國只有一個以銀漢命名的"銀漢鎮",它就在蓬安縣。如果利用該鎮的"鵲橋仙"石拱橋做"七夕"文化,似乎還是有些道理。[3]

相關視頻

蓬安縣最美銀漢鎮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