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溪古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溪古村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西溪古村,原名蘆溪村,是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於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開始建村,至今已380多年。古村坐東向西,占地36.8畝,現存後圍牆445米,前圍牆180米。現存明清古建築總面積達2.71萬平方米,祠堂14間,古民居193間,古井37口。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西溪古村

所屬國家:中國

地理位置:東莞市寮步鎮

最佳遊玩季節:一年四季

始建日期:明朝天啟元年

景點級別: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

省份:東莞市

占地面積:約27100平方米

建築結構:明字屋建築結構

建築特色:嶺南地方特色

古村建於明代天啟元年

寮步西溪古村原名蘆溪村,是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於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開始建村,至今已380多年。古村坐東向西,占地36.8畝,現存後圍牆445米,前圍牆180米。現存明清古建築總面積達2.71萬平方米,祠堂14間,古民居193間,古井37口。

據悉,西溪古村的規劃和建築具有六大特色:一是巷道布局統一,古村除了一條面寬4.8米的橫巷外,其餘都是由11條面寬1.8米的直巷和15條面寬1.1米的橫巷組成巷網;二是祠堂規格統一,在16座房祠、家祠、書室中,面積為248平方米和125平方米的各占一半;三是民居形制統一,古村的193間民居為硬山頂的明字間和金字間建築;四是建築結構統一,石雕精工,木雕細緻;五是民居門向統一,古村除第一列和大橫巷的祠堂外,民居的大門基本上側開,也就是大門為側門,這個是西溪古村民居大門的一個鮮明特色,是受整個古村布局制約所形成的;六是巷道鋪設統一,古村巷道大多數都是用紅砂岩條石或麻石鋪設。

西溪古村是珠三角地區規模較大,原生態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具有鮮明的嶺南文化特色,對研究明清時期嶺南古建築藝術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歲月滄桑、時光流轉。如果要更深刻體驗這種感覺,寮步西溪村古老的村落,就講述着歲月的故事。

就在林立的廠房旁邊,就在高樓的不遠處,車子一轉彎,便是一處水墨煙嵐村落圖。古老的村落有些殘敗、建築鏽蝕,牆體斑駁,但滄桑里有不凡的氣質,寥落中有寧靜的大度。這就是西溪古村落,寒溪河邊一處美麗的古村落。

日前,記者與它相遇,在小巷裡踟躕,看麻石路上低洼里的積水,倒映出天空里的流雲;在高大祠堂間流連,看那些灰雕、石雕的精緻絕倫的圖案,暗嘆:真正世外桃源。

西溪古村這個有着六百年歷史的嶺南名村,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目前西溪古村又在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近日,記者隨寮步鎮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走訪了西溪古村和鍾氏祠堂,感受了一番「香市文化」的魅力。

我們來到西溪古村的時候,正看到寮步鎮舉辦的古代詩詞現代書法作品展在西溪村古祠堂里開展。據同行者介紹,這是寮步挖掘香市文化第一階段成果展,記者有幸看到了這個「香市文化展」,有農耕時代的農具,以及100幅寮步古代詩作現代書法作品,內容多來自鍾渤、尹明翼、鍾映雪、鄧虛舟等寮步歷代文化名人的詩詞作品,由寮步當代書法愛好者重新進行演繹。

寮步鎮專門成立了發掘香市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專門進行民間故事搜、香市文物收集組、古街改造調研等,還計劃出版一本《香市傳奇》書籍、收購一批香市文物、建設一所香市博物館和改造一條香市古街,用兩年時間完成。將來在「香市文化」背影下再看西溪古村,味道會更不同。

古村很八卦

據同行的西溪村委工作人員介紹,西溪古稱蘆溪,大規模建村則始於明朝天啟元年,據尹氏族譜記載,當年尹氏祖先在嶺南任官,定居於此,繁衍生息,遂成大觀。

西溪古村坐東朝西,依自然山勢而建。現存明清古建築群總面積約27100平方米,有明清時期祠堂14間,書房2間,古民居193間,古井37眼。西溪村村前有一與村面積幾乎等大的池塘,池塘與村之間有一高1.7米,長170米的圍牆。南北東分別砌6米高的青磚圍牆,在城牆轉角處的制高點建有八個譙樓,故又名八卦村。

圍牆與村前的水塘,將古村圍成一個獨立的村落。由古圍牆、民居、祠堂、古井、水塘、古榕等組成了頗具特色的聚族而居的農業村落文化景觀。是一個規模較大、原生態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

西溪古建築在用材上,廣泛採用東莞紅砂石和青磚,建築多以紅砂石做門、窗框和牆基,豆青色水磨青磚牆,形成獨特的建築色澤搭配;在裝飾題材上,更多採用嶺南地區的瓜果等裝飾題材,具有鮮明的廣府文化特色,對研究明清時期嶺南古建築藝術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尹氏宗祠有明代遺風

我們在該鎮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沿着村裡的巷道參觀了巷子兩旁的祠堂、家廟、住宅。西溪古村為棋盤式方格網絡布局,全村巷道排列有序,7條橫巷和11縱巷組成四通八達的巷網,阡陌相通。其中祠堂後面的第一條橫巷寬2.8米,為紅砂岩鋪就,其餘橫巷均為1.1米;縱巷寬1.8米,多為麻石和紅砂岩混鋪。祠堂、家廟、住宅均嚴格依巷而建。除宗祠為三開間三進外,其餘的房祠、家祠多為三開間二進。村民房屋整齊劃一,193間民居均為硬山頂的明字間和金字間建築,統一由橫門出入。

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個被時間打磨、歲月侵蝕的古村落,街道和房屋都保存得很好、很完整,只有少數地方需要修建。聽村委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尹氏公祠建於清末,分中、右兩路。中路三開兩進一天井,右路單開兩進一天井,占地面積237平方米。祠堂中路現存建築為硬山頂,琉璃博古脊上有光緒十二年題款;正立面為嶺南祠堂建築典型的「一門兩塾」制度。一聽說有光緒十二年的題款,在場的一行人都伸直了脖子看,充滿了好奇。

尹氏宗祠是古村最大的祠堂,占地面積373平方米。祠堂分中、左兩路。中路格局三開三進一天井,建築梁架為廣府地區清代典型瓜柱抬梁形式,部分構件有明代遺風;建築全為硬山屋頂形式,上為龍舟脊,屋脊正反兩面均有精美灰塑。梁頭、斗拱木雕工藝精湛,具有很強的地方性、裝飾性。我們不禁對尹氏宗祠大發感慨了,真是開眼界,很難看到這麼有特色的建築了。

西溪門前一汪清泉

古老的村落與水是緊緊相連的,西溪村也是因臨西溪水建村而得名,目前水塘清澈寧靜。據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2007年,西溪村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時,現場評估的專家對西溪古村的建築及保存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們說,「西溪很了不起,房屋和巷道都保存得很完整,在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的東莞能看到這樣的古村很不容易啊,這說明鎮村有文化、有知識,知道保護好歷史遺產。」當時評估的專家認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水被污染了,提出希望要抓緊治理水資源,「把水治理好了,西溪就很完美了」。時隔一年多,如今這裡的水塘又重現清澈寧靜的韻味,水邊的古老村落,更加有韻味、更和諧了。

古村2004年被確定為東莞市第四批的文物保護單位後,西溪村委就成立了專門的保護機構——西溪村古建築群管理所,由專人對歷史建築和文物古蹟進行造冊登記。據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西溪村受破壞最重的時候,是大躍進、文革期間,大躍進的時候,宗祠變成了「公社大食堂」,全村在那裡燒火吃飯;後來又破四舊,把很多東西都破掉了,甚至連牌位都產放過。並把另一個出村的城牆給拆了,連同具有很強大抵禦能力的城門一起化成塵土。

我們在現存的村的另一頭,仔細觀看了村里建築的抵禦、防禦功能。高大的城牆圍着全村,只有兩個城門出口,大門有多重門閂加固,城門另有炮眼,作為攻擊;城門採用整塊紅砂石做基礎,每塊紅砂石嚴絲合縫,雖然沒歲月打磨的稜角光滑,但紅砂石依然堅固。據介紹,整個村防禦功能是很強大的,為了防止外姓侵擾,或者土匪搶劫,古村做了細緻的規劃。整個古老的村落,規劃非常講究,這是最有研究價值的地方之一。整個村子只有一條橫向的街道,其餘全是縱向的小巷,每家大門從側門開。悠長的小巷裡有科學的排水設計,遇到漲水時,水流會很順利通過溝渠,流入村前的水塘,不會出現內澇、水浸街的情況。村民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如果發大水,也不怕,每家從側門可以快速乘船,通過小巷,毫無阻隔地快速逃離。沒想到一個小村落的建設,就這樣全盤考慮了風水、規劃的問題,真是一個依山面水的宜居之地呀。

西溪古村的給排水科學合理,現存的35口古井多分布在民居中與村四周的古巷旁,便於取水。村中建有明暗排水渠,緩坡地勢有利於污水排放,污水自上而下流入村前水塘。水塘除養殖外,還兼有消防功能。

「香市」裊裊古韻遺存

西溪古村除建築格局完整,歷史遺蹟完好外,傳統文化至今盛行不衰。寮步古稱「香市」,是廣東省四大名市之一,古鎮中最有名的商業集散地要數西溪人建立的「十三行」了,行內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商業的繁榮,促進了西溪經濟的發展。香市盛極一時,至今還能找到昔日香市紅火的影子。

東莞作為嶺南木魚歌流傳最廣的地區之一,西溪村民喜愛木魚歌,更是到了「家家解誦摸魚兒」的地步。不論是在眾人同樂的歲朝佳節,還是在休息尋樂的農閒之時,都可見老少大眾群聚,共賞木魚歌。我們來訪的時候,看到西溪村頭古榕樹下一些老者在聊天、納涼,孩子在周圍嘻嘻鬧鬧,一幅美好的田園景象。

西溪人至今仍保留着傳統的民俗和信仰。每年年初一及冬至,全村人都會利用當地特有的莞香進行祭祖活動。此外,三月清明祭墳及祭祖、七月初七拜七姐等民俗活動依然盛行。大多數行商的村里人信仰關公。村附近至今仍保存有關公廟。

如今的西溪古村,以其合理的村落布局、精美的古建築、良好的環境風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了古村落對精神、物質的追求,構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風貌,成為嶺南地區明清古村落的一處重要實例。[1]

參考文獻

  1. 西溪古村攜程旅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