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莞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莞市

中文名稱 :東莞市

外文名稱 :Dongguan,Tungkun

地理位置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

國家/地區 :中國華南

東莞市,簡稱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市境西北鄰廣州市,東北界惠州市,南接深圳市,西南臨珠江口

地處東江下游,珠江三角洲東部沖積平原區與粵中低山丘陵區交接帶,南部為羅浮山余脈,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江沿北邊市界往西流至石龍鎮分成多支幹流及水道注入獅子洋。全市總面積2,4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4.25萬,市人民政府駐南城街道。

東莞為「廣東四小虎」之一,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化城市,更是國際加工業的重要一員,有「世界工廠」之稱[1]。外省人構成東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約120萬人。

東莞有是華僑之鄉,有「音樂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國家森林城市等美譽。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東莞的名稱由來,歷來眾說紛紜,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相傳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聞名,故名東莞。「東莞」首次成為本地的名稱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東莞人大都以做莞草為業,又在廣州之東,故名東莞。這是學界比較主流的一種說法。

第二種,因莞香而聞名,故名東莞。不過學界一般不採用這種說法。

第三種,山東省原有東莞郡,因北方戰亂,衣冠南渡,北方士族大量南下,部分東莞郡的士族遷徙到東莞的位置,為了紀念北方故土,依舊把當地稱作「東莞」。

建制變更

先秦時期

東莞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先秦時期,東莞屬南越。

秦漢時期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並嶺南,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漢時東莞屬交州(南交)。順帝分番禺設立增城縣,東莞於當時增城治下。

兩晉時期=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隸屬東官郡(深圳南頭)。

唐宋時期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街道)。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珠海市澳門)。

明清時期

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東莞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香港),東莞地域隨之縮小。

清沿明制。清朝後期,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

民國,先後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抗日戰爭時期

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莞縣屬東江行政區管轄。

1952年,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東莞縣曾短期隸屬廣州市。

1959年01月,撤銷惠陽專區,東莞縣劃歸佛山專區。

1963年06月,復置惠陽專區,東莞縣又隸惠陽專區。

1985年06月,東莞縣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

1985年0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管轄。

1988年01月,國務院批覆將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2]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5年01月,東莞縣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同年09月撤消東莞縣,建立(縣級)東莞市;

1988年01月,升格為地級市,東莞市是當時全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直屬廣東省;

1986年,東莞市開始撤區公所建鎮,實行鎮轄村體制;

1986年02月24日,經廣東省政府批准撤銷東莞市莞城鎮和篁村區、萬江區、附城區等3個區公所,設立東莞市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街道辦事處、萬江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5個街道辦事處。

1988年01月,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07月東莞市莞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成立,作為正縣級單位(東莞成立地級市之後計劃成立的第一個區,後被廣州當局反對,設區計劃夭折),管轄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和萬江區街道辦事處5個科級街道辦事處。

2000年03月,撤銷附城區街道辦事處,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

2001年10月,撤銷篁村區街道辦事處,設立南城街道辦事處;

2002年01月,撤銷1988年01月分設的城內街道辦事處、城外街道辦事處,合併重新設立莞城街道辦事處;

2002年11月,撤銷萬江區街道辦事處,設立萬江街道辦事處;

至2011年09月東莞市下轄28個鎮和4個街道;各鎮(街道)共下轄383個村和214個社區。村下轄若干村民小組,社區下轄若干居民小組。東莞實行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行政區管理;鎮行政管理機構為鎮人民政府,街道行政管理機構為街道辦事處;村行政管理機構為村民委員會,社區行政管理機構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截至2012年5月1日,東莞市轄32個鎮(街道),其中包括4個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東城街道、萬江街道);28個鎮(石龍鎮、石排鎮、茶山鎮、企石鎮、橋頭鎮、東坑鎮、橫瀝鎮、常平鎮,虎門鎮、長安鎮、沙田鎮、厚街鎮,寮步鎮、大嶺山鎮、大朗鎮、黃江鎮,樟木頭鎮、謝崗鎮、塘廈鎮、清溪鎮、鳳崗鎮,麻涌鎮、中堂鎮、高埗鎮、石碣鎮、望牛墩鎮、洪梅鎮、道滘鎮)。

中共東莞市委員會、東莞市人民政府駐東莞市南城街道勝和社區鴻福路99號。

地理環境

東莞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最東端是謝崗鎮的銀瓶嘴山,最南端是鳳崗鎮雁田村的雁田水庫,最西端是沙田鎮西大坦村的獅子洋中心航線,最北端是中堂鎮潢涌村的東江北支流中心航線。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東莞市東接惠州市惠城區和惠陽區,南抵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西挨廣州市南沙區、番禺區和蘿崗區,北達廣州市增城區和惠州市博羅縣。四周共與廣州、深圳惠州的9個縣級行政區接壤。

東莞市地質構造上,位於羅浮山斷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占44.5%,沖積平原占43.3%,山地占6.2%。東莞控東江和廣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線115.94公里(含內航道),海域面積15000公頃,淺海灘涂面積4500公頃,主航道岸線53公里,虎門港灣是建設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東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季風明顯。年極端最高氣溫37.8℃(出現在2006年8月2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3.1℃(出現在2008年12月23日)。

自然資源

東莞市內已知礦產有Ⅶ類19種,礦床點66處。其中金屬礦產Ⅲ類8種,礦床點34處:黑色金屬礦產10處(鐵礦點9處,鈦鐵礦1處),有色金屬礦產23處(銅礦點4處、鉛鋅礦點4處、鎢礦點10處、錫礦點4處、鈦礦點1處),貴金屬黃金礦化點1處。非金屬礦產Ⅵ類11種32處:冶金輔助原料礦產9處(耐火粘土4處、泥炭土4處、石油1處),化工原料礦產14處(黃鐵礦點6處、重晶石礦點3處、鉀長石礦點4處、石鹽礦點1處),建材非金屬礦點3處(水泥灰岩2處、水泥粘土1處)。主要分布在東莞中部、南部和東部的山地,丘陵地帶。礦產分布分散,無規律。

東莞市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區和丘陵地帶,體型較大的野獸多棲息在東南山區,一般獸類出沒於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134種)、甲殼類和多種貝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樹類114種、竹類23種、內陸水域水生維管束植物48種,水果類40多種、野生中草藥89種。內陸水域中常見的浮游生物共8門110屬。

交通運輸

公路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初,儘管東莞的地理位置優越,但是由於基礎相對差,公共交通成了制約東莞發展的瓶頸。1980年,東莞市政府決定以莞龍路為試點,把沙土路改造為水泥路,從此揭開了東莞路網的第一個建設高潮。

2002年起,政府斥資在市中心起鋪瀝青路面,使改善交通狀況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高埗大橋是全國第一座由農民集資興建的收費橋樑,於1981年動工興建,1984年1月竣工通車,總投資220萬元,全長169米,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3]

東莞亦有許多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經過,分別有G4京港澳高速公路/G15瀋海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G94珠三角環線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S3廣深沿江高速公路,S31龍大高速公路,東莞市環城路及廣園快速路,位於虎門炮台旁的虎門大橋連接對岸的廣州番禺,從此不再需要依賴渡輪。107國道縱貫東莞全市。2019年開通南沙大橋,鏈接廣州番禺區與東莞沙田鎮,舒緩虎門大橋塞車壓力。南沙大橋為S6廣龍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2005年末開通常虎高速公路(2009年更名為虎崗高速公路,為G9411莞佛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東莞東部快速幹線,基本完成省道S255東深路和省道S357莞樟路改造,使得東莞市在東西南北及對角方向上都有了貫通的快速道路。

虎崗高速公路西連接廣深高速公路虎門五點梅段,另有S304虎門港支線一期(原新聯支線)自大嶺山互通立交西面的花燈盞水庫分岐向西北連接廣深高速公路新聯互通立交,東延伸至常平東深路段與惠州高速路段(S20潮莞高速公路)連接,由東至西貫通S255東深路、S357莞樟路、S31龍大高速公路、G94莞深高速公路、107國道、G4/G15廣深高速公路,途徑常平鎮、大朗鎮、松山湖、大嶺山鎮、長安鎮、虎門鎮。

鐵路

廣深鐵路主要的大站東莞站(2014年1月8日啟用,原石龍站只保留貨運功能)、常平站(命名為東莞站時間為1997年12月23日-2013年6月20日)、樟木頭站(此線為高鐵、動車)

京九鐵路和廣梅汕鐵路在東莞上大站(東莞東站原名常平東站;此線為普通列車)

2011年12月,廣深港高速鐵路開通,在東莞市虎門鎮白沙村設虎門站(此線為高鐵)。

2017年12月28號,莞惠城際軌道交通開通,連接東莞與惠州之間的快速鐵路。並在東莞西站與穗深城際軌道交通,佛莞城際軌道交通形成十字交匯。

軌道交通

東莞軌道交通(或稱東莞市軌道交通),是東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根據2006年發表的《東莞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東莞軌道交通將設有4條市域線(R1至R4線)和1條市郊鐵路(廣深市郊鐵路),總長264.2公里。車站方面,各線共設60至87個車站,其中8個為兩線換乘站。東莞軌道交通第一期(R2線)於2016年5月27日通車。屆時每小時客運量將超過50萬人次,2018年每小時客運量將上升至接近100萬人次,2030年將超過300萬人次。

航空

東莞境內沒有機場,主要使用鄰近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根據遠期規劃,將完善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國際複合型門戶樞紐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及粵西國際機場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其他支線機場為補充的全省民用機場布局。到2015年末,廣東民用機場之間協同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約一億人次。

船運

除東莞港這個一類海港口岸外,另有虎門港澳客運碼頭,有航班至香港國際機場海天客運碼頭。

名勝古蹟和特產

東莞歷史悠久,雖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但保留至今的古蹟仍為數不少,以一縣之地,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七項,為中國南方所罕見。七項「國保」涵蓋古遺址、古建築、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多個類別,分別為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東莞可園、卻金亭碑、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群、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蚝崗貝丘遺址、廣九鐵路石龍南橋。

城區是東莞的文化中心,古蹟最多。東莞可園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乃莞城官宦張敬修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嶺南園林的傑出代表。卻金亭碑立於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記載了時任番禺令的李愷受命前往東莞處理暹羅商船來華事宜之後,拒收酬金的事跡,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迎恩門是東莞城牆僅剩的遺存。金鰲洲塔建於明代,與可園一江之隔。

位於城區東北的石龍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曾是廣東四大名鎮之一,現存廣九鐵路石龍南橋、石龍公園等近代史跡。

城區西南的虎門鎮因虎門銷煙而聞名於世,現存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等近代史跡[4]

茶山鎮的南社村和石排鎮的塘尾村雖分屬兩鎮,但相距不過數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具有鮮明的廣府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嶺南古村落,兩者先後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並被聯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莞市盛產沉香木,燃燒時香氣怡人,其提煉成的香料更外銷海外,名揚四方。過去莞香出口經水路運往珠江口一海港,這便是香港一名的由來。市內還有大嶺山莞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園,園內種有莞香樹6萬多株,其中樹齡過百年的有1百多株,過千年的2株。東莞莞香年產量超過1噸,成為中國沉香產量最大的地區。未來將從莞香文化產業相關方面發展。東莞市植物園內特設莞香園,已成功育苗4000多株,專家們並對莞香進行專題研究。

語言

東莞境內本土語言有粵語、客家話,而全境基本通行漢語普通話。

粵語使用的面積、人口占全市的絕大部分,客家話主要通行在東南部與惠州市深圳市相鄰的地區的小部分,樟木頭鎮為市內唯一純客家語鎮。粵語人口在東莞數目龐大和分布在各個鄉鎮。

東莞本土粵語與廣州話有較大差別,在語言學上被劃分入「廣府片」,也有學者將其劃入「莞寶片」,即東莞、寶安一帶的方言。由於地理靠近廣州市,標準粵語也在市內通行。

由於東莞外來人口多,農民工眾多,因此在東莞,普通話也是最通行的語言。

體育

現東莞市擁有1支籃球隊。

廣東華南虎籃球隊: 中國籃球職業聯賽的一支球隊, 被稱為「華南虎」,曾在中國籃球職業聯賽中多次奪冠,包括一次三連冠和一次四連冠。

古代名人

趙必象南宋咸淳元年進士 官職:文林郎

袁崇煥,明末清初抗清民族英雄,曾任兵部尚書

張家玉,明末清初抗清民族英雄,「嶺南三忠」之一[5]

劉存業,明弘治三年(1490年)登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是東莞科舉史上唯一的文榜眼, 亦是東莞人在科舉文試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近代名人

植璋, 清朝軍事將領,武榜眼及第

盧廷璋,清朝軍事將領,武探花及第

王德榜,清朝湘軍將領,中法戰爭鎮南關大戰勝利民族英雄

張敬修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園主

陳伯陶,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進士, 並於殿試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 是東莞科舉史上唯一的文探花

王寵惠,中華民國政治家、外交家、法學家。歷任外交總長、司法總長、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職務

劉紀文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南京特別市首任市長,廣州國民政府第十三任市長

蔣光鼐,十九路軍軍長

李揚敬,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曾任廣州市市長

王作堯,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林克明,建築師, 城市設計家, 廣州中山紀念堂建設工程顧問, 曾任廣州市建築工程局局長

王大閎,原籍廣東東莞,出生於北京。中華民國建築師,建築作品以國立國父紀念館最為知名

容庚,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陳鏡開,中國1950年代著名舉重運動員, 九破世界紀錄,但歷史原因沒拿過世界冠軍

現代名人

陳肖霞,前中國跳水運動員,中國第一位跳水女世界冠軍

楊官璘,中國象棋特級大師,曾先後四次奪得全國象棋賽冠軍,享有「南粵棋王」美譽

著名粵劇演員:陳笑風靚榮何非凡林家聲

何鏡堂,中國當代建築師,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1994年獲得「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

王志東,中國互聯網先驅創業者之一,新浪網的創始人之一,現點擊科技總裁

周永泰家族,香港殖民地早期的四大家族之一,其餘為何東家族、李佩材家族、利希慎家族

袁國強,大紫荊勛賢,SC,JP,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資深大律師

任志剛,大紫荊勛賢,GBS,CBE,JP,於1993至2009年間出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許仕仁,前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別行政區前政務司司長、前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譚文豪,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公民黨成員

鄧炳強,香港警務處處長

任達榮,前香港警務處副處長,任達華的兄長

任達華,香港著名演員

韓森,香港警察「四大探長」之一

石鑒輝, 前香港警察探長石堆的第三子,有「香港麻雀館大王」的稱號

翟耀輝,香港資深播音員

袁詠儀,1990年香港小姐冠軍, 電影演員, 兩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其丈夫為香港歌手及演員張智霖

袁彩雲,香港演員,在德國出生,是華裔德國

杜汶澤,原名吳卓彰,香港男藝人

楊潤雄,香港教育局局長

郭富城,香港歌手及電影演員, 1990年代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

陳奕迅,香港歌手及演員

林夕,香港著名歌曲填詞人

蘇聰,生於中國天津,祖籍廣東東莞,作曲家,現定居於德國。1988年,因他為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作曲,而獲得第6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葉煥榮,英國榮業行創辦人, 葉氏兄弟企業主席, 英國惠東寶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 唯一進入英國富豪榜的華人

黃佳宜,As One成員

肖德俊,威神V成員

梁秀珍,藝名上官玉,香港粵語片時代的甘草演員

王合喜,前香港奧運滑浪風帆代表隊運動員,後加入娛樂圈,現改名為王凱韋

城市榮譽

2004年入選全國10個「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中國10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6]

視頻

東莞市相關視頻

東莞市宣傳片
東莞市萬江區航拍東莞市區
實拍廣東東莞市中心,太繁華了,不愧是新一線城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