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沙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貼沙河,又名城河,舊名裏沙河、後沙河、外沙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中心,貼沙河以西上城區和下城區以慶春路為界,以東江干區與上城區以清江路為界,清江路以北的河段為上下城區與江干區的分界區域。貼沙河最早用於宣洩錢塘江的潮水,後作為杭州城牆的護城河,現在為杭州清泰水廠的備用水源。河流全長6.3公里,寬10至110米,地勢南高北低,河水向北流淌。
歷史介紹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動士卒開闢陵水道南到越地餘杭,直抵錢塘江邊的柳浦今上城區南星街道閘口一帶,古稱「柳浦渡」「樟亭驛」[1],與對岸的西陵相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錢塘江北岸的柳浦地位越發重要,隋代杭州州治最終遷移到了柳浦西側,當地人在秦代基礎截彎取直上修築了後來的清湖河,在清湖河西側形成聚落,清湖河在當時既是運河的交通要道,其堤防同時也是向東抵禦錢塘江大潮的海堤,到了唐代清湖河西側的聚落成為了錢塘縣的縣治所在。由於此時的杭州地面仍舊低於錢塘江的潮水水位,因而時常為潮水淹沒,因而至遲從唐代景龍四年(710年)開始杭州城就開鑿了最早的「沙河」以排出湧入城市的潮水,歷代河道的位置會與錢塘江沙岸變遷有關。歷史上,杭州市內由西到東有浣沙河、中河、東河、貼沙河等與錢塘江江岸平行的河段,因而有學者推測這些河道原本並非出於刻意修築,本來只是海岸線遷移遺留下的以前海塘留下的遺蹟,後來的京杭運河正好利用了原有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