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轍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轉轍器是道岔的組成部分之一(英語:Point、美語:Switch),香港俗稱波口[1];轉轍器用來轉換道岔或鎖閉道岔的方向,同時其頂端通常附帶有標示或指示信號,用以反映轉轍器尖軌所處的位置(定位或反位)。
當列車由一軌道轉至另一軌道或欲進入維修車場、工廠之軌道時,在軌道上必須有特殊的布置,以引導車輪輪緣順利進入所指定的軌道,此布置即稱為道岔。而道岔之構造主要包括一組轉轍器、一個岔心(Frog)、兩根護軌、四根連接軌(內、外曲導軌及內、外直導軌)及一排岔枕,其中轉轍器系由兩根活動尖軌、一組滑板、轉轍連杆、轉轍器標誌所組成。
轉轍器屬於道岔的活動部分,解釋比較狹義。不特別強調轉轍器時,很多鐵路術語也會把point和switch也翻譯為道岔。在鐵路工程學中可找到實際的解說。
電動轉轍器構成
電動機、減速器、轉換鎖閉裝置[2]、自動開閉器、吸收轉動慣量和保護電機的聯接裝置、擠岔裝置。
依轉轍軌之構造及活動方式之不同,可分為下列四種型式:
尖軌轉轍器
(Split Switch),定位,及反位各有一根活動軌條及一根連續軌條,故又名支幹轉轍。活動軌條的前端被去一角,利用連杆(Tie Rod)將兩個活動軌條相連,使其同時移動,當轉轍開向定位時,反位側的活動軌條緊貼於連續軌條,與軌距線連成一直線,定位側的活動軌條則離開連續軌條,留下空隙,將輪緣導向定位,反之導向反位。
為使活動軌條順利移動,須設置於軌枕鈑上,並利用軌條撐增強連結。活動軌條與連續軌條所成之角為轉轍角(Switch Angle),通常為0°-52'到2°-36'不等,而活動軌條的長度為4.57到5.03米不等。若於活動軌條及拉杆中間裝設彈簧,則列車反向行駛時即使進路未開通,也能推擠通過而不致脫軌,通過後轉轍隨即復原,是目前在軌道上使用最多之轉轍器型式。
鈍軌轉轍器
(Stub Switch):兩根活動軌條皆屬於定位(常為幹線),故又名幹線轉轍。由拉杆撥動活動軌條以導向反位,移動時由操縱機(Switch Stand)同時移動兩個活動軌條以保持固定間距。此種轉轍若當列車反向行駛時若未撥正即有出軌之虞,且因兩根軌條均有斷開會使車輛發生震動,目前甚少使用,僅用於暫時性或慢速,亦或是特殊類型(如遊樂設施)的軌道上。
安全轉轍器
(Warton Safety Switch),設計為定位是連續軌條,而反位是活動軌條,反位部分為一斜面,軌道漸漸升高,輪緣在相交處直接跨過定位軌條。此型轉轍對於軌道面會有一定程度的磨損,所以未普遍採用。
馬華生轉轍器
(Mcpherson Switch)此型轉轍器因輪緣直接在軌道上輾壓,造成輪緣與軌道之嚴重摩擦,因此未被普遍採用。
視頻
轉轍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港鐵:紅磡站路軌再發現新裂紋 暫未見有明顯外物,新浪網,2019-09-18
- ↑ 安裝裝置&鎖閉裝置&轉轍機,豆丁網,20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