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自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令(1032年~1059年)北宋詩人。初字鍾美,後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後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1]》。
“ |
吾病不喜語,客來佰寒暄。 頰舌且不能,況事交字間。 彼總乃吾舊,不見今三年。 一日踏我門,告我將南遷。 問之行所止,其去何由緣。 言方學從師,惜以日月閒。 將求佛所宗,就乞世未傳。 浮舟江海波,蹀屣山嶽顛。 行方極所到,未可歲月還。 謂余昔同游,當得送以言。 噫佛與吾學,兩分不相全。 今余與子遇,無異東西轅。 共憩中道間,邂逅相留連。 我駕志在遠,子驅良亦遄。 吾終不爾從,爾終不迴旋。 兩各劇所勤,相遠日益懸。 又出所為文,要我加量銓。 熒熒掇其英,曄曄粲滿編。 惜哉不經師,如珠莫鑽穿。 雖有可寶資,終以無用捐。 吾觀古人書,蓋亦不但然。 道德藹於中,口實助使宣。 豈有拔其根,而望華可搴。 不知源所來,何用其流沿。 人材苟不長,得一且可專。 六經眾子文,其治自足觀。 身當聖人時,來學浩萬千。 獨顏才庶蔑,他固未可肩。 人有老於行,不聞可逃天。 子何不從此,去就異說攣。 弗思自解縱,又欲引世纏。 常觀己論徒,恥出妻子前。 彼髠以為羞,爾以為忻懽。 生棄父母養,士得執以鞭。 彼為則遇刑,爾還自稱賢。 羞惡所不存,爾說尚何先。 予欲收子身,解去子所牽。 浴以青冷波,佩以蘭與荃。 相從中道驅,障塞異道偏。 愛之幸其聽,不聽誠可憐。 |
” |
— [北宋]王令 |
文學創作
王令是一位頗有才華的青年詩人,他僅有短暫的十年創作時間,卻寫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詩。他的詩歌代表了他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
他的詩多哀吟自我生活的貧苦,兼及社會的黑暗不平與民生的荒寒蒼涼,表現自己貧賤不改其度的意志與節操。藝術上,王令的詩受到了中唐韓愈、孟郊、盧仝等人的深刻影響,氣概健舉,想象奇特,詞句生硬。詠物寫景、感事議論的長篇古詩尤其如此。仁宗朝以來,詩壇一改宋初三朝之浮靡蕪鄙風習,新一代詩人中頗有一些作詩高揚氣概,風格健舉的,如石延年、蘇舜欽、歐陽修、李覯、郭祥正、徐積等人,或師法"韓孟",或追摹"李杜",總歸取法唐之中、盛雄健高遠的作派。在諸多效法"韓孟"的詩人中,王令是最突出的一個。他既學韓詩的雄邁勁健、奇古奧衍,又學孟郊的冷僻尖峭與慘澹深摯。同時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近體詩也不乏開闊矯健的表現方式與境界,而近於杜甫律絕的風格。大概由於短命和作詩求奇,人們常把王令與唐代詩人李賀相比,但兩人的風格差異還是較明顯的。王令偏於奇健峭厲、憤嫉冷僻,而不似李賀那般幽幻瑰麗、哀感頑艷。
王令詩文由其外孫吳說編為《廣陵集》,未刊行,近代始有嘉業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1980年新版《王令集》,即據嘉業堂該校點,詩賦文21卷。
視頻
送僧自總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王令,詩詞彙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