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總戎征蠻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趙總戎征蠻詩》是一首古詩,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
古詩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1]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于格律聲韻之分。
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可以看到一行行熠熠生輝的燦爛文字,打開中華民族的藝術寶庫,眼前呈現出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精華—古詩詞。
“ |
早年勳業著平胡,威望堂堂膽氣粗。 志慕曹彬嗟不伐,才侔充國羨無逾。 九重掛印辭天表,萬里提兵出海隅。 錦繡龍衣頒內帑,駢蕃燕飲賜中廚。 顏行部曲金為甲,祖道官僚玉琢壺。 戀戀重城煙欲暝,依依高壘日初晡。 虹銷碧漢閒磨劍,雕落黃雲醉倚弧。 萬灶貔貅移別岸,千艘笳鼓發征途。 淮堤柳暗鳴鶗鴂,庾嶺蕪香喚鷓鴣。 疏雨青油頓穗石,夕陽紅幟集蒼梧。 雷霆迅掃群妖絕,天地全生百姓蘇。 露布表聞歸史館,凱旋歌唱入皇都。 龍墀喜拜封侯券,麟閣新開繪將圖。 千載芳名垂帶礪,南荒從此頌無虞。 |
” |
— [明代]張瑰 |
基本含義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繼承和發展傳統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需要,詩詞在傳統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韻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漢語特有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語言翻譯不了的。因此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獨特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2]"。
參考文獻
- ↑ 十首《詩經》名篇,驚艷了三千年的時光 ,搜狐,2023-07-12
- ↑ 讀 詩,搜狐,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