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則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9年10月19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0月19日) |
鄭則廣 | |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主任醫師 |
知名於 | 擅長領域:呼吸系疾病診治、危重病救治(臨床)和無創隔肌功能檢測、人機同步行研究(科研)。 |
知名作品 |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 《國際呼吸雜誌》 |
鄭則廣[1]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老年醫學醫師分會常委 康復醫師分會心肺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原中山醫科大學六年制本科,先後師從陳榮昌教授和鍾南山院士,曾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工作學習;一直工作於臨床第一線,目前是呼吸內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區負責人。
研究方向
COPD的診斷治療、呼吸康復、呼吸力學、和呼吸治療技術及其研發,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課題,是973課題組主要成員,參與國家863等課題,發表論文30多篇,獲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正在申請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各3項,獲得2000年度和2012年度廣州市職工發明創新大賽優勝獎,2003年度廣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2008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被聘為《國際呼吸雜誌》、《中國實用內科雜誌》和《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等雜誌審稿專家和編委。
學術任職
1.中國醫師協會老年醫學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委
2.《中國實用內科雜誌》編委
3.《臨床和實驗醫學雜誌》編委
4. 歐洲呼吸學會會員
5.《實用醫學雜誌》審稿專家
6. 廣州醫學院學報審稿專家
7.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編委
論文
支氣管哮喘患者不想用藥?可以,只要按照這個方法去做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支氣管炎症,這種炎症與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不同,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通過積極使用抗菌素、消滅細菌後,炎症可消除,不需繼續用藥。而支氣管哮喘的炎症,為非特異性慢性氣道炎症,不能被某種藥物消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支氣管哮喘的炎症的嚴重程度直接影響臨床表現:炎症輕時,臨床上可沒有任何症狀,不少患者經治療後炎症程度減輕,即使不用藥也沒有症狀,常被誤認為哮喘治癒而沒有堅持用藥治療;但停藥後,炎症將逐漸加重,當嚴重到一定程度後,才引起咳嗽、喘息的症狀。
哮喘患者就診時,醫生會使用兩類藥物治療:其中一類是支氣管擴張劑,如氨茶鹼、美喘清、幫備、喘樂寧氣霧劑、可必特氣霧劑等;這類藥物使用後,哮喘患者收縮的支氣管會擴張,患者感到症狀緩解、甚至消失,但這類藥治標不治本;另一類是抗炎藥:如地塞米松、強的松、表面激素(必可酮、英福美、輔舒酮);這類藥使用後,支氣管哮喘的炎症可得到抑制,這類藥不能緩解症狀,即治本不治標。
通過這兩類藥治療後,由於收縮的支氣管已擴張、支氣管哮喘的炎症由於抑制而變輕,此時患者治療不規範或不堅持用藥,哮喘也不會發作。但如果患者治療不規範或不堅持用藥,支氣管哮喘的炎症就進行性發展,炎症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一旦天氣變化、感冒或其他誘發因素的作用下,支氣管哮喘又再次發作。患者長期於哮喘發作後才看病,多次哮喘發作後支氣管的正常結構就會改變,這樣哮喘發作的間歇期就會越來越短,甚至出現持續性支氣管哮喘,需入院治療。這種情況是治療的失敗。
支氣管哮喘規範的治療是:在急性發作期,經過強化治療,患者症狀消失後,即為穩定期,仍需繼續堅持治療。穩定期的治療原則是用最少的藥物控制支氣管哮喘的炎症發展、抑制哮喘的發作。由於不同的病人的病情不同、個體差異等,不同病人的最少治療藥物的範圍是不一樣的,臨床上常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來確定。過去三個月是醫生增加或減少用藥的依據,如過去治療三個月,患者的病情一直穩定,則可減少用藥,減少用藥後如繼續穩定,則可再次減少用藥,這樣大概要一年半至兩年半的時間,患者的用藥可減少到最少,每天僅吸入一劑低劑量的表面激素,如繼續穩定三個月至半年,則可停止用藥兩周後檢查支氣管哮喘激發實驗,如陰性,可考慮長期停止使用。停止治療後,有些患者會再次發作,因此,患者要警惕,出現反覆感冒或有氣促、喘息時要及時就醫。
過去三個月病情的評估常用的有三種方法: 1.根據症狀,有咳喘等發作症狀則提示還沒有完全控制,不能減少用藥,如沒有咳喘等發作症狀則提示已控制,可以減少用藥,但是利用這種方法,只有40%能準確判斷自己病情是否已控制。
2.根據肺通氣功能,能準確判斷患者是否完全控制,但費用較貴,不能每天檢查。
3.峰流速儀:這能準確判斷患者是否完全控制,且費用便宜,僅一次性購置峰流速儀,通過每天起床後和睡前各檢查三次,分別記錄最高值的一次檢測值,看病時醫生會根據峰流速記錄表計算您的變異情況,來判斷是否完全控制,準確客觀,也是自己評估病情的方法。 在規範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要注意兩點: 1. 如果支氣管慢性炎症得到很好控制,臨時不用藥並不引起任何症狀,有些患者誤認為哮喘已痊癒,沒有繼續用藥,這是不正確的。
2. 吸入性的表面激素與口服的激素比較,其副作用低,儘可能使用表面激素抑制炎症,因此患者一定要掌握吸入的技術,如多次指導仍未掌握,需購買輔助吸入器以便保證不浪費藥物及延誤治療。
支氣管哮喘規範治療與不規範治療(發作才治療或用藥不規範)比較,支氣管哮喘患者一生中因哮喘看病的時間和費用減少、生活質量提高、壽命延長。
鄭則廣:慢阻肺患者不運動反不利於康復2018年11月 「在慢阻肺的患者當中,骨骼肌肉萎縮和體重減輕是常見的肺外表現之一。」在今天的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上,廣醫一院廣州呼研院主任醫師鄭則廣教授則提醒說,肌肉萎縮會對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使患者出現咳嗽咳痰和勞力性呼吸困難等症狀。
隨着病程的進展,患者呼吸困難的症狀越來越明顯,特別是一活動就加重。也因此,有些患者不願意運動,以為這樣就可以避免或減輕呼吸困難。
「其實不運動反而不好。」鄭則廣說,有研究表明,一個成年人如果5周不活動,臀肌、大腿和小腿肌肉萎縮2%~12%,肌力下降20%~22%,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骨質丟失。健康人不運動尚且如此,慢阻肺病人再不運動肌肉萎縮、肌力下降對身體的影響更大,長些下去恐怕連走路都會有困難。
鄭則廣說,對於慢阻肺的治療,除了藥物,還要重視康復治療。在護士的配合演示下,他現場講解了如何進行呼吸康復治療。他指出,有些慢阻肺患者因動輒呼吸困難產生了運動焦慮,因此忽視了運動對於呼吸康復的作用。他建議家屬要鼓勵患者「動起來」,只有合理地進行康復鍛煉,肌肉力量和肌力才會隨着增加,以助呼吸困難逐步緩解。
視頻
兒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康復治療 鄭則廣.MP4
視頻
鄭則廣霧化吸入(PPT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