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惟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鍾惟德 | |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主任醫師 |
知名於 | 擅長泌尿系惡性腫瘤、結石。 |
知名作品 |
《國家專利技術發明獎金獎(榮字第0500022號) 紫外激光膀胱腫瘤特徵光譜診斷儀》 《廣州市科技進步獎 前列腺癌基因診斷芯片的研製 》 |
鍾惟德[1],男,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青科協及省青聯委員,廣州市管優秀專家,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廣州醫學會主任委員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瑞典科羅倫斯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及客座研究員,廣州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常委。
於2002及2005年二度榮獲廣州十大傑出(十佳)青年稱號,獲得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及6項省、市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科研基金500萬元,
代表中國醫務界赴英、美、法、台、澳大利亞等國家友好交流,擔任美國JOURNAL OF ENDOUROLOGY(中文版)雜誌副主編,主持主編了南中國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發展因素影響的大型系列流行病學研究,參編專著4本,發表了論文100餘篇,其中包括國際著名的Oncolog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等 SCI收錄30多篇。擅長泌尿系惡性腫瘤、結石。
主要成就,廣州十大傑出(十佳)青年。
人物簡介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青科協及省青聯委員,廣州市管優秀專家,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廣
州醫學會主任委員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瑞典科羅倫斯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及客座研究員,廣州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常委。
擅長泌尿系腫瘤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面貢獻尤為突出。1998年成功應用藥物經濟學分析,以低值藥物治療前列腺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首次應用了CK?20外周血檢測膀胱癌微轉移及CD147在泌尿系腫瘤侵襲力的研究,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瑞典科羅倫斯佳研究中心均授予學術顧問及客座研究員,長期交換學生赴英美歐洲的發展國家交流,與中國科學院生產出首台國產膀胱熒光鏡。
於2002及2005年二度榮獲廣州十大傑出(十佳)青年稱號,獲得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及6項省、市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科研基金500萬元,代表中國醫務界赴英、美、法、台、澳大利亞等國家友好交流,擔任美國JOURNAL OF ENDOUROLOGY(中文版)雜誌副主編,主持主編了南中國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發展因素影響的大型系列流行病學研究,參編專著4本,發表了論文100餘篇,其中包括國際著名的Oncolog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等 SCI收錄30多篇。擅長泌尿系惡性腫瘤、結石。
主要獲獎
2005 國家專利技術發明獎金獎(榮字第0500022號) 紫外激光膀胱腫瘤特徵光譜診斷儀 金獎,排名第一。
2007 廣州市科技進步獎 前列腺癌基因診斷芯片的研製 二等獎 排名第一。
2008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前列腺癌基因診斷芯片的研製 三等獎 排名第一。
2006 中華醫學科技獎 外周血CK-20mRNA表達在膀胱癌微轉移灶的臨床意義 三等獎 排名第一。
2008 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 大腸癌、肝癌單克隆抗體及其放射免疫治療藥物與新型藥靶分子的研究和應用 一等獎,排名第四。
2005 廣州市十佳青年稱號
2007 廣州市青年科技創新獎 外周血CK-20mRNA表達在膀胱癌微轉移灶的臨床意義 二等獎 排名第一。
2003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雌激素與α1受體阻滯劑聯合治療前列腺增生症的療效成本評估 三等獎,排名第一。
2005 廣州市科技進步獎 外周血CK-20mRNA表達在膀胱癌微轉移灶的臨床意義 二等獎 排名第一。 2017年醫學影像與腫瘤預防新進展高峰論壇開幕 聽健康之聲。《腫瘤君—聞名不如見面(腫瘤影響)》的主講泌尿外科專家、華南理工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的教授及博士生導師鍾惟德先生幽默風趣,演講生動又形象地解讀腫瘤影像。
在研課題
1.2011-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名稱:前列腺非可控性炎症中基底幹細胞WNT通路miRNA調控研究。獲得基金:68萬,排名第一。
2. 2008-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名稱:前列腺癌組織特異microRNA表達譜研究,項目編號:30872960,獲得基金:38萬,排名第一。
3.2007-2011,863計劃膀胱腫瘤抗體藥物的研製,項目名稱: 863計劃"疫苗與抗體工程"重大項目分課題,項目編號:2006AA02A245,獲得基金:160萬,排名第一
4. 2007-2011,廣州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項目名稱:納米金標前列腺癌肽核酸診斷基因芯片的研製,獲得基金:50萬,排名第一。
5. 2010-2013 廣州市醫藥衛生重點科技項目,項目名稱:前列腺癌microRNA與抗血管生成研究,獲得基金:50萬,排名第一。
本人目前可支配總經費:370萬元
鍾南山之子鍾惟德:研製高科技產品為患者減負
作為名人的兒子,鍾惟德似乎永遠也擺脫不了「鍾南山之子」這一筆。他卻不介意,只是默默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前不久,他以「前列腺癌基因診斷芯片」獲「2006年廣州市青年科技創新獎」,這塊「基本版」基因芯片,將前列腺癌基因檢測費由數千元拉低到兩三百元。8年來,鍾惟德一直竭盡所能在做這樣一件事———為患者「減負」。
鍾惟德檔案
鍾惟德,38歲,鍾南山之子。現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廣州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剛剛榮獲2006年廣州市青年科技創新獎。曾獲得中華醫學會優秀青年獎學金,並先後多次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2005年被評為「廣州市十佳青年」。
1 村民為何只看病不拿藥?
下鄉鍛煉的醫生髮現一件怪事有了一個想法
鍾惟德的「減負」路要從八年前說起。
1998年,鍾惟德到花都炭步鎮下鄉鍛煉,他發現,自己開了處方,很多村民卻沒拿藥。是不是他們不信任自己的醫術?還是開的方子有問題?鍾惟德一問才知道,「買不起!」當地的農民,一筐豆角才賣5毛錢,而處方里一種藥就要幾十元,按處方拿藥,一個月至少要花費上百元。「人們需要能夠解決問題且較便宜的藥。」鍾惟德心裡一動———能不能從事藥物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尋找能解決問題且價格較低的治療方法?
從那時起,為病人解決病痛、減輕醫療負擔,將所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臨床,成了鍾惟德研究的動力和方向。鍾惟德開始了長達8年的藥物經濟學項目,進行療效與性價比方面的研究。
2 管用老藥不應該被淘汰
藥物療效與性價比研究取得成果,為病人省錢
為什麼一個感冒咳嗽上趟 醫院要開上近百元甚至更貴的藥?為什麼現在醫院裡都很少開過去便宜的老藥?老藥的效果到底如何?老藥真的應該被新藥、進口藥淘汰嗎?
帶着這些問題,鍾惟德開始了藥物療效和性價比的研究,「有些老藥臨床歷史悠久,療效確切、副作用小,並不比一些新藥差。」鍾惟德告訴記者,有些進口新 藥價格較高,是因為前期研發投入大,有專利保護;但還有相當多的新藥僅僅是把老藥換個包裝、改改劑型或規格,或者稍微改變一點結構,價格就翻上幾番。鍾惟德說:「一些醫院將醫生的獎金和處方金額掛鈎,導致醫生們普遍不愛開便宜的老藥」。
8年來,鍾惟德將有關研究成果應用於貧困地區前列腺增生治療,在有效改善病情同時將治療費用由每周100元降到了10元。
花都一個73歲的孤寡老人,病到無法排尿,只能插導尿管。如按照常規治療,醫療費每周要100元左右,老人家負擔不起。鍾惟德給他使用便宜又有效果的藥,每周花不到10元錢。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鍾惟德說,醫生對病人用藥不僅僅要「對症下藥」,還要「因人用藥」,在保證療效的同時,照顧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讓大量低價被忽視的老藥重新被利用起來。
3 研製一張基因診斷芯片
一個老百姓也能負擔得起的高科技科研成果
除了最基本的檢查治療,普通老百姓能不能也享受高科技科研成果?鍾惟德給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標,他打起了「基因診斷芯片」的主意———國外已研製出基因診斷芯片,不過價格不菲,病人要花費二三千元才能檢測。鍾惟德動起了腦筋———能不能將原來依靠進口設備的檢測系統國產化,再篩選出有用的部分,把價格降下來?
作為第一負責人,鍾惟德開始與中山大學生命醫學院開展「前列腺癌基因診斷芯片」研製,目前該芯片已研製成功,進入最後的臨床檢測階段,「準確率達80%以上」。鍾惟德說,這塊芯片研製成功後,把前列腺癌基因診斷價格由數千元降低至兩三百元。大大減輕了病人的負擔,「高科技要回報社會」。
該基因芯片不僅在檢測費用上為病人直接減負,「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也可以為病人省下一筆費用。」鍾惟德告訴記者,前列腺癌在中國有85%的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不僅失去根治性可能,而且產生巨大費用。化療、吃藥每月要花上兩三千元。如果通過高科技芯片早期發現,病人則只需進行一段時間的化療和服藥。
鍾惟德說,創新的概念不一定是原始創新,把已掌握的科技成果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使病人獲益,減輕病人負擔,在相同條件下降低醫療費用同樣也是創新。
4 病人同樣需要心理減負
病人不信任醫生也會給病人增加經濟負擔
減負,不僅僅是經濟概念,鍾惟德說,對於病人,心理上也需要減負。
「病人不信任醫生,也給病人本身增加了經濟負擔。」鍾惟德告訴記者,一些病人因為不信任醫生的診斷,「這家醫院看完,又去別的醫院問一下,有的甚至找上三四家,這樣下來,病情耽誤了,費用也翻幾番。」
病人為什麼不信任醫生?除了一些病人自身的問題外,醫生也有一定「責任」。鍾惟德說,要給病人心理減負,首先醫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讓病人能夠產生信任,「病人不是上帝,不是顧客,醫生和病人是同盟者,並肩攜手,共同對付疾病」,當站在同一陣線上,醫生就會設身處地為病人考慮,病人感受到醫生的這種態度,也會產生信任。
一些病人認為要給醫生塞紅包,醫生才會好好給病人做手術,對這種想法,鍾惟德並不認同:「其實大部分醫生不會看是否給紅包來決定手術質量,醫生也是靠名聲吃飯的,手術做不好,砸的是自己的牌子。」
8年來,鍾惟德一心為患者減負,碰到一些貧困戶,鍾惟德乾脆不收錢,甚至自掏腰包。
這些年,鍾惟德幾乎每周都在花都、從化等貧困地區「蹲點」,先後對1萬多名貧困農民進行過治療,足跡遍及白雲區竹料鎮,花都區花山、炭步鎮等貧困地區。他說,減負的初衷就是幫助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有迫切需要的貧困病人。解人之困,讓鍾惟德獲得了比光環和頭銜更大的快樂。
5 「我和父親有不同的貢獻」
父親是榜樣,當年也是父親讓他去學醫
在鍾惟德的簡歷上,有不少「光環」———多次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廣州市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廣州市十佳青年……然而,這些似乎都不如一個「頭銜」讓人感興趣———院士鍾南山的兒子。
「對這樣一個『標籤』,你介意嗎?」當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鍾惟德的反應很平靜,他說,以前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但這種父子關係是無論如何改變不了的。「我跟父親在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貢獻。我努力做好自己,這些努力大家看得見。」
鍾惟德的默默努力變成了一項項科研成果、一張張獲獎證書。他半開玩笑說,名人父親是「先天」資源,父親給了他很多幫助,「就拿我對藥物經濟學的研究來說,父親一直很關心,跟我說不要急,藥物安全最重要,研究不能隨便下結論。」
就連踏入醫生這一行,也是父親的指引。上中學時鐘惟德喜歡文學,可當醫生的父親要求他學醫,「那個年代,都是父母說了算,這是理所當然,所以也沒什麼逆反心理,後來發現也挺喜歡。」
鍾惟德說,父親是他學習的榜樣,讓他嚴謹做人,嚴謹致學,不敢懈怠。
視頻
臨床醫生應如何關注國家政策,鍾惟德
視頻
我身邊的科技大咖 鍾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