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由於錢學森回中國,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1959年錢學森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79年錢學森榮獲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6年10月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2009年錢學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1]。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2011年12月8日,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目錄
中國航天之父
「兩彈一星」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但其中有一個人居功至偉,這就是被譽為「航天之父」、「導彈之父」的錢學森。「錢學森當時如果不能回國,我們也會發展導彈、原子彈這些尖端技術,但絕對不會這麼快!」中國中科院院士梁思禮如是說。
科學報國路上 貴人多
1929年,18歲的錢學森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取了上海國立交通大學的機械工程學院,攻讀鐵道機械工程專業,雖因傷寒病假休學一年,但1934年8月,他以第一名成績從上海交大機械學院畢業,並乘坐火車來到當時的首都南京「進京趕考」。錢學森的目標是考取一年一度的「庚子賠款獎學金」。錢學森考取「庚款獎學金」的過程卻並不順利,或許是當時母親病重的原因,錢學森此次發揮嚴重失常,各門成績均不理想,而向來擅長數學的錢學森,竟然數學不及格!唯獨一門課程「航空工程」拿了高分——87分。有一位關鍵的貴人站出來幫了他一把——此人名叫葉企孫。葉企孫在確定人選時,注意到錢學森雖然其它學科不好,但是「航空工程」這門課程考了87分的高分,認為錢學森是有志於「航空工程」的學習,於是破格錄取了錢學森[2]。
錢學森1935年與其他19名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從上海赴美國留學,193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後,到加州理工學院向空氣動力學權威西奧多·馮·卡門教授(英語:Theodore von Kármán)學習。1939年,錢學森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發表著名論文《可壓縮流體的二維亞音速流》,後被學界稱為錢-卡門公式。1943與1944年,錢學森還為美國軍方設計了第一枚分級火箭Private A。1949年大陸易幟,熱愛中國的錢學森想回中國,但遭美國阻撓,1950年8月30日甚至被臨時收押在洛杉磯附近的特米諾島(Terminal Island)監獄裡15天。1955年,在中美展開長達幾個月的日內瓦雙邊會談之後,錢學森被用以交換在韓戰中被俘的美國飛行員,輾轉於10月8日返回中國。在錢學森的帶領下,與錢偉長(錢偉長與錢學森、錢三強被周恩來稱為「三錢」,是中國近代力學重要奠基人之一。)、郭永懷等傑出科學家創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同年10月,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製機構,並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指導計畫協調技術。1958年開始研製航太運載火箭[3]
馮•卡門(右)錢學森(中)原圖鏈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得周總理保護 立革命情誼
中國航天事業走到今天,錢學森起到了建言獻策的支撐作用。他還與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元帥等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記得在一次東風導彈發射試驗時,技術人員發現彈體出現變形,立即上報。錢學森觀察後認為,這是加注液體燃料時方法不當,造成內外壓不平衡所致。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不會影響發射,但當時的基地司令不敢簽字,於是將這一問題報告給聶榮臻元帥。聶榮臻堅定地回答:「我們說過,技術問題要聽錢學森的,錢學森同意發射,我就同意發射。」最終,導彈順利發射,試驗成功。1991年10月,錢學森被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錢學森坦言,此次得獎心情並未感到有多麼激動,因為此前已經有過兩次激動人心的時刻:一次是當自己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時;另一次是中共中央組織部把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5人評選為解放40年來的優秀共產黨員代表,這也讓他很激動,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勞動人民的一分子[4]。
兩彈一星升空 光耀祖國
1956年10月8日,周恩來批准中國第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即航天部前身)正式成立,並開始建設北京的「四大工程」,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這標誌着中國航天事業正式創建、史無前例的衛星與火箭研製工作正式開始!1960年11月5日,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終於成功發射,結束了中國沒有導彈武器的歷史。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年1月,我國人造衛星工作正式上馬,代號為「651任務」,並成立了「651」衛星設計院,趙九章任院長。但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趙九章被打倒,隨後不堪受辱自盡[5]。
1969年8月9日,在聶榮臻等一大批具體負責航天事業的領導幹部「靠邊站」的非常時期,周恩來主持召開有國防工辦、國防科委和二機部負責人參加的國防尖端科研會議,針對一些承擔突破航天工程技術關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不能正常進行研製工作的嚴重問題,鄭重宣布:「由錢學森掛帥,楊國宇(時為七機部分管軍工科研生產的負責人)為政委,你們兩個負責;你(指楊國宇)是政治保證,他(指錢學森)和其他專家要是被人抓走了,不能正常工作,我拿你是問!」與此同時,周恩來批准了一份需重點保護的幾百名工程技術人員名單,鄭重地指出:「這些同志都是搞國防科研的尖子,即使不是直接參加某工程的,也要保護,主要是從政治上保護他們;如果有人要武鬥、抓人,可以用武力保護。總之,要想盡一切辦法,使他們不受干擾,不被衝擊[6]。
終於,在1975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也為後來的載人航天奠定了堅實基礎。
識時務的科學家
中科院力學所退休研究員談慶明先生,與錢學森共事10年。在新民周刊的訪問中提到,錢先生是一位非常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家,高瞻遠矚,對中國的國防事業作了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也說過錯話,但並不能掩蓋他的貢獻。錢先生的第一任秘書張可文說,錢先生在美國受到5年的迫害,有嚴重的反美情緒,所以,他非常佩服毛澤東,只有毛澤東敢跟美國對着幹。沒有錢先生這樣的經歷,不能體會他的心情,他因為反美,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對毛澤東無限服從,也許是可以理解的。他主要的精力都在兩彈研製那邊,跟老同事幾乎沒有接觸。他的生活與外界接觸很少,不像其他知識分子,當時雖然都受到迫害,但互相之間還有一點交流,可以更好地看清楚時事[7]。
推波助瀾 多次論證畝產萬斤
根據杜潤生記述說, 「大躍進」時期,一次毛澤東問科學家錢學森:一畝地到底能打多少糧食?錢學森從純科學道理上講,如果把植物所接受的太陽能都轉化為糧食,一畝地產四萬斤糧食是可能的。毛澤東相信了畝產萬斤的「衛星」[8]。在廬山會議時,李銳就問毛澤東,您怎麼也相信了畝產萬斤呢?毛澤東答曰,受了錢學森的影響[9]。雖然他根本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但他的文章為糧食產量"放衛星"作了"科學上"的論證,客觀上為"大躍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10]。
- 1958年4月29日,他在《人民日報》以中囯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的頭銜發表 一篇文章,題為《發揮集體智慧是唯一好辦法》,其中寫道:「作為一個搞力學的人來說,不免總是從能方面來 考慮。最近我算過這麼一個粗淺的賬,就是地球上一個單位面積上,受太陽的能有多少。假設我們說,一天太陽光 照在地面上,只照八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時太陽光照上去,如果我們只計算1%的能用來轉為植物有效 利用的能,這個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轉變為澱粉,那麼就可以在一畝面積上年產約八千市斤的澱粉。當然,這裡面有許多問題,不是那麼簡單。但我們可以向這個方向去考慮。"受到這種理論上的科學方法的誤導,一些地方的農民被告知 安裝電力設備,以便在夜晚給地里的農作物提供光照,並且使用吹風機 給密植的水稻苗通風[11]
- 錢學林在 6 月 16 日的《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短文。文章認為,農業生產的最終極限決定於每年單位面積上的太陽光能,如果把這個光能換算農產品,要比現在的豐產量高出很多。把每年射到一畝地上的太陽光能的 30 ^作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這些太陽光能把空氣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製造成自己的養料,供給自己發育、生長結實,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糧食,那麼稻麥每年的畝產量就不僅僅是現在的兩千多斤或三千多斤[12]
- 1959年,錢學森在《知識就是力量》第 9 期上發表了《農業中的力學問題》一文,文章通過太陽能估箅了糧食和木材等的單位面積年產理想[13]
互貼大字報 躲過問題
1957年席捲全國的反右派鬥爭開始了,這是錢學森回國後經歷的第一場激烈政治運動,他絲毫沒有此類「運動經驗」,完全不知道應該怎樣「響應號召」。在「大鳴大放」中,響應號召就要貼大字報,當時力學研究所給錢學森貼大字報的人不多,因為他在美國重重羅網中回國,大家都很敬重他。不過他畢竟是一所之長,總不能沒有大字報,沒有反而可能成為問題。於是,秘書張可文就和錢學森互相貼大字報,張說錢太嚴肅,接近群眾不夠;錢學森也給張秘書貼,說她「太孩子氣」[14]。
撰文終身不忘毛主席
錢學森回中國之後,先後受到毛澤東的六次接見。錢學森說:「每一次都給我指明了繼續前進的方向,每一次都給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產黨給的。」由此可見,毛澤東在錢學森心目中的重要地位[15]。1976年9月9日毛澤東死後一周,錢學森發表文章於9月16日的《人民日報》,標題是《終身不忘毛主席的親切教誨》。文章回憶了毛澤東主席幾次會見他的情景,錢學森的這篇文章還譯成英文發表。9月18日,錢學森也參加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毛澤東追悼大會[13]。
特異功能研究的提倡者
20世紀70年代末,當人體特異功能是真是假,科學工作者及社會各階層還眾說紛紅雲的時候,錢學森支持一些熱心的科學工作者,對捕捉到的現象進行科學的核實和實驗,嚴謹地進行科學檢驗[16]。關於中醫(更具體地說是經絡〉、氣功與特異功能問題。錢學森認為, "這三個東西是一個東西,有相互密切的關係。" 關於特異功能,他提出下列看法。什麼叫特異功能?這"實際上就是人的潛能"也是人體這個開放複雜巨系統的一種功能態。也說「特異功能問題是人的潛力問題,這是一個未知的領域,實際上還是在探索,還不能說是開始了真正的研究。[17]」
按照錢學森的意見(《論人體科學》一書中,就人體科學體系來說,在應用技術、工程技術方面,它包括體育技術、武術、雜技、武打功、身段功。人一機工程是研究人跟機器的配合,使人與機器的效果達到最佳狀態。通過人體實驗獲得相應數據,就能對功能態模型(包括人體巨系統的結構和參數)加以確定,並使模型輸出與人的實際行為等價,從而展現人體各種功能態的概貌。可以深信;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只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系統觀與還原觀相結合的哲學思想為指導,並以系統科學思想為依據,我們就一定能在人體科學研究領域內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18]。
1981年5月全國第二屆人體特異功能科學討論會在重慶召開,錢學森在書面發言中,高度評價了中國人體特異功能的發現。他說:「是人體特異功能的青少年,打開了人體科學的大門。」特異功能的機理初探應該說,人體特異功能機理這個課題還只是剛開始研究,甚至可以說還沒有入門。然而,這又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人體特異功能科學的突破,可能就在於此。因此,錢學森特別呼籲「加強人體科學的基礎研究」[19]。
參考資料
- ↑ [錢學森簡介
- ↑ 歷史選擇了錢學森
- ↑ 錢學森一人抵五個師! 「火箭軍」是天才60年前的建議
- ↑ 錢學森:中國人怎麼不行啊?
- ↑ 錢學森往事:兩彈一星的那些日子
- ↑ 周恩來的嚴實精神與「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
- ↑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社. 2009.
-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周末報社. 2008.
- ↑ 袁永松; 王均偉. 左傾二十年, 1957-1976. 農村讀物出版社. 1993.
- ↑ 宮本欣; 何家弘. 法學家茶座.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0.
- ↑ 高默波. 高家村: 共和國農村生活素描.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 July 2013: 119–. ISBN 978-962-996-558-7.
- ↑ "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硏究":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清樣本).. 2008.
- ↑ 13.0 13.1 王文華. 錢學森實錄.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01.
- ↑ 不一樣的錢學森:說話傷人 吹捧大躍進
- ↑ 毛澤東六次接見錢學森
- ↑ 塗元季. 錢學森.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978-7-221-06483-7.
- ↑ 北京大學. 現代科學與哲學硏究中心. 錢學森與現代科學技術. 人民出版社. 2001.
- ↑ 錢學森. 論人體科學.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9.
- ↑ Ke xue ji shu.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