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阿難 (古印度二十八祖之二祖) | |
---|---|
阿難(IAST:Ānanda,天城文:आनन्द,注音:ㄚ ㄋㄢˊ),又稱阿難陀,迦毘羅衛人,梵語「阿難」,譯曰「喜慶」和「歡喜」又云「無染」。生於佛成道日,淨飯王[1]既聞太子成佛,又聞宮中誕子,更增歡喜,於是說:「今日大吉,是歡喜日。」而命名為「阿難」。另外《大乘無量壽經解》曰:「又尊者隨佛入天宮龍宮,心無樂着,故名無染。」出家之後,釋迦牟尼佛曾經帶他到天宮去看過,欲界天,也到龍宮去看過,大龍菩薩的住處,無論是在龍宮、是在天宮,他都沒有染污,心地清淨,所以這個名號也有無染的意思。[2]
阿難是白飯王的兒子、佛的堂弟,也是佛的侍者,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3],人稱「多聞第一」。
人物生平
偶爾有一天,他就問大迦葉尊者:「佛傳這袈裟之外,另外傳了什麼呢?」迦葉尊者就這麼用手召一召阿難,阿難尊者就答應了。 迦葉尊者說:「你把門前那根旗杆,給我弄倒了它。」 那麼在這以後,迦葉尊者告訴阿難尊者說:「我不會留在這兒很長時間,我現在把佛的正法眼藏傳授給你了!你好好地在這兒護持這個正法眼藏。」以後阿難尊者,又把正法眼藏傳給商那和修尊者。
阿難尊者在恆河裡邊入滅,在那兒圓寂了。他入滅時,不是就那麼死了,而是涌身到虛空里去,現十八變。證果的人,可以在虛空里現十八變。這十八變是什麼?就是身上邊出火、身下出水;或者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或者躺在空中、或者坐在空中──就在虛空裡邊遊行自在,現十八種的變化。啊!這時候,又颳大風、又打雷,尊者入風奮迅三昧這種定。 荼毗後,阿難尊者的舍利被分成四份──一份供養到忉利天上,一份供到娑竭羅龍宮裡頭去,又給毗舍離王一份,再一份就給阿闍世王;每一份都是在當地造寶塔供養。
在佛陀的弟子裡面,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所以在第一次聖典結集時,由阿難陀尊者誦經,優波離尊者誦律,再由諸長老將所誦之經、律檢討修訂。阿難在會上誦出《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譬喻經》、《法句經》[4]阿難本認為自己沒有過失,據理力爭。但是結集三藏,又非阿難不可。最後阿難為了僧伽的和諧,仍向大眾懺悔[5]。 佛教之有聖典流傳於世。
現在有很多比丘尼,但是在釋迦牟尼佛在世的前期是沒有的,後來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出家,是阿難尊者再三向佛陀請求,才得到允許,於是比丘尼僧團才得以成立。比丘尼僧團的成立這應該歸功於阿難尊者。
佛祖涅槃後,摩訶迦葉尊者成為「初祖」,統領廣大佛家弟子。摩訶迦葉圓寂後,阿難尊者繼承迦葉尊者的法缽率領徒眾宏揚佛法,被後世尊成為「二祖」。 後來,阿難尊者又把正法眼藏傳給了商那和修尊者。 二祖傳法偈: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阿難在佛入滅後証阿羅漢果,曾經參與第一次集結。據說阿難繼承摩訶迦葉之後,成為僧團的領導者。在法華經中,阿難被授記再供養62億諸佛之後將會成佛,佛號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佛國名常立勝幡,劫名妙音徧滿。[6]
《涅槃經》稱:「阿難多聞士。」迦葉贊曰:「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