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丸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丸的故事

從前,有位商人楊,某因為經常要到各地做買賣,所以很少在家,出門在外吃住都十分艱難。就在他三十歲那一年,不幸得了一種怪病。

每當一開口說話,肚子就會隱約發出聲音,將他的話重複一遍。因為聲音不大,一開始他還以為是自己的錯覺,並不在意,誰知隨着日子愈久,聲音也愈來愈大,給他造成了很大的苦惱,他只好借着做買賣的機會,四處求醫,無奈始終找不到一位大夫能治好他的怪病。

直到有一天,他從外地回家,途中經過一個小廟,由於天色已晚,想跟老和尚借住一宿,老和尚聽到他肚子裡的聲音後,告訴他:「你這是染上了『應聲蟲』病。」楊某半信半疑,問他如何能治好這病,老和尚說:「你只要拿起《本草經》來念,把所有的藥念過一遍,念到那一味藥,應聲蟲不敢回應,就吃這味藥治療!」

楊某雖不信,但想反正無害,回去後借了一本《本草經》,就讀了起來,應聲蟲也一一回應,正當讀到雷丸時,應聲蟲竟沒有回應!楊某不信,又念了幾次,應聲蟲仍然靜靜的沒有響應,回頭再念其他藥材,它又應聲!楊某於是就趕緊到藥房抓了藥吃,果然治好了這個心腹大患。[1]

雷丸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雷丸,一名雷矢。味苦,寒,有小毒。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除小兒百病。生山谷土中。

」雷丸之名,系依其生境形態與療雷效而得名。唐蘇敬在《新修本草》中云:「雷丸是竹之苓也,無有苗蔓,皆零出,無相連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雷丸條云:「雷丸大小如栗,狀如豬苓而圓,皮黑肉白,甚堅實」。「此物生土中,無苗葉而殺蟲逐邪,猶雷之丸也。竹之餘氣所結,故日竹苓。」

關於雷丸的來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一則故事:「楊勔中年得異疾,每發語,腹中有小聲應之,久漸聲大。有道士見之,日:此應聲蟲也。但讀本草,取不應者治之。讀至雷丸,不應。遂頓服數粒而愈。」[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