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飛龍湯 |
中文名 飛龍湯 主要食材 飛龍(榛雞) 口 味 湯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產 地 興安嶺 作 用 滋補湯品 其 他 清燉人參飛龍湯 |
飛龍湯,飛龍又名榛雞,產於興安嶺。飛龍湯是將榛雞脫毛去掉內臟後,用高湯煮熟即可,湯中不需放任何調料以保持湯原汁原味。飛龍湯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適合用作滋補湯品。
簡介
它是東北的禽中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東北民間曾有這樣的說法:「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到東北旅遊的不少人認為,不吃飛龍、熊掌,等於白跑一趟。現在用飛龍製成的菜餚,已成為我國高級宴席上的珍餚之一,多為人工飼養品。
飛龍鳥簡介
飛龍鳥產於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飛龍鳥,屬於鳥綱松雞科,體形很象鴿子,體重在六兩到九兩之間,肉質潔白細嫩,前胸肌脯碩大豐滿。它的頸骨長而彎曲,猶如龍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鱗,就象龍爪一般,故取名「飛龍鳥」。飛龍鳥多棲息於灌木叢或松樺樹混交林中,雌雄成雙成對,形影不離,有「林中鴛鴦」的美稱。 「飛龍」常作為上等湯菜,肉雪白細嫩,味道鮮美異常,沁人心脾。 國家三類保護動物。學名榛雞獨生於自治區大興安嶺森林中的一種留鳥。鳥綱,松雞科。頭小,頸短,胸凸脊平,爪細長,分五趾。比家鴿稍大。雄鳥體長近40厘米。羽毛煙灰色,尾端有黑色條紋,眼栗紅色。雌鳥稍帶褐色,喉部棕色。善奔走,常隱於樹上。生活在針、闊混交林或楊樺林中。春季繁殖期雌鳥產卵6-10枚,孵化時間20-25天。食物隨季節變化,以植物為主,夏季也食昆蟲。冬季結成小群生活;鑽入雪下過夜。其肉芳香鮮美,用以做湯無須調料。清代是專門給皇帝進貢的珍品,被賜名飛龍和歲貢鳥。蘊藏量很大。
製作材料
松雞1隻(約750克),水發香菇50克,鮮筍片、火腿片各25克,料酒15克,青菜30克,雞湯750克,雞蛋1個,精鹽2克,味精、濕澱粉、熟豬油各適量。
飛龍湯的特色: 肉質白嫩,湯汁清澈,滋味鮮美,營養豐富。
製作方法
1.將松雞洗淨去骨,切成小片,放入碗內,加料酒、精鹽、蛋清、濕澱粉拌勻上漿,入沸水略汆,撈出瀝淨水分。香菇切成片。
2.取大碗一隻,倒入雞湯,放上松雞骨架,上籠蒸20分鐘取出。香菇片、筍片、青菜入沸水中略燙撈出。
3.鍋內倒入蒸松雞骨的雞湯500克和清水250克,燒沸後放入松雞肉片、筍片、香菇片、青菜,加料酒、精鹽再燒沸,撇去浮沫,放入味精、熟豬油調勻,起鍋倒入湯碗內即成。
製作要領
1.松雞肉片要用蛋清、濕澱粉拌勻上漿後用沸略汆,以便口感滑爽;
2.煮湯時要撇去浮沫,出鍋時要淋入熟豬油。
傳說
在東北民間,曾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所謂龍肉,就是指「飛龍肉」!「飛龍肉」其實就是產自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一種「飛龍鳥」的肉,而「飛龍鳥」也是東北地區所常說的榛雞(東北又有「樹雞」與「樹榛雞」之稱)!現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雞形目,鳥綱松雞科類,在全世界一共只有2種,即花尾榛雞和斑尾榛雞!榛雞體形很像鴿子,體重在六兩到九兩之間,肉質潔白細嫩,前胸肌脯碩大豐滿。它的頸骨長而彎曲,猶如龍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鱗,就像龍爪一般,故取名「飛龍鳥」或「飛龍」!
而在神話傳說中,飛龍鳥可是長着六個腦袋的靈異之物,飛龍鳥原為西王母駕下之臣,名為鸀鳥,被西王母封為「飛龍」侍者,身體蒼黃,花斑長尾,紅色腿腳,平時為西王母配製藥物。那西王母雖已修成正果,但卻性情卻還是暴烈,而且常愛食血。某天,飛龍鳥於西王母殿前走過,被西王母看到。見飛龍鳥身材嬌小,卻十分精神。口中便暗暗生津,便將飛龍鳥叫到內室,想要對她下口!
正要下口之時,飛龍鳥突然對西王母說:「我還有一事未了,王母能不能讓我了卻心愿,再來為你犧牲。昔日,北海龍王送我一顆八寶琉璃心,他告訴我500年後此心可以修成,吞下便可成聖,今年正好500年,後日就是大限之期,主人今天若吃了我,也不過是肉體凡胎,不能讓您有所增益,如再等兩天,待我將那八寶琉璃心修成吞下,您再吃我豈不是大大增長您的神力?」
西王母聞聽,喜不自禁,對飛龍鳥的忠心大加讚揚,便放了飛龍鳥回去!心裡一直在想只等兩日後,坐享其成。飛龍鳥趕緊回到自己的洞府,將洞府封閉,趁夜,獨自一個飛出西王母天庭,直向北方飛去。到了第三日,西王母在殿上左等不見飛龍鳥,右等不見琉璃心,心裡大為疑惑,便派了手下一個叫夏後開的神人去飛龍鳥洞府,宣他上殿。那夏後開耳朵上掛着兩青蛇,乘坐着兩條龍,直向飛龍鳥的府地飛去,發現飛龍鳥已經離開了,夏後開伸鼻子一嗅,知道飛龍鳥向北邊去了,便向北方追去。
飛龍鳥最終沒有夏後開座下的兩條龍飛得快,當知西王母派夏後開來捉拿自己,適時天已漸黑,飛龍鳥便一頭紮下來,鑽到了雪殼子裡,只露出一撮長長的花斑尾巴,夏後開一路趕來,突然發現沒有了飛龍鳥的氣味,但看見雪地中長出一撮花斑羽毛,便知是那逃走的飛龍鳥,因見她深深陷入雪殼之中,便以為被凍死在了這苦寒之地。夏後開不忍心看到小飛龍落難,就斬下飛龍鳥的5個腦袋,連同那撮長羽毛,一起帶回去交差去了,並告訴西王母還有一個腦袋被黃鷹叼走了 ,從而給飛龍鳥留下活路……
飛龍湯的由來
傳說中飛龍鳥失去了5個腦袋,也就失去了以往的靈性,再難修行,成了一隻凡俗鳥類。飛到北方後,便留了下來,繁衍出了無數後代!因雪殼救了它一命,從此,這飛龍鳥就與別的鳥不同,夜裡睡覺不在樹枝上,而是一頭扎進雪殼子當中,單將一撮短短的尾巴露在外面,好像在感謝夏後開的救命之恩!
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代。一個叫李金鏞的人來到黑龍江省西北部漠河老溝開礦淘金。這一日,一個叫屠蔭堂的下屬生病了,因李金鏞一向體恤下屬,便去探望。那屠蔭堂便讓他的一個朋友上山打回些野味來招待李大人。不想菜上齊了,偏少了一個湯。那朋友一着急,來到外面,隨手打下一隻飛龍,叫廚子煲了湯端上來。李金鏞乍一喝那湯,拍案叫絕。眾人不解,試着也喝了一口,那湯味竟十分鮮美。李金鏞問是何物所做,屠蔭堂那朋友說是尋常見的飛龍鳥。至此,飛龍鳥便上了佳肴湯譜,成為北方一絕。
後來,由于飛龍湯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適合用作滋補湯品,到了大清年間,曾被乾隆爺御用,被譽為「禽八珍之一」(「禽八珍」:紅燕、飛龍、鵪鶉、鵝、鷓鴣、彩雀、紅頭鷹)。再後來最後一位新疆巡撫袁大化奉旨接任礦務,便將那飛龍鳥作為貢品連同金子一同貢獻給慈禧太后,慈禧鳳顏大悅,重重嘉獎了袁大化。從此,飛龍鳥就成了年年必上的貢品,揚名大江南北。[1]
參考來源
- ↑ 中國十大名菜之飛龍湯 ,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