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代天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雄代天宮,俗稱哈瑪星代天府、哈瑪星大廟,位在高雄市鼓山區鼓波街27號,前身為日治臺灣高雄第一個市府所在地。其建築雄偉莊嚴,內部雕梁畫棟,出自名匠潘麗水大師精心之作,氣勢非凡。
早年代天宮是臺南北門鄉民在高雄的精神寄託由「南鯤鯓代天府」分靈的五府千歲、「蚵寮保安宮」的蠔寮池王、清水祖師,是居民的信仰中心。見證戰後南台灣的漁業發展史。
歷史
高雄代天宮所在地前身為「高雄郡役所」,該所於大正13年(公元1924年)升格為「高雄市役所」。昭和14年(公元1939年),市役所遷移到「鹽埕埔」,舊址成為「雙葉國民學校」,二次大戰末期昭和20年(公元1945年),學校遭美軍轟炸夷為平地。4年之後,民國38年(公元1949年),經信眾集會商議建造公厝安奉諸神,並由「南鯤身代天府」吳府千歲暨「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前來主持建廟事宜。經吳府千歲起駕指示,校址建廟,命名為「高雄代天宮」,奉祀南鯤鯓五府千歲、「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及清水祖師等神明。
沿革
高雄代天宮肇建於民國40年間(1951),自西元1930年,前台南縣北門鄉蚵寮村民移居哈瑪星(今南鼓山一帶) 謀生之際,秉奉一貫的傳統信仰,自故鄉「保安宮」迎請清水祖師金身蒞境護佑,由旅高鄉親輪流奉祀,以為精神寄託。 此外,當時哈瑪星一帶居民並以「南鯤身代天府」五府千歲、「壽山寺」觀音菩薩、「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及南山紫竹林觀音菩薩等神佛為信仰依歸,每逢清水祖師誕辰(農曆正月22日)必返鄉迎請眾神佛駕臨今鼓山魚市場內,設立臨時神壇安座,供境緣善信膜拜祈安,並演戲酬神,俾求合境平安,四時綏靖。
民國48年(1959)興建後殿「青雲寺」、民國66年(1977)興建宮前牌樓、民國69年(1980)興建龍鳳雙樓。
主祀
前殿為代天宮,後殿是青雲寺,故代天宮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廟宇。 正殿內主祀「南鯤身代天府」之朱、李、吳、池、范五府千歲、「蚵寮保安宮」之池府千歲、與清水祖師等神尊。正殿前部左廂奉祀城隍爺,右廂奉祀開山爺,後部左廂奉祀註生娘娘,右廂奉祀水仙尊王、福德正神及山神爺。由兩側殿門可通往後殿「青雲寺」。後殿「青雲寺」與主殿相同,採華南式建築樣式,正龕並祀由「蚵寮保安宮」分靈的南山紫竹林觀音菩薩、「青山寺」南海普陀岩觀音菩薩及超峰寺普陀岩觀音菩薩。
特色
「高雄代天宮」肇建於西元1950年代,為戰後初期之典型台灣廟宇型式,本體為傳統閩式格局,採「歇山重簷」樣式,格局嚴謹包括三川五門、前拜殿、正殿、後殿、左右護龍等,且有多位名家匠師的作品[1] 。名家匠師作品包括潘麗水先生所彩繪的門神、山水壁畫、浮雕、樑坊彩畫以及泥塑設計,葉經義先生之木雕[2] 、蔡元亨先生之書法、葉進益先生的剪粘作品等。[3]
資訊
每星期日(早上11:30)有解厄、問事。農曆初一、十五日(約早上11:30)有解厄。若遇慶典日早上9:00拜天公第一柱香後在廟埕有解厄,但取消問事。農曆七月份及年底12月24日以後至翌年元月11日以前沒有解厄、問事。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鼓波街27號
電話:07-5518801
大眾運輸-捷運 打狗鐵道故事館(捷運橘線西子灣站2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
大眾運輸-公車 搭乘50、248、99、219、橘1等路線,於「鼓山市場」下車→步行約5分鐘
影片
參考文獻
- ↑ 高雄這間廟太神了!都是名家作品,自由時報電子報,2015-10-13
- ↑ 世界文化遺產修復師,蕃旅遊蕃新聞,2020-03-30
- ↑ 歷史建築高雄代天宮修復 精美構件重現原色,自由時報電子報,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