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嘴角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嘴角鴞
原圖鏈接

黃嘴角鴞 (Otus spilocephalus Spotted Scops Owl)體長約20公分,腹面的顏色較淡,全身大致為褐或紅褐色,點綴有黑白斑點,頭部有一對角羽,嘴腳肉色,虹膜黃色,嘴喙亦為黃色,因此得名。[1]


習性

屬於夜行性鳥類,天色昏暗之後開始活動,清晨天色灰亮即停止活動。是俗稱貓頭鷹的其中一種,以昆蟲嚙齒類、蛙類為食,主要在春夏兩季繁殖,繁殖期間天色初暗即開始鳴唱,持續時間可達1、2個小時,有時甚至終夜可聞,其聲在貓頭鷹中算是比較嘹亮,夜來與熱烈的昆蟲聲共鳴於山林中,顯得格外的喧鬧。每年除了12月份前後少鳴之外,其它月份都可聽到牠們的鳴聲。[2]

山區常見的山黃麻油桐等質地鬆脆的樹種,側枝斷裂後蠹蝕而成的樹洞常成為黃嘴角鴞繁殖所使用的營巢場所。天敵很多,包括鳳頭蒼鷹、台灣松雀鷹、灰林鴞褐林鴞都有捕食本種的記錄。而繁殖期間,包括蛇類、松鼠、獼猴與台灣藍鵲等也都有偷食卵,甚至是幼鳥的情形。[1]

食性

食物來源以昆蟲為主,會停棲在非常靠近地面的枝條等待獵物,冬季因為昆蟲數量減少,所以捕捉鳥類等脊椎動物的比例則會增加。

分布

普遍分布於本島中海拔大約2300公尺以下山區樹林中,以低海拔山區比較常見。

黃嘴角鴞的叫聲

參考來源

  1. 1.0 1.1 身手矯健的貓頭鷹:褐鷹鴞. 環境資訊中心TEIA. 2010-09-20 (中文). 
  2. 認識擾人清夢的聲音-鳥類:黃嘴角鴞. 夜間動物聲音資訊網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