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出口創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出口創匯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出口創匯是指出售給外貿部門或直接出售給外商產品或商品從而獲得外匯收入的行為。出口商出口貨物到國外,國外進口商支付人民幣以外幣種的貨款到出口商賬戶。出口商出口貨物到國外,國外進口商支付人民幣以外幣種的貨款到出口商賬戶。

出口創匯指出售給外貿部門或直接出售給外商的產品或商品的總金額。包括來料加工裝配出口、境外技術合同實現金額及在國內以外匯計價的商品出售額等。

出口創匯指國家通過開展對外貿易的出口工作從而取得外匯的活動,是一個國家外匯供應的主要來源。

出口創匯的意義

出口創匯活動的開展有利於擴大國家的創匯額,便於國家對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引進,從而有助於提升國內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積極拓展出口貿易業務,加強出口貿易業務的核算和管理,這對密切國際分工合作,擴大就業機會,安全及時收匯,降低出口成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出口創匯和出口交貨值的區別

出口創匯和出口交貨值是兩個比較相似的概念,主要區別在於:

出口交貨值是指工業企業交給外貿部門或(委託)出口、自營出口,以及用外匯價格結算的,在國內批量銷售或在邊境批量出口的產品價值之和。包括外商來樣、來料加工和來件裝配及補償貿易等方式生產的產品價值。

出口交貨值是衡量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現階段衡量我國大型工業企業融入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參數。

出口創匯和出口收匯的比較

出口創匯和出口收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出口收匯,是指企業在貨物出口後的一定期限內向當地外匯管理部門辦理收匯核銷,證實該筆出口價款已經收回或按規定使用。出口收匯制度是國家在1991年1月1日起建立的,對企業出口、報關、收匯整個過程實行跟蹤的監測管理制度。整個過程以核銷單為主線。

出口創匯率

出口創匯率也稱外匯增值率,原本是用以考核進料加工的經濟效益,具體計算方法是以成品出口所得的外匯淨收入減去進口原料所支出的外匯,算出成品出口外匯增值的數額,即創匯額,再將其與原料外匯成本相比,計算出百分率。在採用國產原料的正常出口業務中,也可以計算創匯率,這就要以該原料的FOB(離岸價格)出口價格作為原料外匯成本。

術語解釋

出口工作指向國外輸出商品和勞務的行為,包括商品出口、勞務輸出、資金外投等行為。

外匯指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