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北孔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4月24日 (五) 00:05 由 LPR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臺北孔子廟,現在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75號。創建於清光緒5年(西元1879年),至清光緒10年(西元1884年)竣工。日本明治40年(西元1907年)日人為建立日語學校,拆除孔廟。日本大正14年(西元1925年),臺北士紳多人成立臺北聖廟建設籌備處,綜理募建事宜,消失的臺北孔廟又再次復建。

目錄

歷史

  • 臺北市孔廟的創建,於清光緒5年(西元1879年)台北府城動工後,即在府城內南門內(即今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及北一女一帶)建造文武廟,兩座廟皆座北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即是臺北府的孔廟。
  • 臺北府孔廟初建時,由臺北知府陳星聚督工,在清光緒7年(西元1881年)完成了大成殿、儀門與崇聖祠。清光緒9年(西元1883年),建造禮門、義路、櫺星門、泮池與萬仞宮牆,直到清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成竣工。
  • 孔廟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每年均如期舉行盛大祭孔典禮,為臺北讀書人之盛事。清光緒17年(西元1891年)邵友濂繼任巡撫之後,派員赴福建添購祭祀用器,敦聘禮官樂師來臺北教習。
  • 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已未戰爭,日軍進駐臺北孔廟,台灣進入日治時代,至聖先師及先賢牌位多被損毀,禮器與樂器亦遺失,建築物逐漸遭到荒廢,祭孔典禮也隨即停止。
  • 日本明治40年(西元1907年)日人為建立日語學校(即今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前身),拆除孔廟,利用其址建造第一高等女學校。
  • 日本大正14年(西元1925年),地方士紳深以臺北市無孔廟為憾,黃贊鈞、陳培根、與辜顯榮等官紳商賈多人,成立「臺北聖廟建設籌備處」。

因當時臺灣沒有興建孔廟的經驗,所以聘請唐山師父來台建造。泉州名匠王益順曾來臺北修建艋舺龍山寺新竹城隍廟。所以就聘請他擔任臺北孔廟的總工程師,擔任設計與建造的工作,並由周財繪製設計圖面。

王益順為清末福建最有名望的建築木匠,廈門南普陀寺即由他修建。他將中國南方建築精華,表現在臺北孔廟之中。因此今日所見的 臺北孔廟,是很典型的閩南式建築。

  • 臺北孔廟開工時,聘鄭孝廉伯嶼勘察風水,定南北方位,日本昭和2年(西元1927年)8月,東西廡 (含東西廂)興工;12月大成殿亦開工。
  • 日本昭和3年(西元1928年)4月舉行大成殿上樑典禮。儀門亦動工興建。日本昭和4年(西元1929年)大成殿落成。日本昭和5年(西元1930年),崇聖祠、儀門及東西兩廡亦完工,新雕的聖賢牌位亦完成。
遷移重建於大龍峒孔廟
圖片來自儒學文化網

三殿落成,隨即開始訓練禮、樂、佾諸生,購備祭器、樂器。擇吉於農曆八月廿四日恭奉先師、四配、十二哲暨後殿聖祖、兩廡先賢、先儒等神牌陞座,農曆八月二十七日舉行陞座及舉行中斷30多年的祭孔典禮慶祝聖誕釋奠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