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瑤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Volcanoblue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27日 (三) 23:1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瑤姬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傳說爲天帝(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天帝是帝俊或五天帝之一,此處指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之女。一說爲王母娘娘之女,本名瑤姬,在消滅十二惡龍後又助大禹治水,因憐惜百姓而化作神女峰守護大地。 二說爲炎帝(赤帝、南方天帝)之女,本名瑤姬(亦作姚姬),未嫁而死,葬於巫山(在今重慶市、湖北省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餘米)之陽,因而爲神。 戰國時楚懷王游高唐,夢與女神相遇,女神自薦枕席,懷王死後宋玉陪侍襄王游雲夢,作《高唐賦》追述其事。宋玉《神女賦》叙神女之美以及神女潔身自持而拒絕襄王之事。神女爲“旦爲朝雲、暮爲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後,"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雲雨”、“陽台夢”遂成爲男女歡好之典,千古傳誦。 人們用“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1]

来历与传说

炎帝之女

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山海經·中次七經》記載:「又東二百里,曰姑瑤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瑤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於人」。講述瑤姬是炎帝(赤帝)的第三個女兒,亦作「姚姬」,為精衛(女娃)的姐妹。是位才色兼備、精通武藝的上古女神。剛到出嫁的年齡就不幸去世了,仙體葬於巫山上,她的靈魂則飛到姑瑤山上化做了一顆美麗的靈芝仙草—瑤草。後來上天非常同情這個美麗的女子,不希望瑤姬死後變成孤魂野鬼,於是就把她安排在了巫山上,而瑤姬因為整日眺望自己的父母,最終化成了那裡的神女峰。她的侍女也同樣相繼化為了山峰,與神女峰一同形成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詩中感嘆「神女峰娟妙」。戰國時代,楚國宋玉《高唐賦》與《神女賦》載瑤姬神女為「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故此「巫山神女」之名通常用來比喻美女。《文選·宋玉<高唐賦>序》:「妾巫山之女也」。注引《襄侶音舊傳》:「赤帝(炎帝)女姚姬(一作「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神女。楚懷王游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文獻《太平御覽》卷二九九引自《襄陽耆舊記》:「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為莖之,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唐代詩人李白也在《感興八首》詩云:「瑤姬天帝女,精彩化朝雲;宛轉入宵夢,無心向楚君」。講述戰國時期,楚懷王游高唐時在夢中見到美神瑤姬,「自稱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楚懷王見神女的美貌驚為天人,從此便沉迷於瑤姬的美色而不理朝政。

西王母之女

瑶姬幫助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后来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借鉴这一传说才塑造出西王母之女云华夫人。后世道教将瑶姬转变为西王母之女。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对瑶姬身份进行彻底改编:称瑶姬是王母娘娘的二十三个女儿中年纪最小的女儿,名号为“云华夫人”。她经常扒开天雾,静观人间的一切动向,为了完成的治水事业,下界收伏了在人间制造灾难的十二条恶龙。为了怜悯受难的百姓能过上太平的日子而化做了山峰—巫山(神女峰)镇守着大地,故称其为“巫山神女”。神话歌剧《瑶姬传奇》中有仙女瑶姬帮助凡间男子禹治理洪水而相恋的神话故事。宋《太平广记》引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称其为“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至,崖振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禹策召鬼神之书”。

玉皇大帝之妹

民間戲曲《寶蓮燈》中,瑤姬是玉皇大帝的妹妹,曾向女媧娘娘學藝,她下凡降魔時愛上了凡人楊天祐,兩人結婚,生下了楊戡(或作楊蛟、楊昭),楊戩(楊二郎),楊嬋等三個孩子。玉皇大帝發覺瑤姬居然嫁給凡人,於是命令雷神與天將捉拿瑤姬,瑤姬一家抵抗天兵,楊天祐與楊蛟殉難,靈魂被扣押在天庭。王母娘娘以仙桃化作桃山鎮壓瑤姬,楊戩帶著楊嬋逃至女媧娘娘處,女媧娘娘同情他們兄妹,將楊嬋留在身邊,將楊戩託付給了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後來楊戩(楊二郎)向玉鼎真人學成道法,又因是玉帝之外甥,天生仙風道骨,法力無邊,以斧劈桃山,救出母親。玉皇大帝念楊戩純孝,封他為灌江顯聖二郎真君,楊嬋封為華山三聖母,楊天祐、楊戡也封為神靈。[2]

  1. 瑤姬簡介  . 中文百科. [2019-2-27] (中文). 
  2. 瑤姬来历与传说  . 維基百科. [2019-2-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