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圓融天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7日 (四) 15:07 由 Dym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後圓融天皇: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北朝第五代天皇(在位:建德2年 / 應安4年3月23日(1371年4月9日) - 弘和2年 / 永德2年4月11日(1382年5月24日))。

後圓融天皇(日語:後円融天皇ごえんゆうてんのう Go-enyū Tennō1359年1月11日 - 1393年6月6日),諱緒仁(日語:緒仁おひと Ohito),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北朝第五代天皇(在位:建德2年 / 應安4年3月23日(1371年4月9日) - 弘和2年 / 永德2年4月11日(1382年5月24日))。

後圓融天皇
原圖鏈接後圓融天皇:

生平事跡

原圖鏈接後圓融天皇

後圓融天皇(生歿年:1359~1393 在位年:1371~1382 北朝第五代),諱緒仁,其父是後光嚴天皇,其母是廣橋仲子

原圖鏈接後圓融天皇

緒仁身為後光嚴天皇的正嫡,於應安四年(1371)三月二十三日十四歲時元服,元服當日踐祚,同年十二月即位。後光嚴天皇讓位的意圖,很明顯是確保自己的子嗣可以早日順利繼承皇位。

和鎌倉時代後期持明院、大覺寺兩統紛爭相仿佛,應安三年年中到年末這段時期內,為了讓自己的皇子榮仁能夠取代後光嚴天皇的皇子繼任皇位,前天皇崇光院不斷與室町幕府進行聯絡。

感到威脅的後光嚴天皇派遣使者柳原忠光向當時把持幕政的管領細川賴之進行活動,提出皇位的繼承應該由「聖斷」(後光嚴天皇的判斷)決定,朝廷其他萬事盡皆仰仗幕府決斷。後光嚴天皇因此取得了幕府的支持,在這場皇位的爭奪戰中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後光嚴天皇皇子緒仁親王的踐祚儀式在短時間內便匆促舉行了。應安四年三月十五日緒仁着袴,二十一日被朝廷確認為親王,二十三日元服,當天踐祚,短短九天之間從着袴到踐祚等系列禮儀一氣呵成,完全沒有給崇光院派以可乘之機。

十四歲的新天皇後圓融天皇即位以後,三十四歲的後光嚴院開始主持院政,幕府對朝廷的支配進一步強化。同時崇光院一派也被剝奪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發言權。

永和年號簡介

永和是日本之南北朝時代的年號之一,是北朝方使用的。應安之後,康歷之前。指1375年到1379年的期間。

這個時代的天皇,北朝方是後圓融天皇。南朝方是長慶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滿[1]

改元

應安8年2月27日(陽曆1375年3月29日) 改元

永和5年3月22日(陽曆1379年4月9日) 改元為康歷

出典

出自『尚書』的「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以及『藝文類聚』的「九功六義之興、依永和聲之制、志由興作、情以詞宣」。

永和年間要事

元年

8月、南朝方的橋本正督在室町幕府中大起大落。在九州,今川貞世(了俊)於水島之陣中謀殺了少弐冬資。島津氏久轉投南朝方。

2年

8月、室町幕府為了討伐島津氏久島津伊久,將今川貞世任命為大隅國、薩摩國守護。

3年

6月、越前國的國人與守護代之爭延燒到管領細川賴之的領地,賴之雨斯波義將開始對立。

10月、南九州國人歸服今川貞世。

紀年、西曆、干支對照表

永和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西曆 1375年 1376年 1377年 1378年 1379年

南朝 天授元年 天授二年 天授三年 天授四年 天授五年

干支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之紀年

天授(1375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381年二月十日):長慶天皇之年號

宣光(1371年正月—1379年六月):北元—元昭宗愛猷識里達臘之年號

洪武(1368年正月—1398年十二月):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之年號

隆慶(1373年—1377年):陳朝—陳睿宗陳曔之年號

昌符(1377年—1387年):陳朝—陳廢帝年號

日本國史略 後圓融天皇紀

北朝第五世、後圓融天皇

後圓融天皇,諱-緒仁.母號-崇賢門院,大納言-兼綱之女.

帝年十四,即位.前帝為太上皇,聽政院中.此時,光明、崇光二上皇,居伏見宮.崇光上皇初敕賴之曰:「朕子-榮仁親王,當承正統.」前帝亦倚賴賴之.賴之因立帝.二上皇遂為不睦.

應安五年,南朝文中元年,三月,今川-了俊與菊池-武政等,戰於筑紫.大內-義弘率兵援了俊,克之.

六年,南朝文中二年,六月,明使僧來聘,仲猷、無逸二僧.告曰:「我主嘗三遣使貴國,然皆為關西親王所阻,而不得通.故今使臣僧復來.」義滿驚曰:「武政奉親王襲探題,阻明使.余不自行,關西何日清平.」乃與賴之議軍事.○明使僧來.

八月,南帝.長慶天皇.讓位.皇太弟,是為-後龜山天皇,諱-熈成.尊兄帝曰-太上天皇.上皇乃出吉野,移御王川宮.在紀伊伊都郡,不知其所崩處.此時,軍陣河內天野,夜襲足利軍.義滿乃遣山名-氏清禦楠、和田等軍.○後龜山天皇即位.

七年,南朝文中三年,三月,足利義滿西侵.大名三十九人,兵凡十萬.山名-赤松為之先鋒,與菊池-武政戰於長門山.山名-赤松等敗績.而細川-義之,讚岐守.尋攻之,將其黨-嶋津-伊東等.菊池軍敗,奉懷良親王陣太宰府.原田-秋月等,亦各叛菊池.菊池猶陣筑後高良山.既而義滿至宰府,細川、山名-赤松等,與菊池戰爭數回.菊池遂乞和,歸肥後.義滿乃予伊東以日向,少貳筑前、肥後,大友豐後,大內-義弘長門、豐前.菊池兵在筑後、二肥之間,猶守數城.○義滿大勝西國.

十月,義滿歸京.於是足利氏武威益盛,南朝兵氣日衰.諸國武士競朝幕府.

帝踐祚之後,亂未平,大禮有闕.至是始行即位之禮,乃改元曰-永和.

永和元年,南朝天授元年,四月,將軍-義滿始謁天皇.○『尚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藝文類聚』:「九功六義之興,依永和聲之製.志由興作,情以詞宣.」

八月,太宰少貳-冬資,復叛足利氏.為探題今川-了俊所殺.

十一月,大嘗.大嘗,歷朝恆例,故每帝不書.是記其緩也.

十二月,右大臣-忠基,九條公.轉左大臣,為關白.大納言-師嗣.二條公-師良之弟,右大臣.義滿,敘從三位.此時,二條-良基、九條-經教、近衛-道嗣、鷹司-冬通、二條-師良五公,皆致仕,為前關白.

是歲,南朝改元曰-天授.

二年,北朝天授二年,正月,遣明使-僧-中津、妙佐歸至.中津適明,見太祖.太祖問徐福事,津答之以詩曰:「熊野峰前徐福祠,滿山藥草雨餘肥,祇今海上波濤穩,萬里好風須早歸.」太祖感賞,乃和之曰:「熊野峰前血食祠,松根琥珀也應肥,昔時徐福求仙藥,直到如今竟不歸.」二僧今年乘商舶而歸.

七月,足利以荒川-某,為石見守護.此時,直冬既降.義滿赦其罪,安置石見.

三年,南朝永和三年,朝鮮使-鄭-夢周來聘.至筑紫,見足利探題-今川-了俊而歸.

四年,南朝天授四年,三月,義滿搆邸室町,多種名花.故時人稱曰-花邸,又曰-室町殿.是歲,任大納言,兼右大將,敘從二位.

四月,鎌倉執事-上杉-能憲,歿.其弟-憲春代之.

十二月,南軍橋本-正時、宇佐美-正種、神宮寺-師總等,各楠氏一族.據紀伊土丸城.足利兵攻之,固守不降.○南軍不降足利氏.義滿更遣兵三萬援之.三將夜遁.既而楠-正勝、正元等兵起,復守千劍破壘.足利兵. 細川-山名等.三萬餘騎攻之,不克而還.明年春,始陷紀伊數城.南軍所守赤坂千劍破新宮三城耳.義滿與山名-義理以紀伊,賞其戰功.

康曆元年,南朝天授五年,春三月,鎌倉氏滿反.家人-上杉-憲春諫死.○『唐書』:「承成康之曆業.」

義滿信讒,罷執事-細川-賴之,以斯波-義將代之,改職名曰-管領.賴之削髮,號常久.

八月,師嗣,二條公.為關白.

九月,義滿猶欲誅賴之.既知其無罪,命總督阿、淡、讚、豫四國.○康曆政變.

二年,南朝天授六年,義滿敘從一位.

永德元年,南朝弘和元年僧-如琮在明國,與其逆臣-胡惟庸謀,欲弒其主.事覺被刑.

南朝-南-正儀,卒.先是,足利家人-山名-氏清兵威方振,至是陷其赤坂城.○楠-正儀,卒.

二年,南朝弘和二年,南朝-和泉守-和田-正武,卒.氏清始定河泉.先是,氏清之父-時氏,既有因、伯等數國.至是其族所領,凡十一國.世稱六分一殿.○正武卒.

義滿為左大臣,右大將如故.既轉左大將,補藏人所別當,許乘輦.

上即位後,用應安之號三年,尋改元者三.曰-永和.四年、康曆.二年、永德.二年.在位十一年.帝至後小松天皇明德四年而崩,壽三十六.葬於泉湧寺.將軍-義滿奉送之.

是歲,四月,讓位.皇太子立,是為-後小松天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