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宾阳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水中莲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13日 (一) 18:58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宾阳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东邻贵港市覃塘区,南偏东与横县接壤,南与兴宁区、 青秀区交界,西与武鸣县相连,西北衔接上林县,东北与来宾市兴宾区相邻。

宾阳县是桂中南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和桂中南重要商品集散地,被誉为“广西小五金之乡”。因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炮龙节’,也被誉为“中国炮龙之乡[1]

历代沿革

古为百越(粤)西瓯之地。夏、商、周为荆州地。

秦朝时期

秦一统后(公元前214年),地属桂林郡。

西汉时属郁林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领方县(县境内有领方山而得名),为县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时治所位于今宾州镇古城村一带。

时领方县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宾阳县、南宁市区、武鸣县上林县合山市、及横县部分(原永淳县)、来宾市兴宾区部分(原迁江县)。

三国时代

县地为吴国属地。吴元兴元年(264年),改县名为临浦县。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恢复领方县名,并在县域东部汉广郁地另设绥宁县

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撤绥宁县置安城县。旋以州统郡,领方、安城两县升为郡,皆属南定州。

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两郡同改为县,属郁林郡。

唐朝废郡立州,领方县地属南方州。

武德四年(621年),领方县名为岭方县,在岭方县域南部、西部分设琅琊、思干县。

唐贞观五年(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因州境内有宾水而得名),为县地设州行政建置之始。

宾州属岭南道,时辖岭方、琅琊、思干、安城4县。贞观十二年(638年),撤思干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为保城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将岭方郡恢复为宾州,时辖岭方、安城、琅琊3县。

五代十国时,沿唐制,宾州隶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两县并入岭方县,隶属邕州。次年又恢复宾州建置,属广南西路。宋端拱二年(989年),上林县(原为澄州)归属宾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迁江县(原为思刚州)归属宾州辖。时宾州共辖岭方、上林、迁江3县。

元世祖初年,宾州升为路称宾州路。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名宾州,属广西两江道。

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岭方县并入宾州。宾州隶于柳州道(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宾州升为直隶州,辖上林、迁江、来宾、武宣4县;十二年(1734年)降为散州,改属思恩府。

宣统三年(1911年),宾州改称宾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宾阳县(县城在宾水之北故名),隶属柳州道。次年(1913年)隶属邕南道;

民国3年(1914年)属南宁道。

民国16年(1927年)直属广西省政府。

民国19年(1930年),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21年(1932年),改属南宁民团区。

民国23年(1934年)改属南宁行政区。

民国28年(1939年)改属武鸣行政区。次年(1940年)改属广西第八行政区。

民国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四行政区。

解放后

1949年12月宾阳县解放后,属南宁专区管辖。

1951年11月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

1952年8月改为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自治州)管辖。

1958年1月自治州撤销,宾阳县属邕宁专区辖。同年9月,邕宁专区改称南宁专区。同年12月,宾阳县与上林县合并,称宾林县。次年5月恢复原两县建置。

1971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

2003年6月27日,南宁地区撤销,宾阳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行政区划

宾阳县辖16个乡镇:

宾州镇:全镇面积228.59平方公里,总人口22.47万人,辖临浦、新城、永武、枫江、兴仁、同仁、镇兴、中靖太、建设、商贸城、城中、三联、南街、仁爱、中和15个社区居委会;芦圩农业村、新宾农业村、陆村、新廖、宝水、北街、新模、蒙村、顾明、黄卢、国太、蒙田、古城、王明、吴村、六明、碗窑、恭村、六岭、勒马、长岗、呇塘、展志、文伟、太乡、基塘、三韦、七里、六和、河田、中兴、德明、南山33个村委会。

位置境域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东邻贵港市覃塘区,南偏东与横县接壤,南与兴宁区青秀区交界,西与武鸣县相连,西北衔接上林县,东北与来宾市兴宾区相邻;全县版图总面积2308平方千米,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

地质构造

宾阳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东南部处于广西区域构造大瑶山凸起南西端,西南部属大明山隆起东端,中、北部为来宾断褶带南西边缘部分,是几个构造单元的交接地带。从地质力学观点看,是处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弧顶和盾地的一部分。

褶皱

1、早古生代紧密线状褶皱出现于县境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西南和南部为昆仑关复背斜南东段,东南部是镇龙山穹窿,由下古生界寒武系碎屑岩组成背斜、穹窿核部,为近东——西向的紧密线状复式褶皱。

2、上古生界——中生界舒缓褶皱镇龙山穹窿轴部为寒武系,两翼为泥盆系,呈等轴圆形,褶隆高差大于1000米。茶灶短轴背斜分布于茶灶至廖平一带,长3公里,宽4公里,轴向北西310度。甘棠向斜分布于甘棠一带,短轴状,轴向北西20度,长8公里,宽4公里。六凤岭分枝状向斜出露于六凤岭、帮光至新宾一带,长24公里,宽6公里。

断裂

断裂按展布方向有北西、北西西向,北东、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三组断裂。

1、北西、北西西向断裂主要分布于西南部昆仑关背斜北东段的武陵、六蒙、陈平和镇龙山穹窿北西翼的欧阳、新姑岭、甘棠一带。其中樟木坪——陈平断层,系区域性大断层,即南丹——昆仑关断裂的南东段,贯穿县境西南。县内长约40公里。切割寒武系、上古生界、下第三系及燕山期昆仑关花岗岩体。推断断距约2550米。

2、北东、北东东向断层主要为黎塘断裂带。分布于黎塘、姚村、羊山、边山、芭乍一带,主要由5条断距较大(垂直断距700一1500米)的断层组成,切断洋桥向斜南翼,使岩层呈迭瓦式多次重复出现。县境内出露一般25—30公里。

3、近东——西向断层分布于昆仑关复背斜内,六蒙——陈平一带。常被北西向断层切割[2]

地形地貌

宾阳县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境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环亘,北及东北面边缘石山群立,中部为不闭合盆地,属大片冲积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为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东南部为高低丘为主的丘陵区。中部平原,延伸至新桥、宾州、大桥、武陵、古辣、甘棠等镇,海拔高度在100米~120米之间,虽有部分丘陵,但高低相差在10米以内,起伏甚微。宾阳一武陵山前平原面积446平方公里,地表平坦,堆积层厚度较大。北部、东北部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延伸至邹圩、新圩、宾州、洋桥、和吉、黎塘、王灵等镇,海拔85米~110米之间,面积816001公顷,东部低山丘陵区起伏变化较大,山坡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坡度多在15~40度之间,面积20740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96%。县境内有山峰200多座,海拔500米以上30多座。山脉分两大支。东支镇龙山脉,盘踞于县境东和东南部边缘,与贵港市、横县交界,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7公里,山沟深壑狭窄,山峰海拔多在7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多半在100米~200米以上,主峰镇龙山海拔1170米,为全县最高山峰。西支大明山余脉,绵亘县境西南与南部,其扭轴位于宾阳县思陇镇与上林、武鸣两县交界处,东分支在新桥、芦圩、武陵、古辣等镇,长43公里,宽13公里,一般海拔500米,西分支为宾阳县与邕宁、横县界山,主峰白凿山海拔1041米,为宾阳县的第二高峰。

水文

宾阳县境内无大河巨川,但溪涧密布,小河溪江纵横。境内河流长5公里以上的有37条,长15公里以上的有20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3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河流分为红水河郁江水系,统属珠江流域之浔江水系。大部分河流因地势由东南、西南向北汇流。全县河道总长688.45公里,总流域面积2304.08平方公里。正常流量44.0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流清水河流经县境长39公里,流域面积381.15平方公里,正常流量1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其余河流大部分属季节性溪流。

土壤

宾阳县境内土壤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6个土类是水稻土类、砖红性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冲积土类。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铁砾赤红壤为主。荒林牧地以砂页岩赤红壤、石灰岩亦红壤为主。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砂页成土为多,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南大明山余脉和东南镇龙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红土母质成土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花岗岩成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关一带,紫色页岩成土主要分布在甘棠、和吉、邹圩等地,河流冲积成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和平原地区,洪积成土一般分布在山前的冲积扇或河谷地带,石灰岩成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黎塘、和吉与邹圩一带,石灰岩组成的残峰平原、硅质页岩成土主要分布于新宾至大桥公路两旁的狭长地带。

气候特征

宾阳县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热量多,不仅盛夏炎热,冬季有时也颇温暖。春季平均始于2月16日,结束于5月1日,持续2个半月,夏季平均始于5月2日,结束于10月13日,持续5个半月;秋季平均始于10月14日,结束于1月1日,持续2个月20天;冬季平均始于1月2日,结束于2月15日,持续1个半月。年平均温度20.8℃。1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11.4℃。7月份最热,月平均温度28.2℃。雨量分布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年降雨量的地区分布大致是:西部和西南部一带山地的高田、陈平、六岑、贵龙、六盆、柳洞、六合、马岭、碗窑、德明、中兴、南山、六明、六章为多雨区,年雨量大于1750毫米,其余山区(除胜龙、黄冠、平安)为次多雨区,年雨量为1650—1750毫米;中部包括新桥、芦墟、新宾、大桥、古辣、武陵、甘棠为次多雨区,年雨量为1550—1650毫米,西部山区的胜龙、黄冠、平安为少雨区,年雨量为1300—1490毫米,北部和东部包括黎塘、和吉,邹墟为次少雨区,年雨量为1400—1500毫米。全县年平均雨晕为1589.2毫米。

主要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有16个镇(乡),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224.5公顷,有林面积7.03万公顷。宾阳县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以平原、丘陵、台地和山地4种为主。平原是本县农业种植的耕地基本来源,丘陵主要用于发展林业和种植果类。县境土壤类型多样,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6个土类是水稻土类、砖红性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冲积土类。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铁砾赤红壤为主。荒林牧地以砂页岩赤红壤、石灰岩亦红壤为主。

岩成土

主要分布在甘棠、和吉、邹圩等地,河流冲积成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和平原地区,洪积成土一般分布在山前的冲积扇或河谷地带,石灰岩成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黎塘、和吉与邹圩一带,石灰岩组成的残峰平原、硅质页岩成土主要分布于新宾至大桥公路两旁的狭长地带。全县耕地主要集中在县境中部广阔的冲积平原和西北部及山前的中丘地带。全县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边缘的黎塘、王灵、露圩、甘棠、陈平、思陇、武陵、中华、古辣等乡镇的土山。牧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洋桥、和吉、邹圩和中部的大桥、宾州等镇。2009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56万公顷。

水利资源

宾阳县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县境无大河巨川,但溪涧密布,小河溪江纵横,流量丰富。境内河流长5公里以上的有37条,长15公里以上的有20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3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

河流分为红水河郁江水系,统属珠江流域之浔江水系。大部分河流因地势由东南、西南向北汇流。全县河道总长688.45公里,总流域面积2304.08平方公里。

正常流量44.0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流清水河流经县境长39公里,流域面积381.15平方公里,正常流量1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

其余河流大部分属季节性溪流。全县有中小型水库127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40座,小二型水库83座,水库集雨面积520.48平方公里,总库容33882.1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2691.41万立方米。

此外还有小塘库622座。全县最大的水库清平水库总库容97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207.23万立方米。全县90%以上的水库分布在县南部山区。有地下水42处,主要分布在黎塘镇及和吉、洋桥、邹圩、宾州、大桥、王灵、古辣等乡镇的岩溶区内,蓄流量3.23立方米/秒。有富水地段6个。

地下河11条,枯水流量2381升/秒。黎塘富水地段面积为47平方公里,姚村地下河流量为123/秒。全县地下泉34处,枯水期流量3.13立方米/秒。此外还有地下孔隙水,主要是打深井使用。

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326.7千瓦。可开发6480.7千瓦,已开发利用3345.5千瓦。县境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全县平均年降雨量1552.9毫米,产生的径流总量20.70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2422立方米,公顷均耕地占有地表水量3600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0.2124亿立方米。引水流量4.64亿立方米,年可利用径流量7.06亿立方米,占产水量的35.2%。

植物资源

宾阳县境内用材类植物主要有杉木、松木桉木苦楝、樟木、铁木等,其中分布最广的是马尾松、杉木和竹类。果树类主要有柑、橙、柚、龙眼荔枝、梅、梨、桃、李、枣、柿、枇杷、黄皮、柠檬、黄枧、香蕉巴蕉葡萄等。其他林木类还有柏、枫、榕、桂、椿、槐、柳、栗、油桐八角、桑、油茶、棚、紫檀槟榔乌桕苏木、慈恩等。花苎有玉兰花桂花芙蓉菊花夜来香海棠月季腊梅等等。药用植物有半夏桔梗柴胡姜黄紫苏黄精香附高良姜草决明半边莲木弊子等118种。

动物资源

宾阳县动物资源丰富,属广西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雉鸡(山鸡)、八哥大山雀喜鹊画眉黄鬊(赤鹿)、豹猫黄鼠狼中华竹鼠乌龟泽蛙沼蛙大树蛙花姬蛙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灰鼠蛇三索蛇百花锦蛇等。

矿产资源

宾阳县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钨、钼、铋、铜、铅、锌、锑、锰、三水铝、褐铁、流铁、金、银、白砒、石灰石花岗岩石英毒砂铝士瓷土、煤、磷、钾、重晶石、页岩、粉砂岩铅土、膨润土、高岭土、砂、粘土等。其中探明金属矿床(点)31处(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13处,矿点15处),但品位普遍较低。查明非金属矿床94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49处,矿点41处)。

人口总数

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6.06万人,比上年增加0.46万人。据卫计部门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01‰,比上年下降2.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56‰,比上年上升0.01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5‰,比上年下降2.11个千分点。

主要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52881人,其中)据调查,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风俗文化

宾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聚居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21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20%。

全县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

除了传统的春节等节日外,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清明节、端午节、天贶节、关公节、灯酒节、中元节、重阳节、冬至节、送灶节、三月三,在民间和传统的节日里,除了家家户户烯放炮仗外,人们舞龙、舞狮、舞马、舞貔貅、舞鹤、舞蝶、舞蚌、游彩架、跳板鞋舞、抢花炮、彩灯、踩高跷、武术表演以及跳民间歌舞等,别有一番情趣。

地方文化

方言俚语

宾阳县内使用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宾阳话(本地话,语音介于平话与粤语白话之间)、新民话(客家话)、白话(粤语)、西南官话(桂柳话),此外还有福建话、下乡话、思陇话、甘棠平话等。讲宾阳话的几乎遍及全县各地,占全县总人口的70%左右。县内各地宾阳话基本相同,只有语调上的差异。讲新民话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左右,以新桥、芦圩、武陵等镇居多。壮族讲壮话(属广西北部壮语方言),操壮话的占全县总人口的19%左右,主要分布在甘棠、露圩、王灵、黎塘、和吉、洋桥、邹圩等乡镇。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由于与汉族长期相处交往,普遍会讲宾阳话和普通话。

民间文艺

宾阳县民族民间文艺种类较多,形式多样。戏剧方面有师公戏、丝弦戏、采茶戏等,歌舞方面有仙马彩凤舞、鹰歌饮酒舞、群鼓舞、舞龙、舞狮、舞貔貅、舞马、舞麒麟、舞鹤、舞蝶、舞蚌等;游艺体育方面有游彩架、舞炮龙、抢花炮、彩灯、武术队等音乐方面有八音、民歌、马歌、侬歌及各种形式的配乐演奏等;群众文艺集社方而有歌墟、墟逢、诗社等;工艺美术方面有剪纸、壮锦、刺绣、陶瓷、竹织、纸扇、饼模及泥塑儿童玩具、元宵花灯等等[3]

交通状况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昆仑关雄峙于南,屏障宾邕,前控关山,后镇古漏,扼桂中南交通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桂海高速公路与南梧二级公路在宾阳交汇,国道322线、324线交汇于县城。湘桂铁路纵贯全境,黎湛铁路、黎钦铁路都以黎塘为首发站,黎塘火车站是广西第二大货运编组站和一级客运站。县城距广西首府南宁市80公里,距南宁国际民航机场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距华南第三大内河港口——贵港港口仅70公里。可以说,宾阳是广西的交通咽喉,是大西南与东南亚经济联系的枢纽地域,具有接受首府南宁经济、科技、文化、物流的辐射优势。

2018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079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08879万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413.5万人,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47216 万人公里。

旅游发展

旅游景点

宾阳县秀山丽水,比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东有龙岩公园、相思潭、燕山六五寺、狮子岩、边山村仙女湖、程思远旧居、朝霞石壁;西有清平湖、昆仑关战役遗址、葛翁岩抗日战争指挥部旧址、思陇凤凰瀑布、万盆林区、陈平江漂流;南有桃源忘忧谷、六莲渡抗日战争后方医院旧址、蔡氏古宅建筑群;北有邹圩清水河、八仙岩;中部以县城为中心有大汉回风塔、蒙大赉恩荣坊、南桥、南街、中山公园、秀峰塔、思恩府科试院[4]

特色美食

酸粉

宾阳酸粉历史悠久,它以特有的地方民间风味闻名县内外。宾阳酸粉作为冷盘小吃,它粉质雪白幼嫩,配料金黄喷香,上面放上几片清脆的酸黄瓜和少许鲜红的辣椒末。

地方特产

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

城市荣誉

1996年,宾阳被列为“九五”首批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1998年,成为广西优质粮生产县。

1990年以来,宾阳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学技术工作先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先进县”、“全区造林绿化达标县”、“全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全区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区广播电视建设先进单位”、“全区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区粮食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并连续三次荣获中国西部百强县。

2018年5月,广西发布《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批次名单》,宾阳县入选[5]

2018年10月,宾阳县入选“2018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74名[6]

视频

宾阳县相关的视频

宾阳县城航拍
超清航拍,桂中南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广西宾阳县城!
天天向上 宾阳酸粉

参考文献

  1. 宾阳概况,人民网,2018-07-02
  2.  第一节 地质,宾阳县志,2019-11-27
  3. 走进宾阳,宾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5-05-14
  4. 宾阳县:整合优势旅游资源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南宁新闻网,2018-07-05
  5. 广西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批次名单 共62家,中国网,2018-06-01
  6. 2018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最新名单发布!北流上榜! ,搜狐网,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