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24日 (二) 17:37 由 Keyst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食蟲虻
原圖鏈接

昆蟲綱雙翅目虻科動物的通稱。頭闊、眼大、體粗壯多毛,小者體形如家蠅,大者體形如熊蜂,有刺吸式口器,吸食牛等牲畜血液,有時也吸食人血。[1]

虻分布在各地最能吸血的昆蟲。最常見的是牛虻長吻虻是重要天敵昆蟲,成蟲吸食蚜蟲、葉蟬等昆蟲的體液。體型粗壯,飛翔性較強。對家畜的疾病傳染有較強的帶動。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全世界的虻1942年時已知2500種(Essig),現知約3500到4000種,分隸於200多個屬。中國1976年時已有記錄近200種。2001年記錄有近300種。[2]


型態特徵

體型粗壯,飛翔力極強,外表極象一頭特大號的蒼蠅。體長6-30毫米。俗名叫瞎虻,因為它們飛翔時帶著嗡嗡聲又快又急,好象亂飛一樣,但決不是瞎飛亂撞。虻類和其他吸血昆蟲一樣,只有雌虻才吸血。雌虻口器甚發達,上、下顎及口針都極鋒利而發達。每當吸血時,首先用這三件利器劃破動物的皮膚,使血液津津滲出,就是堅韌的牛皮也無從倖免。血液流出後,再由唇瓣上的擬氣管將血吸進體內。虻很貪食,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時,常使牛馬渾身血跡斑斑而狼狽奔逃。

由於叮咬後的傷口在虻類唾液的刺激下常形成腫包、疼痛,所以對家畜騷擾性極大,據統計乳牛可因虻的叮咬使產奶量下降11%-15%,高者可達19%-25%。虻除了能傳播馬傳染性貧血病外,還可傳播其他很多種重要的人、畜疾病,如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及中國台灣省等地流行於牛、犬之間的蘇位病,此病20世紀50年代也曾在中國西北駱駝身上發生,造成的損失很大。此外虻還可機械傳播大家熟悉的炭疽病,另如在世界上載播較廣的野兔熱絲蟲病,馬的腰麻痹病脫拉病睡眠病拿幹拿病蘇阿魯病媾疫病大腦炎小泡牲口炎等等。[2]


參考資料

  1. . 萌典 (中文). 
  2. 2.0 2.1 . 華人百科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