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托尔斯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20年6月8日 (一) 22:09的版本 (added Category:俄羅斯人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托尔斯泰 Alexei Nikolayevich Tolstoy,全名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2年12月29日— 1945年2月23日)出生于萨马拉一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伯爵,母亲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前苏联著名作家,以创作历史小说和科幻小说出名。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及思想家。[1]

1901年,入彼得堡工学院,后中途离校,投身文学创作。在像征主义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托尔斯泰是一位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俄罗斯作家。他善于描绘大规模的群众场面,安排复杂的情节结构,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公认是俄罗斯文学的语言大师。[2]

不认识托尔斯泰的人,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不认识托尔斯泰的人,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 高尔基如是说。

托尔斯泰为俄国写实文学的泰斗,终其一生,其写作皆在不断地展现其对俄罗斯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时代视野。[3]

终其一生几乎都在其领地与农民一起生活,他无法在自己的优渥生活中,和广大的俄国贫民惨境中,求得平衡;不断地思索及尝试可以解决的方案。而这一切努力,都反应在他一生的诸多巨作之中。

经典语录

①.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堿水里煮三次,我们就会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 --《苦难的历程》

②.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能给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③. ……这种猛烈的热风已经刮了两天了。灰粉的尘雾,笼罩着城市,遮蔽了阳光。一团团浓密的飞沙,打街头一阵阵卷过,每次吹来,街上那疏落的行人便都背过身去。尘沙钻进所有的隙缝,穿过宙格,在窗槛上积起厚厚的一层,连人们的牙缝里,电都在沙沙作响。窗户被风吹得直摇晃,屋顶上的炔片也发出嘎嘎的响声。加以这风又热又闷,即使在屋子里,也有一股街上的味道。 ——阿·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4]

主要作品

托尔斯泰早年醉心于象征派诗歌,1911年之后转向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5]

1911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

1912年,出版长篇小说《跛老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以战地记者身份上前线。

十月革命后不久,托尔斯泰离开了俄国侨居巴黎、柏林,

1920年-1922年,写作自传体小说《尼基塔的童年》,并开始写《苦难的历程》第一部《两姊妹》。

1923年,回国,成为苏联社会主义与史达林的坚定支持者,至死不渝。曾与高尔基合作报导他们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工地之旅见闻。

1937年,中篇小说《粮食》(即《保卫察里津》)。

1941年,《阴暗的早晨》 、《祖国》。

1942年-1943年,历史剧《伊凡雷帝》。

1942年-1944年,短篇小说集《伊凡·苏达廖夫的故事》等作品。

托尔斯泰还是科幻小说的先锋,如关于火星之旅的《Aelita》(1923年),《Engineer Garin's Death Ray》(1927年),在少年读者中极其流行。

传世名作-《彼得大帝》

长篇历史小说《彼得大帝》(1929年-1945年,未完成)。

本书为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彼得大帝一生的业绩及其对俄国的贡献,展现了俄国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宏伟壮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事件。

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发表于1930年,主要描写了彼得为争取权力而进行的斗争,描写了宫廷贵族之间的 倾轧,描写了彼得为促进国家西欧化而采取的最初一些措施。第二卷出版于一九三四年,描写了彼得为夺取水域而进行的斗争,描写了西欧各国之间的冲突,描写了彼得为准备“北方战争”而从事的外交和军事活动。 第一、二卷仅仅是第三卷的一支序曲,而第三卷才是长篇小说最主要的部分。它将描写彼得大帝的立法工作和改革活动,描写俄国军队保卫尤里耶夫和纳尔瓦城的英勇斗争,还将描绘国际上的叱吒风云和西方一些国家──法国、波兰和荷兰的绚丽多姿的图景。

代表作《苦难的历程》三部曲

《苦难的历程》三部曲(1922年-1941年)。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从构思到完成,历时20载。

第一部

《两姊妹》侧重描写的是主人公个人的命运,反映的是个人对时代的感受,带有“家庭生活”小说的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社会动荡不安,但是作为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典型的4个主人公却都沉湎于个人的爱情而置身于社会斗争之外,生活十分空虚。

第二部

《一九一八年》则开始转向了史诗式的描写。作者在国内战争的巨大历史画面上展示人物的命运。在暴风骤雨的年代里,4个主人公的个人生活都遇到了不幸,但在斗争中有的找到了革命的真理,有的仍在进行艰苦的探索。

第三部

《阴暗的早晨》在同样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1919年前后苏联人民抗击外国干涉者和白匪军的英勇斗争,4个主人公也在经历了洗炼之后,先后走向了革命。

他们在莫斯科重逢,并一起倾听了列宁关于电气化计划的报告。小说预示著“阴暗的早晨”以后将迎来幸福的、阳光明媚的白天。

《苦难的历程》史诗式的描写了卡嘉与达莎两姐妹与她们各自所爱的人罗欣、捷列金在1913年-1919年所经历的彷徨、苦闷、求索,在大时代血与火考验中逐步走向革命的历程。语言朴素,心理描写细腻深刻,情节生动流畅。

调查纳粹屠杀

托尔斯泰曾加入特别状态委员会,调查纳粹种族屠杀罪行的委员会。

1945年2月23日,托尔斯泰在莫斯科去世,但他们的调查结果获得了纽伦堡法庭的采用。

1946年2月19日的法庭纪录曾有如下一段话:“特别状态委员会在调查德军在斯塔夫罗波尔地区所犯罪行时第一次确切无疑地证实了毒气室大规模屠杀事件。这篇文件最早是由我存档的,命名为‘Exhibit Number USSR-1 (Document USSR-1)’。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德国法西斯分子的罪行调查是由著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领导的,他也是特别状态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但现已去世。

著名作品

《抒情集》(1907, 诗集)

《The Ordeal》(1918)

《尼基塔的童年》(1921)

《苦难的历程》三部曲(1921-40,获1943年史达林文学奖)

《Aelita》(1923)

《Death Ray of Garin》(1926)

《彼得大帝》(1929-34,获1941年史达林文学奖)

《A Week in Turenevo》(1958)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