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病理学(pathology)是医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专门探讨疾病在个体发生的起因、发展及变化,以及整个过程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影响。此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属于基础学群;临床操作利用病理学知识分析采样检体,以辅助医师诊断和处方;研究层级则试图解释疾病造成生理变化的未明现象。因此该学科在医院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Doctor's Doctor)。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1]。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解剖病理学
解剖病理学(anatomical pathology)是研究患者组织型态上的变化。进行肉眼可观测的目视检查以及利用显微镜所观测的显微结构[2] 。
法医学
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主要认识并了解植物生病的原因,对人类社会与经济之关系,病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以及病害防治等。
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病理"的概念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神农尝百草,开始有医药。战国时期的"医和、医缓"是《左传》记载的最早的专业医生,其"六气致病说"被认为是中国医学病因的创始理论。扁鹊已运用"经络理论"来分析病例;《黄帝内经》是最古老的医学专著,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有说是先秦,西汉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理论体系,也是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医学的实践和发展的指导性文献。后来的医学巨著,如《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的学术思想都源自于此。《内径》阐述的中国医学病理学理论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病因学、发病学与病机学。中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之束缚,偶有病例解剖的记载。《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含"病"的词汇,如"病处、病机、病传、病名、病色、病形、病变、病情"等。虽未见"病理"词条,但多与病理相关。中国古代对人体疾病的观察是通过外表观察而推测其内部的病变,当时尚没有对病变组织的描述,也没有尸体解剖,同时代的西方医学也出于同等水平,因而产生了《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相似的朴素的病理学说。由于受社会哲学和思想体系差异的影响,这两种类似的病理学说在张仲景和盖伦时代开始出现了差异。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基于解剖学、生理学方面的进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解剖学方面资料的积累。
视频
病理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病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知乎 ,2020-3-8
- ↑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医学教育网 ,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