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類社會( Human society ),是整個自然界的一個特殊部分,是在自然界發展一定階段上隨着人類的產生而出現的。人類社會的形成主要不是人的生理組織與機制進化的生物學過程,而是以勞動為基礎的人類共同活動和相互交往等社會關係形成的過程。人類的直接祖先曾經是一種群居動物,它們在嚴酷的大自然面前不得不以群體的聯合力量和集體活動來彌補個體能力的不足。
概述
人類社會,是物質運動的最高形式,人類活動範圍,在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動形成的各種關係的有機系統。在漢語中,「社」指古時祭地神之所,「會」是眾人之聚合。「社」與「會」聯用,最早見於北宋理學家程頤所說的「鄉民為社會」(《二程集》[1]),意為眾人會合、結為社團。英語society,法語société, 德語gesell-schaft, 都有「結合」之意,19世紀80年代初,日本學者譯為「社會」,意即人類社會。
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
兩極世界理論分析指出,農業發明以前,人類社會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自然界的威脅;農業發明後,以土地為根據的競爭關係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輪廓
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它的內在活力在於它自身的矛盾性。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矛盾體系,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2]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它在階級社會中表現為階級矛盾、階級鬥爭。
由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形成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經歷着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初級階段)這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基本輪廓。
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既是統一的過程,又實現於複雜多樣的形式和過程之中。這種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表現在:
①依次更替的五種典型的社會形態並不排斥具體發展過程中的過渡性。歷史上前後相續的兩種社會形態之間,例如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之間、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之間,就存在過家庭奴隸制、隸農制這類兼有兩種社會經濟制度特徵的過渡形態。此外,由於各種複雜的國際和國內條件,還有一些不同於五種典型社會的特殊形態,象近代中國那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屬於這一類。
②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基本途徑,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某些地區和民族可以越過這一發展序列中的一個甚至幾個階段。例如,在西羅馬帝國廢墟上興起的封建社會的影響下,歐洲原來的一些原始部落就跨過奴隸制階段直接建立了封建國家。中國未經過典型的資本主義階段而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同時,中國境內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分別從封建制、奴隸制甚至原始部落的社會狀態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事實正象列寧所說的那樣:「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列寧選集》第4卷,第 690頁)。
③屬於同一類社會形態的各個國家和民族,它們之間既有本質上的共同性,又有各自的具體特點。同樣是資本主義社會,都以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但在意大利、法國、英國、美國等國之間就有許多不同之處。
④人類社會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有時還會出現歷史的倒退。例如資產階級革命中出現的封建勢力復辟,就是一種倒退。但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是不可阻擋的。